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8-31 10:20:56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中,行政权力本位与学术权力弱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公共参与构想,通过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实现对高职院校行政权力的分权制约,并监督行政权力的正当行使,达到高职院校权力结构配置的平衡状态。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行政权力 公共参与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权力配置结构失衡,行政权力运行失范,学术权力弱化,学生权益履受侵犯的状况,急需寻求一种模式控制高职院校行政权力的运行,协调各种权力配置。并且,我国当前正面临着大学生扩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等问题,要求加强大学自治权,进一步实现学术自由,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借鉴法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公共参与理念,提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进行改革的设想。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权力泛化现象

教授会、大学评议会是西方大学学术决策组织,权力主要集中在大学教授会和大学评议会。西方国家大学校长是学校法人,通过招聘、选举或董事会任命的方式产生,对董事会负责。校长对外代表学校,有很大的责任和权力,与政府是对等的、平起平坐的关系。校长行使行政权力的主要精力用在对外交往上,代表学校的形象:对内是宏观控制与协调,在与学术有关的微观层面上校长及行政权力较少介入。

而中国高职院校权力配置中目前仍然是行政本位,作为体现学术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建立不健全,或是学术机构的职能发挥不到位,或是行政权力代替了学术权力的职能和决策权。改革开放以后,大学中陆续建立了学术组织,许多高职院校的学术机构在形式上和某些职能上照搬了西方的教授会,但实质上权限要小得多,如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但委员会的工作基本是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之下,学术权力的发挥十分有限,学术组织机构的职能没有到位。在西方,教授集体在学术问题上有较大的发言权。而在我国,学术机构仅仅部分地发挥着审议和咨询职能、决策权;在行政部门,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者、教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术权力也在不断弱化和变异。我国高职院校的权力结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重行政权力,轻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不断膨胀,在各个方面干预学术权力,例如在职称评定、院系设置、专业人员引进等众多学术活动方面。这种现象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的发展,导致了高等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对抗。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学术权力受到行政权力制约是主要趋势,应解决的主要矛盾仍是教授权力、学术自由的申张问题,另外,教授治校多为参与治校而非决定治校,治校教授所“治”之事务也多是具有特定内容或特定范围的权力和事务,主要限定在有关学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方面。教授治校并非提倡教授都要担任行政职务,它恰恰淡化了“官本位”观念,强调学校管理者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然而教授治校在目前中国仍无实质性的进展。这不得不将问题的思路重又导向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之上。目前我国高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职重大决策多由校长办公会或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重大决策权基本掌握在行政人员手中,行政权力集中于以校长、院长、系主任为核心的科层级结构,尽管行政职务多由教授兼任,但事实上难以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

2 法国公共参与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法国大学改革中公共参与制度的推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法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都属于中央集权制,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对高校的集权控制力较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要求扩大大学自,进一步摆脱教育行政部门过多的行政控制,这一现状与法国公共参与改革提出时大学要求提高“自主性”,摆脱中央集权控制,恢复高校自治繁荣的要求有相似之处。其次,当前,我国正面临高校扩招,学生教师人数剧增,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状,这一现状,在法国大学推行公共参与、解救大学危机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相似。二战后法国因经济迅速发展等历史原因面临大学生人数剧增,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打开了社会力量,主要是工商界人士介人高校管理的大门,成为促发公共参与改革的动因。再次,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教授科研人员要求获得更多学术自由,以及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是借鉴法国公共参与制度的另一个原由。

笔者设想,能否引入法国大学管理委员会的代议制度,建立一个类似高职管理委员会的代议机构,其中教授代表或者来自学术委员会、教授会等学术组织的代表应占一定份额,从而不仅可对高职有关学术科研的决策、经费使用有发言权,并且可监督行政权力的正当行使,达到一定的权力制衡,从而防范高职行政权力的无限泛化。

3 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

(1)学生参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权力缺失、维权困难等现实问题。学生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实践中。往往被限定为特别权利关系中的相对人,作为被管理方与高职院校处于权力与权利的不对等状态。而事实上,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产业的消费者,理应有权利享有高职院校更完善合理的服务,而不仅仅存在对高职院校管理单方面服从的义务。从权力的来源看,高职院校权力来源于政府法律法规的授权,然而政府权力资源乃是公民权利。

关于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除了事后救济制度的完善以外,笔者建议可从增强学生的校务参与权、民主决策权人手。在法国大学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大学管理委员会中,学生占有20%--25%席位,几乎与校外人士份额相等。在决策与学生权益休戚相关的各项事务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委员会,中学生代表和教师――研究员代表共同占据75%--80%席位,因此,大学各项重大决策是不可能绕过学生而决定并执行的,学生有机会提出代表自己群体利益的主张,并反对有损或可能有损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定,在高职院校内部行政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事宜上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可以在规章制度,例如高职院校内部处罚条例制定之初,就从学生立场提出意见,进行监督,从而防范或减弱其对学生权益的损害发生。至于法国高校公共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权力与教授权力的矛盾斗争,这在我国目前,高校行政权力泛化,教授学术权力弱化,学生权力极度缺失的情况下,如果说高职院校权力配置结构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的头重脚轻状况,则学生处于倒金字塔的最底部,教授学术权力处于学生之上,行政权力之下,当前,二者都处于行政权力的压制之下,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而二者相互之间的矛盾则相对淡化。因此,笔者建议在前述引入大学管理委员会制度,保障教授治校的基础上,在该委员会中加入学生代表席位。从而改变学生对校务的“失语”状态。若是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教学设备添置、后勤建设等有关学生权益的事务,学生无权关心,最终只有“漠不关心”。

(2)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

当前,我国面临高校学生扩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与法国公共参与引进新伙伴――外部力量之历史状况有相似之处。所谓公共参与的社会力量,即指工商界、政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他们对高职院校事务的参与使得高职院校与社会拉近了距离,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筹集资金,还为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为毕业生就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路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前述大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类似组织中给予社会力量一定席位。高职院校行政权力的一部分本就来源于社会力量,开放社会力量进入高职院校决策组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还原其为教育公益事业让度的权利本质。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各界力量的加入,有利于高职院校内部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学生权益保护的制衡,更有利于高职院校行政权力实现其公共服务的义务。

4 结语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权力泛化、权力结构配置失衡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公共参与制度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运用。通过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对高职院校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或者说,通过公共权力的参与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范围与力度。从而尽量防范行政权力运行失范。

参考文献:

[1]俞曙霞.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

[2]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3]张宏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4]顾明远等主编.法国教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解飞厚.试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权力配置.中国网,2004.09.14.

[6]王德耀,薛天祥.略论大学自治.上海高教研究.1994.(2).

上一篇:本科教学评估下的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 下一篇:芭蕾基础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