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0 04:19:44

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审美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审美创造的能力。使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

审美教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历代教育家一直很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今天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该突出它的重要位置。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审美创造的能力。使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审美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次,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一种活跃和谐的情绪与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状态,使他们愉快地、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这种活跃的学习状态必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它作为一种形象教育,是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这种形象的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所以,审美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所谓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处处去发掘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并不断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的语文世界充满美的绚丽。例如,每一位文章的作者,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非凡的思想情感。我们都要引领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过程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并获得自己的审美体验。如我们从李白、苏轼、徐志摩等人体会令人倾倒的浪漫情怀;从屈原、文天祥、鲁迅等人看到光辉闪耀的爱国情感;从司马迁、杜甫、龚自珍等人物身上体察出那种刻骨铭心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大师们的精神意境,抓住这些饱蘸美丽人文内核的审美因素,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语文阅读教材中每一篇的文章都包含着各自不同的“美”,形式、内容和思想,无不寄寓着各异的美的因素。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细细品味欣赏文章的形式和思想内容,从中获得美的感悟。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作者笔下江南的春天,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给予读者无尽的美的感受。如的《沁园春・雪》给我们描绘的雄伟壮阔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祖国大好河山在作者笔下气势恢宏,意境壮美。比如《黄河颂》作品的节奏豪迈,声韵洪大,极富音乐之美。一篇篇文情并茂的课文,无不流动着美的韵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审美因素,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

所谓鉴赏能力,就是对美的事物本质的理解,掌握正确的鉴赏美的标准,提高评判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提高审美兴趣和爱好。杨绛的《老王》,虽然是一个生活艰难的人,却用善良去体察善良,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种永恒的精神之光,包含巨大的人性之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勾勒出一幅景色宜人,人人幸福,社会祥和的世外桃源之景,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污浊现实社会的厌恶和鄙弃。这种美学理想生动地在字里行间中汩汩流淌,给人以鼓舞力量和美感享受。

例如《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对于圆明园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雨果的笔下给我们描绘和想象了圆明园惊世骇俗的美轮美奂。在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同时,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文章正是通过否定丑的形式来肯定美,唤起学生心灵的感悟,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审美能力,给自己的思想补充正能量。

四、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表达美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构思作文的过程,就是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写作发挥学生的创作才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抒写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例如训练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风景之美,从而激起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文章,感受亲情之美,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涉及社会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总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位置,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感受美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审美教育》王希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10.1.

[2]《这样教学生才肯学》梁平.华东大学出版社2010.10.1.

[3]《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席勒.译林出版社2009.7.

作者简介:倪斌(1974―),男,江苏邳州人,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江苏省邳州市邹庄中学,主要从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上一篇:幼专生国学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培养... 下一篇:凉山彝族博葩的例举与特点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