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怀感悟学习和生活

时间:2022-08-21 10:23:31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怀感悟学习和生活

目前,我国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普遍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讲授,忽略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

美育思想伴随人类文化的产生而产生,已有数千年历史,但将这种教育活动明确称为美育仅有两百多年。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大美育”的观点,强调美育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出“审美化教学”这一概念,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系,使整个教学活动转化为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活动,旨在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获得身心的愉悦,这可以说是对美育概念的一种全新的界定。可以这样表述:美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的教育。笔者的讨论主要侧重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将美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美术学科内容丰富,而且涉及的知识广泛,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不应该照本宣科,而是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挖掘审美教育的知识点。悉心体悟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兴趣,引人入胜地引入审美教学,准确地切入审美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下苦工夫,不断地探究和总结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课堂内容的安排、课件的制作、板书的设计等,都要紧紧围绕通过美术鉴赏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美的陶冶这一最终教学目的,使学生学得愉悦,学得振奋,学得有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变换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动学生,用自身对艺术的热爱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理念。例如笔者在讲授“徐悲鸿的《奔马图》鉴赏”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细心观察作品,再让他们描述自己生活中对马的印象,对比作品中的马,心理上有什么感受,在这样一个过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从作者人格精神的层面深入分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那骏马奔腾的气势所象征的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从中体悟到《奔马图》所蕴含的艺术美、精神的美,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高尚精神的洗礼和鼓舞。所以高中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内涵将美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用审美情趣感受艺术作品

纵观现时我国的高中美术教学,大多只停留在传播基本的美术常识或训练基础美术技能的层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面对一副艺术作品时,鼓励学生主动地感受、分析、鉴赏艺术作品中的美,接受崇高艺术美的熏陶。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和形式,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直观形象的审美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并引导学生评析作品的内容、形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走近抽象艺术》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讲解有关的审美经验和知识特点,训练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最初印象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在初接触作品的阶段认为画得像的作品就好、画得不像的作品就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具象性作品与抽象性作品的对比欣赏,让学生厘清艺术现象和艺术意境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品位。这样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直接欣赏,感受、理解并分析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接受高尚艺术美的熏陶,有效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引导学生用审美情怀感悟生活

著名画家、诗人席慕蓉曾说:“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个乐观向上、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民族。”多数高中生将来不会从事专门的美术事业,所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具有更实际的意义。教育实践表明,审美感受力充分、健康发展的学生,在德育、智育和体育方面的发展往往容易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意义,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启迪。当今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人们对美的界定趋向多元化和模糊化,让心智和意念尚未成熟的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鉴别出积极的、高尚的美,需要教师为此付出不懈的、艰苦的努力,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合理利用学科资源,寻求适合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想象能力。

美术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方面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挥这种优势。在实现传授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优秀艺术作品的评析、鉴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审美心胸、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引导他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分辨是非、好坏、美丑,用审美的情怀感悟学习、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审美习惯、审美心胸、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感性活动,但它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感性,所以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引导、训练和培养。高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自然处于懵懂的状态,而且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美育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审美教学互动,通过渗透于教学中的审美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审美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日后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有意义、有价值、有情趣的人生打下初步的基础。

上一篇: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