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

时间:2022-08-30 12:02:04

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

有一道教研员岗位练兵理论测试题是这样论述题是:“请谈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的设想。”

这个命题比较长,同时对我们提出了好几个要求。或许教研员们的想法一定各不相同,本人很愿意把后半部分理解为前半部分的基础。因为,“服务性教研员”需要我们从观念入手转变我们的角色,而 “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员”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理想来追求。只有从主观上认可“服务”两个字,从愿望上追求“合格”与“受欢迎”,我们才可能从行为上转变教研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所以,本文试从“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谈起。

2002年夏天,我们从学校来到教研室,角色变了,但身份是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教研员。内心深处认为,研究教学,指导教师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2004年秋天,课程改革开始了,基础教育的大背景变了,我们的身份仍然是两个,一个是课改教师,一个是课改教研员。渐渐地终于感觉到,因为课改,学校在变,课堂在变,教师在变;同样因为课改,教研室的职能在变,工作内容在变,教研员的角色也在变。

以往,教研室与基层学校的关系是“我要求你什么”,“你应该做到什么”,而现在是更多地关注“你需要什么”、“我能给你什么”、“我们能一起解决什么”。教研室不应该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应该是教学研究中心、新理念辐射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服务中心。

不难看出,教研室职能的转变直接导致我们教研员角色的变化。我们的研究空间、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乃至个人的价值观势必产生质的变化——这是从理论上讲。事实上,用调侃的话来说,本人也觉得我们教研员的身份的确有些特殊。说我们是教师吧,不带学生;说不是教师呢,又常常干着教师的活。说是理论研究者吧,不能坐定搞研究,必须往学校课堂上跑;说不是研究者吧,又常常把教育理论嚼来嚼去。说是行政人员吧,不占公务员的编;说不是行政人员呢,又常常下学校搞检查。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职业角色的复杂性。用几个好听的词语来给我们定位,那就是“研究者、服务者、引领者和指导者”。如此,若想真正做到“合格而且受欢迎”,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教研室,必须摆正位置,把握分寸、处理好各种关系。而教研员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将“服务”作为专业生存状态第一要职。教研员不是发号施令的领导者,应该从原来的单纯的研究性工作方式和高高在上的专业状态中自我解放出来,由单向灌输转为多维互动,“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

二要有自己的思想。教研员不能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课程的专业意识。要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专业生活的支撑,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研教和研学为中心的课程教研。

三要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教研员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要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专业学习、学术交流、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的共同体,在共同的研究活动中发现和解决课程改革中现实的问题。

四要进行到位的专业引领。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民主共建的过程,并不是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专家们无法给出现成的答案,实践中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并肩探索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作为课改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带着疑问、困惑和理性先行,将专业引领有机地融合在基层实践中。而这个专业引领是否到位,是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最高标准,也是一名合格的教研员应该追求的基本准则。

首先,要为专业引领打好“底色”。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学习就是打“底色”,教研员打好这一“底色”尤为重要。读书理应成为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内源性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丰富内涵、修炼自身,在与经典对话中、在大师的引领下,走出狭小、走出平庸,走好专业引领之路。

其次,要把尊重作为专业引领的“支撑”。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时间和过程,最初,我们的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感到有压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教研员应多为一线教师创设一个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不应过多地指责教师,要让教师得到尊重和期望,获得心理上的解放。

第三,要通过反思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本人认为教研员的反思空间往往要比教师的反思更宽泛一些。教研员要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调研活动中开展反思,要借助问卷调查、成绩测查、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

做到以上几点,也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服务性教研员”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可以谈得上创新教研方式,做一个受欢迎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员。

提到创新,我们知道那是事业成功和不断发展的灵魂,《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教研员当然应该具有这种因时而化、与时俱进的“日新”精神。但是审视自己目前的工作,最难的就是如何克服工作中的思维定势,告别轻车熟路的工作模式,如何摒弃落后的工作经验,不断开拓创新。

几年来,我们充分体验了教研员的工作与生活,觉得与在学校当老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教研员每天的工作任务不确定,可松可紧,可忙可闲,具有很强的弹性。渐渐的,创新离我们越来越远。

今天,这道岗位练兵理论测试中的这道论述题,重新谈起创新教研方式的话题,其实是在警醒我们,如果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受欢迎的教研员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反复玩味着“创新”这两个字,许多的遗憾令人不安。我们知道,作为教研员要想创新工作方式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判断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迎合盲从。作为教研员更要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教研工作不能总局限在老套的工作思路中。

最重要的是,创新教研方式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停留在意识层面,更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追新求异,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动起来,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区域性经验交流、送教下乡、论文交流、互动评课、网络教研、写教学反思等教研活动方式,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这是我们的职业理想。修炼自身,提升能力,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最终让我们的服务成为师生的成长需要,这应该是一个教研员终生的追求!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