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完善“推优”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8-29 04:01:12

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完善“推优”工作的思考

“推优”是指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它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断充实党的新生力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团员青年政治热情,促进青年团员成长成才的需要。“推优”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推进“推优”工作,有效保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是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对“推优”工作给予充分认识

首先,推优工作是高校党建、团建的重要部分,对共青团的事业和党的事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做好“推优”工作,能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党的新生力量,使党员队伍永葆生机与活力;做好“推优”工作能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其次,“推优”工作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密切党团联系,提升团的工作地位,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职能,推进团的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党的事业和团的事业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推优”工作的意义。

其次,“推优”工作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它是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才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如果说党组织给青年团员指引了人生的方向,那么“推优”就是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架起的一座梯子。他是通往顶峰的必经之路,也是帮助追求者攀登的工具。“推优”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加强对团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是“推优”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推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该从高校育人的职责,对大学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充分认识“推优”工作的意义。

再次,“推优”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上,对于团员骨干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团干部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的标准也在不断充实新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党对共青团更好的发挥作用给予殷切的期望,青年对共青团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式、新的要求面前能否了解当代青年的新变化,能否把握新形势对“推优”工作的新要求,能否以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推优”工作,也是对团干部的检验。应该从骨干培养的重要性上充分认识“推优”工作的意义。

因此,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优工作的开展必须站在对推优对象充分的培养和考察的基础上。如果仅从结果上看待“推优”,而忽视培养过程,只能说是对推优工作的片面认识;如果由那些对推优对象没有多少了解的基层团组织去考察推优对象,就会使推优的结果欠缺客观性与公正性。因此,如何发挥好基层团组织对推优对象的培养和考察工作,既要在工作方式上创新,也要在组织形式创新。

当前推优工作面临的问题

1.学分制的推进使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建团模式受到冲击。以教学班为基本团组织形式是多年来学校团建的典型模式,但伴随学分制的出现和推进,大学生们由于学习内容、进度的自由掌握使得原有较为稳定的班级团支部出现了人员流动大,集中教育活动难组织,同学间彼此不熟悉等现象。加之,校园内第二课堂活动的日益活跃,团员青年归属于不同类型的多个组织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育优”环境呈现不稳定的状态,难于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系统培养。

2.重推荐,轻培养。对团员青年关心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计划和落实方案,因此有必要在“推优”工作的范围、内容、机制、考评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制度和准则,推动“推优”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健康进行。大部分高校的团组织把“推优”理解为把优秀的团员推荐给党组织就结束了,一经推优后,教育管理工作就由党组织负责了,其实,“推优”入党后的党员仍然保留团籍,具有团员身份,且还有部分没有发展的团员,基层团组织仍然应该对其开展考核教育,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及时将他们的表现不定期的向党组织汇报。

3.“推优”工作程序不规范、“优”的标准较为笼统。由于校级、院系级团委对基层团支部推优工作监督指导有限,规定制度较为原则,另外由于“优”的标准没有细致的规定,只是按照《》中对党员标准为“推优”依据,这样操作往往团员把“推优”等同于某种“选优”。成绩好、人缘好或者老好人容易被推出来。加之对于“推优”工作缺乏有力地宣传,工作不深入,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部分团员认为“推优”就是“选优干”、“评三好”,有的甚至认为是“选党员”,有的认为是走形式,有的支部甚至就利用课间十分钟投票了之。对考察对象缺乏客观真实地评价。

三、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完善推优工作

以往我们往往仅仅关注推优工作方式的改进上,忽视了推优对象本身的实际。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两手都要抓,既抓方法建设,又要抓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推优对象的实际,创新多元化的推优主体;在方法建设方面,要创新推优方法,变单纯的重结果为过程与结果并重。

1.创新团组织形式,改善“育优”环境组织建设是完善推优工作的前提。这是因为推优工作是依托一定的组织开展的,而该组织对推优对象客观上的培养和熟悉程度将成为推优结果公正与否的前提。实践中各高校主要是依托以教学班为基础的团支部开展具体的推优工作的。事实上,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一工作模式难以适应高校学生日益多元化的生活学习模式,科学性自然也就受到较大的质疑。高校的团员青年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团员,比如说,他们年龄跨度大,活动领域广,

自我教育能力强、个性特征明显……时代的发展还促生了一些新变化,如走读生的大量出现,创新学分和弹性学分制的推行使得学生基于固定班机上课的时间越来越少等。这些特性和新变化不得不引发我们对“立足于教学班为基础的团支部”推优模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反思。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推优对象的学习生活实际为本。在对推优对象进行评价时,可以考虑将推优对象工作学习的主阵地与对其进行推优工作的主阵地结合起来。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团员青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我们要选择那些与推优对象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基层团支部作为推优工作的主阵地。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条件对推优对象进行长期的培养和客观的考察,真正推荐优秀青年成为党组织地发展对象。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将推优工作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创新基层团组织形式上,构建一些更加适合推优对象培养和考察的基层团支部,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团组织形式形成一个有益的补充,为推优工作的科学开展奠定良好的组织保障。

(1)以学生组织为依托成立两会团支部。

目前各高校都普遍成立了校系两级的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俗称“两会”。各级基层团组织也成为两会工作的直接指导者和支持者。两会中的学生干部多是通过层层考核而选的优秀分子,他们为两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组织中,自然和教学班内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减少。而教学班内同学对于他们在学生组织的具体工作情况就更不得而知。试想,如果完全依靠教学班团支部对这些推优对象进行培养和考察,成效自然要大大打折扣。此外,成立两会团支部也是推动两会工作提高层次的重要途径。传统意义上的“两会”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文体活动上,缺少有思想深度的活动。而活动思想深度的欠缺折射出的是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缺失,如果能将基层团组织建设与两会日常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将会使两会工作在质上有一个飞越。因此,探索两会团支部的建设破在眉睫,但究竟如何开展两会团组织活动,受到的时空现实可能更大,困难会更多,从今年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校学生会开展的试点工作看,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需要研究的问题仍很多。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便会探索出一条依托共青团组织培养学生组织团、学干部的新途径。

(2)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成立社团团支部。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改革,特别是教育部质量改革工程对实践性课程的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上的这一变化使得各级各类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的日益活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校大学生除了教学班以外,还会在较长的时间内选择一至两个社团作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活动团体,或是纯粹基于个人兴趣,或是结合专业需求。由于社团完全是根据自愿原则参与的,因而学生们往往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工作较为主动,成绩较为突出,人力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也表现的较为充分。所以针对那些组织健全,活动开展得较好得学生社团可以申请建立团支部,并有该团支部对社团内的推优对象进行培养与考察。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尊重人个性发展的社会,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团队中,相信推优对象会表现的更加积极,特别有利于学生们将其对组织本身的情感与服务意识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笔者认为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背景的团支部作为推优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

(3)以学生公寓为依托成立公寓团支部。

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使学生公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作为高校思想工作基础的大学生团建工作也应该随之向学生公寓延展。应该说文明的校园生活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学生公寓都是学生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最多的场所。人是社会的动物,课堂上,尽管学生们被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学习,但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变得十分困难。也许我们可以通过那少得可怜的课堂讨论,去品评某为同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但我们无法很难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考察其政治素养、服务意识、向党组织的靠拢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而这些情况正是最关键的考核环节。试想让一群不懂得推优规则的人依据一个不完全的党员评价标准去考量一个推优对象是否成为党的发展对象,这样的推优会客观公正吗?对于那些没有过多的参与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普通同学来说,他们活动最集中的场所恐怕应当是学生公寓了。对他们来说,在这里沟通和交流才真正成为可能,也成为他们表现模范带头作用的主阵地。因此可以考虑借助学生公寓的平台成立团支部,开展团的活动,使得那些主要在公寓中学习和生活的推优对象能够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考虑在公寓建立团组织开展团的活动,构建以院系团籍团支部为主,以活动团支部为辅,团组织多重覆盖,团员灵活参与团的活动的基础团建模式,使每个团员都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团组织的存在,增强团员的归属感,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也使得推优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能够惠及所有的团员。

2.创新“育优”的方法,过程与结果并重

(1)发挥团校、党校的主渠道作用

各级各类党校、团校是教育、培养团员青年最重要的阵地。通过有关党团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团员青年更好的了解党团组织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使团员青年自觉按照党团的要修塑造自己;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内化为推进共青团员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动力。

(2)利用团学活动培养重点推优对象

广大的团学干部,通过参与团学实践,使其承担一部分团的工作,在工作中锻炼能力,提高觉悟,实现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优秀团干部的目标。如:在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中的团学骨干在工作中增强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锻炼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基层团组织应有计划有重点的确定重点推优对象进行培养,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为上级党组织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3)建立由团内民主评议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相结合团员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团员评价体系旨在完善团员评价的标准和程序,夯实支部“推优”工作基础。团员民主评议工作是对团员、团干部进行考核、督促、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落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的总要求和面向团员抓教育、面向干部抓提高的具体实践;是提高团员素质强化团员先进意识和模范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团组织建设,增强团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措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全面记录大学生在校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平台,他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术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每个团员青年在大学期间成长进步的每一步。团组织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平台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团员评价体系,从多方面量化对团员的考评指标,使优秀团员的标准更具操作性,从而对动推优工作的科学化。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推优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升推优工作严肃性和规范性的根本保证。作好推优工作,一定要将创新的成

果写入制度,认真落实。当然制度拟定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尽可能周详,在技术上既要保证总的原则方针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具体形式的灵活性,以便能够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内容上要落实好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推优”的规定。除了制定以规范推优程序为主的《推优条例外》,还应在党委组织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强“育优”环节与“推优”环节的衔接,把“推优”工作纳入青年党员发展工作规划,使之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并将该项工作写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形成以高校团委为核心,其他部们积极配合的新的推优、育优机制。

综上所述,改革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在组织建设和工作建设两方面都要下大力气,才可能使我们的推优工作与时俱进,使推优的过程更加有意义,推优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上一篇:高考语文复习模式刍议 下一篇:浅析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