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媒体奥运期间的求“同”存“异”

时间:2022-08-28 02:22:25

地方广播媒体奥运期间的求“同”存“异”

面对百年一遇的奥运体育盛会,地方广播媒体没有放弃分享这块大“蛋糕”的机会,他们在报道策略上使出浑身解数,从节目的整体策划、设计到节目的内容、形式都进行大胆的调整和创新,其中求“同”存“异”法便是许多地方广播媒体使用的策略之一。本文中“同”指的是“同步播出”,“异”指的是“各自的特色”。也就是说,地方广播媒体在16天奥运期间的赛事报道中,积极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扬长避短,一是发挥广播传播快捷的核心优势,竭力追求赛事报道的“同步”或“准同步”播出效果;二是竭力追求赛事报道中的地方特色,以特制胜。

求“同”存“异”,

地方广播媒体发挥优势的积极抉择

对地方广播奥运期间的报道,最大的竞争和威胁莫过于传统电视和新媒体,其中,电视的威胁最直接。由于大多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体育赛事是通过亲临赛场和收看电视现场直播来实现的,广播的单一音频传播不具备优势。另外,网络的冲击更是不可小视。北京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子方式、数字方式进行转播,国际奥委会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网上视频,手机电视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接收,这些新兴媒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言论生态环境和话语格局,他们自由、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重塑着人们捕捉、接收信息的习惯。

面对这么严峻的态势,地方广播媒体要想在奥运期间的报道中争得一席之地,唯一的“法宝”就是围绕“快”、“特”做足文章,求“同”存“异”,对受众切实做到两个满足,即满足受众同步或第一时间内了解赛事动态的欲望,满足受众了解本地运动员竞技状况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光凭地方广播媒体本身的实力是完全做不到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借梯上楼”,在整合、利用资源上下大气力。

传统电视和新媒体虽然优势明显,但毕竟受硬件、技术、场地、费用等条件的制约,不能随时随地满足受众及时了解赛事动态的需要。另外,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等对于地方广播来说,一方面抢夺了地方广播的大批受众,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为地方广播整合、利用网络、电视及中央电台资源提供了条件。地方广播媒体理顺了与奥运持权转播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授权关系,充分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共同搭建的网络信息平台,对重大赛事进行同步直播,并深度挖掘其中的新闻资源和音响素材。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广播媒体和搜狐网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网络深度挖掘奥运资源,特别是与搜狐网共同在鸟巢附近的汇宾大厦建立特别访谈室,开辟了名人访谈专栏,第一时间邀请到了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演唱者刘欢、前奥运冠军张山、乐静宜、庄晓岩等人。除了对名人进行专访,还邀请这些重量级的嘉宾一起和记者观看奥运赛事,第一时间对热门赛事做出及时点评,增加了奥运赛事报道的可听性和时效性。

寻求“同步播出”,

地方广播媒体抢夺受众的有力武器

地方广播媒体在奥运期间追求报道“同步”,既是广播媒体快捷优势的高度体现,又顺应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完全是在激烈的竞争情况下所作出的积极的、必然的选择。地方广播媒体在节目中追求报道“同步”,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同步现场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持权转播商,与各地方广播媒体签订了持权转播协议,并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各地方广播媒体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选择一些有群众基础、有地方特色、关注度高的赛事进行现场直播。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在直播赛事时,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女子排球、足球和篮球等项目上。

二是“蒙太奇式”同步播出。“蒙太奇手法”是影视拍摄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将许多镜头适当打破时空界线,剪辑组合到一起,以使上下贯通,首尾完整。地方广播媒体在这次奥运期间的报道中,为了吸引受众,借用“蒙太奇手法”对节目进行创新。这种广播“蒙太奇手法”的主要特点是:在对奥运会一场比赛项目进行现场直播的同时,不断切换其他比赛项目的“分镜头”进行直播介绍,通过主持人巧妙把控,做到“大直播”中穿插“小直播”,使受众在一组节目中能同时感受到不同比赛的气氛,及时了解比赛动态。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从8月9号开始,在上午、下午和晚间三个时间段推出大型专题节目《奥运观战室》,运用广播“蒙太奇手法”对奥运比赛进行直播,主持人在及时切换奥运赛况的同时,还和专家一起对赛事进行点评。

三是“准同步”播出。所谓“准同步”,主要是相对同步现场直播而言的,虽然有大量奥运赛事不能同步直播,但是通过对重大消息及时插播和每个整点、半点高密度的滚动播报,缩短了与同步直播的距离,使受众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比赛情况。

追求“本土特色”,

地方广播媒体吸引受众的“强力磁场”

在奥运会期间,各地方广播媒体大多没有奥运会注册记者证,但仍然有许多地方台派出了驻京记者,将报道重点放在奥运的“本土化”上,凸显“地方元素”,这些报道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将焦点对准本土的运动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二是本土在京开展的各项文化、旅游活动,展现地域魅力。

中部六省电台组建“中部六省奥运合作体”,每天制作播出《中部六省电台奥运之声》。在这个系列中,邀请了各地的奥运会志愿者、北京的奥运家庭和骑车带奶奶上北京看奥运的年轻农民等作为嘉宾参与到节目中,鲜活生动的节目赢得了六省听众的一致好评。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在《奥运晨报》《赛事风向标》等栏目中增加云南元素,对云南籍的运动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进行关注,并对云南在北京的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报道,扩大了云南的影响力,宣传“彩云之南”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山西省在奥运开幕期间举办了“赛在北京,游在山西”的活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围绕这个活动对山西省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宣传,并对山西的文化单位、企业在北京的展示活动进行报道,同时还设置栏目,报道山西和历届奥运会的关系。湖南电台新闻频道为强化本土特色,凸显“湖南元素”,推出了三组大型系列报道:《湘人湘语评奥运》专栏,邀请湖南省体育局局长进行连线点评,将奥运湘军比赛中的临场发挥状况、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等介绍给听众;《奥运湘军湘情》专栏以湘籍奥运选手亲人朋友为切入点,报道奥运健儿的三湘奥运情怀;《奥运湘风》专栏集中系统地介绍湖南文化“花”开奥运的精彩表现。湖南烟花、茅古斯舞、杂技、文物等等,在奥运会期间为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厚重、文化发达的湖南。

地方广播媒体在奥运期间的求“同”存“异”策略应该说是成功的。8月份,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调查,许多地方广播媒体的收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的收听率比7月份上升了3个百分点,整体排名上升了2位。

(作者单位:湖南人民广播电台)

上一篇:名人成政府“花瓶” 危害多多 下一篇:声屏报道不可忽视语法修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