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解决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28 10:46:26

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解决的路径选择

摘要: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自身本质的异化,人类只有从个体本位向类本位转变,即向更高的第三形态的自觉“类主体本位”发展,规范人的发展方向,抑制人的无度欲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费异化;环境危机;类本位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038-01

一、在类哲学的指导下,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实现人的自身革命

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和哲学思维方式,是追求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是对哲学思想真实内容的本质理解。人是真正的类存在物,类本性是人的真实属性,人的历史实质上是人的类本性发展丰富和完善的历史,是不断远离自然又要回归自然的过程,是人从自在的类存在和自为的类存在最终走向自在自为的类存在的不断类化的发展过程。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智慧生命与自然本性达到本质统一,进而使自然走向“自觉”,人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人的最终生存价值。到那时人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人,人天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达到本质合一、普遍和谐的“类统一体”,这才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归宿。[1]既然人是一个不断类化的过程,那么哲学未来真正的发展就是类哲学。正如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指出的那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类’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本性,是人完成了本质统一的存在状态。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形态’,即从族群本位、个体本位走向类本位,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由于是在个体本位思想意识支配下的人的唯主观意志的满足自己欲望的失范导致了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的产生,因此,只有在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类本位思想意识指导下,转变人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人之为人,在于它生存着、生活着,并不断的超越自我。人作为人,就在于人已突破生物种的限制,开始取得自为规定的本质。人的本质既然是自己活动创生的结果,它就需要一个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逐渐脱离种的限制、生成类的特征的过程。人类经历的族群主体和个人主体两个发展阶段,都是类本质生成所必要的发展过程。人的类主体的存在形态,马克思称之为“自由人格的联合体”,并且指出,这“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现了以人的“类”为本位的“类主体”的自在自为的存在状态。人类只有从个体本位向类本位转变,即向更高的第三形态的自觉“类主体本位”发展,规范人的发展方向,抑制人的无度欲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抑制欲望,树立科学的和谐消费观念

人作为人自己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生存”意味着生命的一种需求的满足。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没有区别。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它们需求的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由此决定满足需求的方式也根本不同。动物只有来自生命的需求,动物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自然的本能。人却不同,由于人的不满足于现存状态的本性,决定了人的那种超越自然的需求只能以超越自然的手段去满足。人的满足需求的活动具有“追求价值”、“创造价值”的性质和意义。因此,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遏制人类的欲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这样一个发生在德国餐厅的事,在那里吃饭的几个人,吃饭时要了很多菜,结果吃剩了很多,因此在结账的时候被店主罚了50马克,当问其原因时,店主回答“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却是全社会的”,这虽然是一件看似荒唐的生活琐事,但却警醒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原有的挥霍性的消费观念,树立节约意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真理、道德、情感甚至个人的身体都可以到市场去出售,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欲望的要求导致另一种欲望的产生的可能,生命个体在欲望的变异中遭受着煎熬的命运……当整个群体深陷欲望泥沼而丧失理性与文明的时候,这个群体的生存就面临着绝种的灾难。”[4]消费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评价一切的尺度,因为大量消费被看作是为经济增长作义务,浪费被认为是善。可以说此时的消费是一种挥霍性的、杀害子孙后代的消费,对后代人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这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相违背的,同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也是背道而驰。可见,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因此,要想抑制消费异化,解决环境危机就应该处理好人的自身问题,即“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克服人类中心论的观念,更不能从弱化主体意识让人回到自然生活状态中去求得解决;而是应该通过升华人的主体意识,使人类尽快从个人本位提高到类主体形态去获得解决。”[5]“实现从‘无自然的唯人类中心主义’到‘有自然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6]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人是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罪魁祸首的同时,也是问题最终解决的阿基米德点。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重点课题“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的哲学反思”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研创新(学)2006004。

作者简介:梅学利(1979-),男,吉林农安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1]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卷三[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赵华.欲望张力下生命的撕裂[J].枣庄学院学报

[5]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2卷)[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梅学利,王凤珍.论人在环境危机中的三重维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5):18-20

上一篇:坚持“三三模式”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下一篇:性别视域下小学女教师角色冲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