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7 10:53:25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实施了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情绪显著得到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护理疗效

风险管理是当前临床根据医护人员在工作时的伤害风险展开评估、判定,进而寻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一项管理工作。血液透析是现阶段临床治疗中最为常用血液净化法,由于其技术价值与专科性皆十分高,也直接导致风险性的提高,血液透析也是临床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使用的方法[1]。近些年来,由于透析患者的都居高不下,导致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操作风险也进一步提升,故而,护理人员必须也要相应的加强血液透析管理,最终保证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得知,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27~59岁(平均年龄43.8岁)。两组患者在入院之时,根据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36例、其它原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5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2例。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病症中各项体征所可能引起的威胁因素,并进行准确记录,观察患者体重的变化,如果发现患者体重起伏过大,判断其是否单纯超滤脱水。对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与理解力实施针对性的宣教,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护理:①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保持沟通,尽早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并发症,并告知医师;②严格根据血液透析的操作实施规范化穿刺或插管,在对患者进行插管、粘贴胶布以及换药时,必须安置稳当,防止出现插管感染与穿刺针发生松动。患者在实施透析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地进行巡视,防治患者出现渗血,注重观察患者凝血功能与肝素的追加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为指标,其中最高分数125分,最低分数2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于对于治疗护理的不信任。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采用选项法,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疾病不确定感、怀疑心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风险威胁,即患者因素与治疗操作因素。血液透析在临床治疗中重点患者为急性与慢性肾衰竭患者与中毒患者的诊治。而且,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都是些重症病患,身体机能明显减退,部分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不佳,随时可能发生并发症甚至是出现医疗意外的风险。血液透析是依靠血管通路建立的一个体外循环,由于透析时间长,所以增加了出血、渗血、管内凝血等风险。

传统护理人员护理模式与风险级管理模式相比,不仅缺乏明显的针对性,而且无法规范化管理[2]。风险管理护理能够依据护士岗位的不同,各个岗位的护士既分工各按其职又需要通力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确保每个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完成[3]。由于能够直接对患者实证完成分析,风险管理对于护理工作拥有有效的识别力,可以在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环节中,合理的对细节进行管理,达到寻源治本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护理人员在岗位经验、学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也可以对她们进行针对性的专科培训,在这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层面的护士的能力与理论知识,实施一比一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今后的职责任务确定方向[4]。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在实施了风险管理之后,在并发症、疾病不确定感、怀疑心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具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李瑛,李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66-68.

[2]曹建侠.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1,(10):1388-1391.

[3]卢爱玲,陆保全,常育红.舒适护理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pp.89.

[4]李妲瑛,黄秋鹏.透室护士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西部医学,2010,22(07):1342-1343

[5]张新.血透室护士职业风险管理及防[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6):225.

上一篇: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病因分析及早期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