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改革: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

时间:2022-08-21 04:28:53

中国医疗改革: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18-02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公众议题,社会对医疗卫生体制的反思进入高潮。本文在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进行分析中,表明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界定,既否决单纯的政府主导,也否决一味的市场化,而是二者的理性结合。

关键词:医疗改革;政府;市场

一、市场主导不等于市场化

(一)市场主导的优势。

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市场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和目的是优胜劣汰。医疗机构在市场上要求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强者。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价格的竞争是取胜的重要方面。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谁的价格低谁就占优势。在医疗市场上,谁的技术精、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谁就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它就会破产,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这就是市场的作用,也是市场的规律。因此说,医疗领域市场化改革越深入,通过市场的有序竞争,医疗价格越趋于接近合理的水平。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最终达到为群众提供技术高、质量好、价格低、服务好的医疗机构,这是社会公益性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也是使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立足、生存的重要条件。这是医疗改革的市场化道路与医疗事业的公益性质相一致的地方。但是,市场并不能完全体现和完成医疗事业的社会福利的公益性质。

(二)市场主导的弊端。

1.享受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对于一般商品与消费,消费者具有主导权,不满意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退货(或换货)或重新提供服务,具有明显的可逆转性。而医疗服务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可分离,消费者不能试用,医疗消费者一旦接受了医疗服务,就要承担已发生的治疗后果,因为已吃进胃里的药吐不出来,已实施的手术不可能恢复如初;即使消费者发现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而更换医生或医院,但是最后的治疗时机已过或原先的治疗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可恢复。此乃医疗消费的不可逆转性。为降低机会成本,医疗消费者或潜在的医疗消费者都会背离一般商品与服务消费中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层次性对应规律” ,而在生病时都会选择最优与最安全的治疗。源于医疗服务的技术性,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程序较为繁琐,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有限的,而最优医院与最优医生的供给就更为有限。

2.市场竞争会导致医疗资源的垄断和分配不公。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患者得了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或方法治疗,只能由医生判断,患者本人通常并不清楚,消费者无法自主决策做出正确选择。诊疗服务是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根本不存在整齐划一的质量标准。因此,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尤为严重。这种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尽管医疗服务的实际消费者是患者,但做出医疗服务需求决策的很大程度上是医生,而医生和患者的经济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医疗服务的这一特点为医生的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和空间:医生可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顾患者利益,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信息优势诱使患者消费过多的医疗服务及药品。当然,医疗机构是否真正有能力实施这种行为还取决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结构,如果该市场竞争足够充分,且形成了完善的信誉机制,医生及医疗机构的这种道德风险行为将会受到显著约束。反之,如果医疗机构具有垄断地位,这种"供给诱导需求"的潜在能力就变成了实际能力。

3.在不断追求利益过程中,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不正之风未能及时纠正,导致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医疗机构偿付机制扭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供需矛盾逐步凸现。但在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却相对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只能给政策让医疗机构自己在市场上生存。和企业改革类似的放权让利、允许“创收”的激励措施,使得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营利创收生存;“以药养医”等措施,导致供给诱导需求和药品价格虚高成为普遍现象;医生的人力资本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导致了医生行为的不规范;医疗机构的营利动机还导致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规划失去指导作用,医疗资源向购买力强的地区集中,向获利多的高端技术和设备集中,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4.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医疗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性质,只有由政府所投资的公立医院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才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由私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所提供的收费超出福利收费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本就是私人物品,所以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医疗外部性的问题。

二、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市场终结

(一)政府主导的优势。

1.政府的市场干预弥补市场失灵。

在医疗卫生行业,医生和医院是天然的垄断者,垄断着信息和技术,药品研发、生产,再加上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激励机制问题,公共产品、外部性带来的问题,因此市场是失灵的,市场肯定是有效率边界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地实行市场化,就会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所以必须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市场失灵。

2.保证公平性和公益性。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主导的亮点。所谓公益性,就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医改要遵循的原则。

3.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运营实施全面监控。

政府对医院医药器材的采购、病人的医治过程、药品的使用及收费情况等进行监察并却确保其公开透明。定期对医院的运营状况进行审核,根据其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及参保人员开支情况,确定各医院的医保级别,并向社会公开。保证医院医疗开支的合理,包括医疗器材、药品等的采购数量及价格是否正常;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单病种收费是否过高。参保人员享受的服务质量及健康状况等。

4.政府可以保障基本医疗。

即政府出资或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医疗药品和治疗。在一些“大病”的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即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

(二)政府主导的弊端。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政府办的公立医院从政策上来看,是保护国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为特困人群减免医药费用的服务上。它的特点是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了医疗设备的投入,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却没有保障,设备的投入更加剧了医护人员想方设法掏病人口袋里的钱。医疗机构为了生存,迫使其走上趋利之路。

2.形成行政垄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分工的高度发展,医院在药品零售上不可能获得自然垄断地位,毕竟绝大多数药品都是由专业化的药厂生产的,而且绝大多数药品是标准化产品,医院在药品零售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无从获得自然垄断地位。然而,由于管制措施失当,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为国内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业务上创造了垄断地位。具体

地讲,按照政府确定的药品分类管理体制,医院事实上控制了处方药零售业务,这使得公立医院将其在诊疗服务方面的垄断地位延伸到了处方药零售业务上。公立医院获得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是双向的,面对众多的医疗生产要素供给方,公立医疗机构处于买方垄断地位,因为它控制着80%以上的医疗市场,这里的生产要素既包括医疗专业人员,也包括医疗设备、医用材料,还包括药品。而面对患者,公立医院则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因为它控制着80%以上的医疗服务供给以及药品零售,尤其是它还控制着公费医疗与医保的报销资格。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供给和药品零售方面的垄断,完全是一种行政垄断。

3.效率问题上存在着“政府失灵”。

政府对医疗和药品的成本控制,既不能提出准确的目标,也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享受医保的消费者,看病可以少花钱,有的甚至不花钱,一人开药全家享用。政府不能充分掌握医保人员的医疗消费信息,没有形成道德风险的防范机制。

4.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影响病人的需求决策,导致医疗需求超过病人自己决策时的水平。由于保险的存在,医疗消费有了第三方给予支付,病人面对的医疗消费的价格相应下降,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可能超过患者真正需要的数量,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医生的消费诱导。在保险公司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补偿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相反会激励医生提供过度服务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三、卫生医疗改革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

卫生医疗改革应该采取以政府主导为主,适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主导”的是政府,市场机制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对于政府,应大力度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公共卫生职能、开放市场职能和行业监管职能”,对公立医院的垄断行为、竞争行为、市场价格和市场行为的技术监督进行“积极”干预,也就是站在卫生全局的、全行业的和宏观的角度上,实现“总量控制有度,医疗秩序有序”。在医疗领域“要引进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应该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资源配置等机制。市场化改革就应该让这所有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应重点作用于医院内部,依靠市场机制的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等基本构成要素的作用。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共同发展基层卫生事业,让政府集中财政力量支持公益性医院发挥最大的公益性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张世清.我看当前的医疗改革.中国医院.2007年11卷6期,80页。

【3】李玲,“医改方向:政府主导下市场补充”, [J].《中国医疗前沿》,2006(1)。

【4】李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南方日报》,2006年12月14日。

作者简介:

萨如乐,女(198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上一篇:试论煤矿生产中存在的机电隐患及消除措施 下一篇:试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