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10 09:06:15

试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既然社会的发展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那么文化也必然如此。一般说来,既然文化的本质是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模式”本身,那么衡量文化之合理性、先进性的标准,就应该是以文化主体的生存发展为根据,看它对主体的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应主要看它是否能够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能为社会进步,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资源,包括精神资源(含道义资源,智力资源等)和制度资源(含体制空间、机制活力等)等等。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能够反映它的社会生产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够为这个国家民族发展提供最大资源的文化,就是他们的先进文化,反之则是落后的或腐朽的文化。在我国,这个一般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结合贯彻,是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反对腐朽文化的依据。

文化的发展性。是指在多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它要求全球化背景下,既要尊重和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积极弘扬和培育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抑制各种不良文化渗透,又要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资源,为我所用。还要高度警惕和反对各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奴隶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分裂主义。

文化的科学性。要求加强文化与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和防止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伪科学、等反科学倾向。

文化的大众化。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始终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落实群众的文化权益放在首位,面向群众,面向实际,反对和防止一切背离人民利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避免低俗、病态、畸形等不良文化泛滥。

三个“面向”。是文化的发展性、文化的科学性、文化的大众性所共同具有的、为先进文化必须具备的开放进取精神,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条件。在当今时代,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打牢先进文化的现实根基,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增强先进文化的活力,只有面向未来才能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文化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尺度。一种文化的先进性,不仅要表现为它的思想理论科学、群众基础广泛、资源配置合理、产品富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等,而且要表现在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具有扩展潜力和更新活力,表现为它的创新机制健全、富有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能够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因此应该说,先进文化体身就包含或产生着“前进方向”的规定和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总是通过先进文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表现出来,总是通过先进文化自身建设的实践体现出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的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与民俱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从现实发展中发现和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群众利益的目标与任务,加以实现。任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任何故步自封或超越阶段的东西,都不可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先进性的来源,有“历史积累”和“现实活力”两个方面。从历史基础看,五千年历史是中华文化自身的积累,不断前进的人类文明是世界性的历史积累。它们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资源。没有历史积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没有现实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单纯向外看的“西化论”是邯郸学步,单纯向后看的“复古论”是刻舟求剑。我们要批评和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等倾向,坚持“向前看”的发展论、创新论。在吸收和借鉴中外传统文化时,要以我们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根据,坚持立足现实,着眼发展,以我为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从现实活力看,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是先进文化的生命线。形成这种活力的内部机制。在于文化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活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我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按惯例可大体分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两个基本环节:(1)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为代表的精神生产系统,产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是它的生命;(2)以大众传播和群众文化生活为代表的精神消费系统,社会需求和群众选择是它的良性循环基础。两个环节各有其特点和规律,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供与需”、“提高与普及”等相互决定的关系。对这些都要进行认真的专门研究。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我们要将先进文化放在与先进生产力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联系与统一之中,着眼于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整体高度处理好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深层关系。事实证明,违背了文化的特性和规律,就会造成它们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文化萎缩、停滞或畸形发展(如“”时期)。所谓“雅俗之争”则反映出文化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了某种脱节迹象。

精神生产领域的创新是整个文化创新的起点和灵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是我国当前文化创新的主流和旗帜。在这个旗帜下,需要特别关注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如何改变“理论落后实践,观念落后于实践,观念落后于实际”的状况下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发挥潜力,跟上时代步伐。目前有大量思想理论上的难点、疑点和争论问题需要解决。还有面对“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新挑战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形成符合新世纪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系统。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普遍发展,也包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僵化落后的因素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不可低估。

上一篇:中国医疗改革: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 下一篇:发展社区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