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农户需求满意度研究

时间:2022-08-21 08:37:07

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农户需求满意度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湖南省15个县(市、区)的1078个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农户需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地区农户的需求,对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内容进行了排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自感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生产经营主业等农户个体或家庭因素,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宽带是否入户等公共服务因素,对农户需求满意度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意义。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地区,农户对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内容是否符合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主业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建议,国家应重点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最初一公里”的建设,以努力提高农户需求满意度。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农户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3)10-0119-06

一、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9个“一号文件”中都强调“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2009年科技部、工信部、中组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2010年4月,工信部、农业部、科技部、商业部、文化部共同制定了《农村农业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11年农业部正式《全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村农业信息化总体水平从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村农业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2011年3月,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三部门同意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成全省统一的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按照湖南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产业特点,完成打造长株潭区、洞庭湖区、湘中丘陵区、湘西山区示范工程建设,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不断提升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的农户需求满意程度,是提升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总体水平的根本动力。那么,中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农户需求满意度现状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产业的农户,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程度有何差异?这些都是极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问题,而相关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选择湖南省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产业特点的15个县(市、区)的1078个农户样本数据,深入分析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中的农户需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地区农户的需求,对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进行排序分析,力求为提升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提供相关政策咨询。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已有的国内外文献中,直接针对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农户需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更未能形成这一专门问题的理论分析范式。现有文献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新公共管理中的“顾客满意”理论以及农户信息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一)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导向”研究

20世纪后期,新公共管理把社会公众视为政府的“顾客”,认为公共组织应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罗森布鲁姆(Rosenbloom)提出“顾客满意导向”理论。一些学者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罗森布鲁姆的“顾客满意导向”假设。Nilusha,K. Sriganesh,L. Ranjula,S.P.对南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信息服务的绩效进行了测评,将农民实际的信息需求与公共部门现实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进行对比,以反映其服务的绩效。[1]Shruti,D.U. Pawan,K.C.对印度农村实施的部级电子政务项目中的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2]于良芝等应用675个农民调查问卷及18个农户的个别访谈资料,研究了广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在农民生活中的作用及效果。[3]

(二)农户信息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学者大多采用询问顾客的主观调查方法获取满意度评价结果。[4]一般认为,农户信息需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农民个体或家庭因素

Simone,C. Monica和R. Warana[5],Nirvikar,S[6]等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性别、年龄、农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信息需求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Simone,C. Chris,S.[7]、Deunden,N. Kittipong,R.[8]、Faheem,H.[9]、Buddhika和B. Harini,W.[10]等分别对印度、孟加拉、泰国、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息化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所享受的信息服务内容不同,家庭生产经营主业、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信息需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Simone,C.和Monica,R.[11]、王彦等[12]的研究更加深入地发现,虽然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农民自感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却具有统计显著意义。

2.农户的信息需求及其重要程度

王艳霞等在对农业信息化施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中发现,实现农业信息施效目标,关键要解决好农业信息源“最初一公里”建设问题。要依照信息的价值、功能与成本的关系,从农业信息的数量、质量、可靠性、方向等方面扩大功能。[13]张立荣、 李名峰分析了我国农户对农村信息服务需求的特点,研究结果认为,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是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技术信息和文化娱乐、农业政策、就业指导等信息。[14]廖宇等[15]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市场价格、民生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信息的丰富程度,也是影响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3.信息化技术支持因素

Simone,C.和Monica,R. 通过印度农民对电子政务系统所提供的抗旱信息服务来测评当地政府的信息服务绩效,调查发现,信息中心到农民居住村庄的距离将影响农民对政府信息服务的使用。庄传礼等构造了包括信息平台、设备投入、服务网点,信息渠道、技术力量等12个指标的判断矩阵,研究影响政府农村信息服务能力的因素,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16]他们的研究都表明,宽带是否入户、农户是否交纳网费等,综合反映了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持状况,对农民信息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还有研究指出,由政府对农民实施正规培训次数决定的农民信息采纳能力,对满意度具有强正向作用。[17]

综合借鉴上述文献成果,本文将建立一个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农户需求满意度进行描述统计,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本文的基本研究假设是,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自感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生产经营主业等个体或家庭因素,农民对种植、养殖、市场、娱乐、农业政策、民生、就业、加工、其他等信息内容的需求排序,农村电信宽带是否入户、农民是否交纳入网费等信息化技术支持因素,农民接受信息培训次数、地区虚拟变量等将政府信息化服务和地理环境因素等解释变量,都将对农民的农业信息需求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计量模型

综合考虑样本的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验证性,本文以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满意程度的主观判断结果为被解释变量(CSI),以农民的性别(sex)、年龄(age)、受教育程度(edu)、家庭人均收入(inc)、自感家庭收入水平(S- inc)以及家庭生产经营主业(gst)等个体或家庭因素,农民对不同信息内容的最优选择(C-inf),农村电信宽带是否入户(ele)、农民是否交纳入网费(cost)等信息化技术支持因素,农民接受信息培训次数(cult)、地区虚拟变量(d-var)等11个变量为解释变量,并建立如下有序Logistic模型,以分析农户对农村农业信息化需求满意度的影响:

式中,y为农户对农村农业信息化需求的满意度,j是满意度等级(有序数据),j=1,2,3,4,5;xi为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i=1,2,…,19,n为观察样本的个数;aj为截距参数;βi为回归系数,表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

(二)样本数据及其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2 年对湖南省15个县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本调查对象中的15个县(市、区)包括位于湘西山区的永定区、桑植县、龙山县、凤凰县,位于长株潭地区的湘潭县、长沙县、醴陵市,位于洞庭湖区的桃江县、桃源县,位于湘中南丘陵区的邵阳县、洞口县、娄星区、北湖区、汝城县、衡南县。课题组在每个样本县选择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每个村选择40个以上的农户。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285 份,剔除内容填写不全、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本文所用有效问卷为1078份,占发放问卷的83.9%。样本数据的相关描述统计详见表1。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按需求排序,各地区农户对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的前五位需求之和都超过了总需求的80%,但在不同地区,农户对信息化服务内容的需求排序差距却较大。在长株潭区,农户信息需求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种植信息、养殖信息、娱乐信息、农业政策与民生信息。在洞庭湖区,农户信息需求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种植信息、养殖信息、市场信息、娱乐信息与就业信息。在湘中南区,农户信息需求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种植信息、市场信息、养殖信息、娱乐信息与就业信息。在湘西区,农户信息需求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种植信息、民生信息、农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养殖信息。

(三)回归结果及其检验

本文在SPSS.20.0 软件中进行模型回归分析。为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农户需求满意度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引入长株潭区、洞庭湖区、湘中南丘陵区、湘西山区等四个地区的虚拟变量,并报告了四个地区模型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中省略了在每个模型中都不显著的变量,详见表2。

四、回归结果及进一步分析

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从试点省总体情况来看,农民受教育程度、自感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生产经营主业等农户个体或家庭因素,政府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宽带是否入户等公共服务因素,对农民的信息需求满意度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意义。

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政府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越满意。但是,与自感收入水平偏低的农户相比,农民自感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则对政府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需求越强烈,因此,对现有的信息需求满意度反而越低。这一结论与Simone,C.和Chris,S. (2003)、Deunden,N.和Kittipong,R.(2006)、Faheem,H.(2011)、Buddhika,B.和Harini,W.(2011)等的研究结果吻合,反映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所享受的信息服务具有明显不同的要求。家庭生产经营主业不同,对信息需求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与商业经营为主业的农户相比,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业的农户家庭,对农业信息需求的满意度更高。

政府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内容是否符合农民的迫切需要,这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表2显示,从试点省总体来看,农民对政府提供的种植信息、养殖信息、市场信息、娱乐信息和就业信息是满意的,特别是对种植信息和养殖信息的满意度呈现出统计强相关。这与试点省的农业大省省情是相符的。值得重视的是,与宽带并未入户的农户相比,宽带入户的农户对政府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公

根据不同地区,农户对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内容的需求排序情况,并结合表2的研究结果不难发现,政府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对不同地区的农民信息需求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种植信息和养殖信息对农民的信息需求满意度具有普遍影响,但是,在湘西山区的影响是负相关的,这主要是由于湘西山区地广人稀,畜牧业、种植业都相对落后,对农业信息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洞庭湖区和湘中南丘陵区,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市场信息和娱乐信息呈现出满意度正相关影响,但长株潭区却呈现出负相关的影响,后者的市场化水平相对更高,城镇化及城乡统筹程度也较高,因此,农民对市场信息和娱乐信息的要求就更高。就业信息对长株潭区没有统计显著意义,但在其他三个示范工程区都呈正相关。地处偏远的湘西山区的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农业政策信息、民生信息、就业信息,都表现出满意度正相关影响。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长株潭区农民,则表现出负相关影响。界于二者之间的洞庭湖区、湘中南丘陵区则表现为统计不显著。这说明,政府提供的农村农业信息内容,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非常重要的相关性。此外,洞庭湖区的农民,在性别、农民受教育程度、信息培训次数等因素对农村农业信息化需求满意度的影响方面,与其他三类示范工程区,也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影响关系,反映了湖区渔民对信息化的特殊要求。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国家应在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农业信息网络、分类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最初一公里”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特点,加强和完善农村农业信息源建设,瞄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迫切需要,丰富信息内容,提高政府农村农业信息服务质量,以努力提高农户需求满意度。要加强农民信息化素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Nilusha,K. Sriganesh,L. Ranjula,S.P. Improving Farmer Services by Understanding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2011(11).

[2]Shruti,D.U. Pawan,K.C.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ICT & E-Governance in India. Nirma University -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2012.

[3]于良芝,俞传正,樊振佳,张瑶. 农村信息服务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农民视角[J].图书馆杂志,2007,(9).

Yu Liangzhi, Yu Chuanzheng, Fan Zhenjia, Zhang Yao. Effect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Its Restricting Factors: Farmer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Library, 2007(9).

[4]何华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构与应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

He Huab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2(7).

[5]Simone,C. ,Monica,R. Warana. The Case of an Indian Rural Community Adopting I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king Paper, April ,2002

[6]Nirvikar,S. ICT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ctober, 2006.

[7]Simone,C., Chris,S. C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Contribute to Poverty Reduction? Lessons from Rural In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2003.

[8]Faheem,H. ICT Sector Performance Review for Bangladesh. ECB Working Paper No. 581, January 2011.

[9]Deunden,N. Kittipong,R. ICT Sector Performance Review for Thailand. Thail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January 2006.

[10]Buddhika,B. Harini,W. ICT Sector Performance Review for Sri Lanka. ECB Working Paper No. 581, April, 2011.

[11]Simone,C. Monica,R. Electronic Government and the Rural Poor: The Case of Gyandoo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inter,2004.

[12]王彦,李忠斌,毛中明.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恩施州利川市调研结果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

Wang Yan, Li Zhongbin, Mao Zhongm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Farmers’Income: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Lichuan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3).

[13]王艳霞, 郑红维, 王健.农业信息施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6(3).

Wang Yanxia, Zheng Hongwei, Wang Ji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unction Mechanism of the Imitation. Chinese Rural Economy,2006(3).

[14]张立荣, 李名峰.满意度和需求度二维耦合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服务现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Zhang Lirong, Li Mingfeng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Public Service from Two - 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of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Demand Degree: Based on a Survey in Hubei Province.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2(2).

[15]廖宇,马胜荣.统筹城乡背景的农民信息化需求与策略因应[J].改革,2012(4).

Liao Yuxiang, Ma Shengrong. Farmers’Information Demands on the Context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Areas and Countermeasures. Reform, 2012(4).

[16]庄传礼,杨萍,李道亮等.基层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11).

Zhuang Chuanli, Yang Ping, Li Daoliang et al.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bility Evaluation.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6, (11).

[17]吕微,唐伟,韩晋乐. 基于多方合作的农村服务体系供给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0(6).

Lv Wei, Tang Wei, Han Jinle. Research on Multilateral Cooperative Supply of Rural Service System.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0(6).

(作者:李燕凌,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甄苗,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研究生,长沙410128)

上一篇:计算机在病案管理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下一篇:矢量变频器输出电压谐波分析及抑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