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2-08-21 06:06:49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本文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57-02

进入21世纪后,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新组建的地方本科院校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大力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际工作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他们的本质特征是不仅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具有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较高层次性。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2010―2020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校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

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突出应用,强调增强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许多高校加强了实践教学,强化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进。

一、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强化了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模糊认识。长期以来,高校从事的就是学术性教育,培养的是精英人才,普遍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目前全社会大力提倡应用型教育,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改变,一些管理部门、高校乃至一线教师普遍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很多高校还不知道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处于“喊口号”的阶段。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比较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支持力度不足,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动动手,跑跑腿,对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不够重视;对如何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如何实施实践教学没有长期规划;从事实践教学的教职工得不到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许多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尽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但是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普遍地、实质性地落实到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对通过实践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素质,各门课程试验或实训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起着什么作用,都没有形成明确认识,由于没有形成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框架图,导致实践教学体系层次化、模块化特征不够明显,尽管实验或实训种类比较多,但是不能形成合力,对学生能力培养支持度不够。二是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当。实验或实训内容偏重于传统的基本验证型实验,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比例偏少,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的结合不紧密,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没有有效地融于实践教学中。三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完整。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不同的功能。认知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感情,认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前景、所需的素质和具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实习或者实训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就业。许多高校在安排实践教学时,有的缺失认知实习环节,有的缺失专业技能实训环节,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四是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呆板。目前的实践教学仍然遵循的是传统方法,即灌输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试验方法或技能,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缺失。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就必须有一套良好的评价标准。在理论教学中,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是就实践教学来看,目前并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高校也并没有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分类别制订明确的实践教学标准,没有颁发各环节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等质量标准文化,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和考核等方向也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是依据调查报告和实训报告,没有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考察,如: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

4.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匮乏。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大批既懂理论,又能从事实践工作的老师,即既能讲,又会干的双师型队伍。但目前许多应用型高校在引进教师时,注重学历与学术水平,而对于老师的实践能力则不重视,而且许多高校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科研成果奖励力度非常大,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由于双师型队伍的缺乏,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理论教学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知识储备,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将理论深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

事实上,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围绕一个目标即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两个教学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的功能主要是将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则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两个体系在人才培养中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炼专业的核心能力,然后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来构建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不同的专业,对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构建。二是将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形成从上到下的能力结构体系。一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亚能力以及若干不同层次的能力,因此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紧紧围绕专业的能力结构图来设置有关实践教学项目。三是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能够有序的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并且为了使实践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需要建立以下制度:一是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方面的制度。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分类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标准和操作规程,对每个环节的内容、组织和评价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二是要加强教学方向的检查。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督查小组,对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督察。三是建立激励考核制度。对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实行定期考核,要形成以校院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以及学生评教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从教学内容、教风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其岗位津贴、职务评聘和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四是建立灵活多样的学生课程实验(实训)成绩考核办法。对那些单独成课的实训课,要单独评分和考核;对于不能单独设课的课程实训或实习,可将考核成绩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对学生实验(实训)的考核做到平时检查与考核相结合、实训态度和实训效果相结合、基本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4.加快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没有数量充足、质量优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不能落到实处。为了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引进师资时,不仅要考察其学术水平及其能力,还要将其应用能力作为考察重点。二是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深入本地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取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鼓励有关老师积极到企业进行挂职或者兼职,参与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和咨询。三是采用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企事业单位学历和职称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来校当兼职教授,给学生授课,做讲座和报告会,以及与专业教师深层次合作,结合理论课程进行相关实训。四是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在岗进修、脱产进修,到国内外高校作访问学者,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各高校尤其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铃.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3,(6):100-101.

[2]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4,(12):18-22.

上一篇:金矿地下开采方法探究 下一篇:对杨树绿化苗木繁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