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8-17 03:26:15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的探讨

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促进青少年心灵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纵观教育全局,情感教育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语文学科是进行情感教育最好的学科,具有自身学科的独特优势,但在情感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没有实现情感教育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寻找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依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 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语文情感教学模式的构想

情感教育首先必须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感,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潜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另一方面是指唤起学生与课文情感基调相似的感情,以便深入感受课文丰富细致的情感。

2.1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

2.2创设情感教育的共鸣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级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一个情感教育的富矿,尤其是占比例很大的文学作品,更是名家精品,无不透射出情感的魅力,极富情感教育的价值。但是,教材作为阅读客体,是依赖主体(学生)的参与才能成为欣赏对象的,没有主体的情绪反应,客体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只有授教的内容与主体的内在情感,合拍一致,主客契合,物我同一,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可见,只有有了主体的这种"对应",客体才能显示出美的价值,成为审美对象。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创设出情感教育的共鸣点,才能进入情感教育的有效境地。

2.3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语文教材中可以用来实施情感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要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初中年级学生有经历升学考试之后获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缺乏对新同学的友谊感;二年级学生有着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又有着对成人社会问题的困惑感;毕业班学生有着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也有着对各种压力的焦虑感。农村学生追求知识的情趣往往更执著,城市学生的兴趣可能更广泛。女同学的受挫感可能比男同学更强烈,而现代中学生普遍表现为如下特征:好奇心、好胜心重、求知欲强而意志薄弱;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强而又有主观片面性和表面性;接受事物反应快、模仿能力强而自理能力差等。学生的情感表现即有其个性,也会有共性,我们的教育应从这些特征出发,与这些特征相适应,加强引导,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力求使情感教育贴近学生实际。

2.4朗读品味情感

朗读具有唤起形象和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而配音朗读,更是在和谐音乐中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想,有声语言再现文章中的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朗读中思索、咀嚼文本的各种滋味,体会作者的心境,进而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世界中,激起内心感情的共鸣。

3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情感教育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地位,语文情感教育不再仅仅是手段,更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三维立体螺旋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文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等情感领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红星.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1年8月.

[2] 李大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J].硕士论文.2001年12月.

[3] 周惠忠.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情感教育[J].科教新报.2011年13期.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