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应从语言开始

时间:2022-08-15 02:39:12

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应从语言开始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陈庄乡中心校)

摘 要: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尤其是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学生的“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将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

关键词:优化语言; 强化积累;模仿开始

在教学楼的一角,最醒目的地方有这样一幅标语:“风度在优雅的谈吐中体现,风采在规范的语言里洋溢。”正是这样一句话时时警示着我。学生的风度在哪里?学生的风采如何展现?这不正与我们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有很的关系吗?习作教学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怕写,教师怕教。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局面有所改变。学生也不因写作文而发愁了,从基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写作态度。可是随之而来,学生的语言像记流水账一样,平淡无华,长而琐碎,表达无说服力,缺乏一定的感染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象,来优化学生的习作语言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几点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诵经典之作,品语言魅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多读书籍,才能积累大量的材料,为写作铺路。老舍先生将阅读和写作比作“吸收和输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那么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咏叹着人性的华彩,净化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永恒的思想和语言的魅力。如果引导学生选择这些,就会让学生的生命全面而深刻地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状态。这种难得语言及至精神上的营养,会让学生恰似“久旱恰逢连阴雨”的感觉。在自觉不自觉中就从中学习了语言,建构了自己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领悟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和方法。正像《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选文所倡导的,虽不是教材上的文章,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要体现时展的需要,只要符合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拿来做教材。所以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优化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

二、引导学生仿写,学习表达之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学说话是从模仿中得到进步,他们言行举止都是模仿中学来的,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将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仿写,将是一种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课篇及表现手法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在文章形式、结构、思路、表达方式都可以进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学生习作语言有较大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品析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当性。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品味某些词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教学《翠鸟》一文:“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可将“绣满”一词换成“长满”一词吗?让学生进行品评比较,体会它们的异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评,体会到“绣满”一词不仅能生动、逼真地表现翠鸟的羽毛鲜艳,而且还含有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是“长满”所不能表达的。又如:《窃读》一文中的一段句话:“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作者很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中这一系列的动词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如饥似渴。通过这种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正确用词的基础上,优化了学生习作语言。

2.变换句式,体会修辞的妙处。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一些表达巧妙的句子赏析它们的表达方式,也有助于优化学生习作语言。如:《林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作者在分别介绍了岭、林、花之后,又把它们联系起来,对大兴安岭的景物作了整体的描绘,“衫”一般指上衣。“绣花鞋”说的是盛开的各种野花。让学生比较品味。通过比较品评,学生就会体会到这个描写就非常准确、形象,而且是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是陈述句无法体现的。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恰当的运用句式,进一步起到了优化学生习作语言的作用。

3.片段仿写,丰富语言。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看,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目标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读写结合”实践体现了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我们知道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实践。往往孩子的语言环境是有限的,我们应当创设语言环境或者模拟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拓展自己的阅读,培育自己的思维。这样以来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陶冶他们的情怀,提升他们的思想。学生的生活充实了,体验丰富了,情趣细腻了,眼光敏锐了,思想深刻了。一句话学生的心灵丰富了,写作主题增强了,写作情趣得到激发了,才有可能使习作展现出活力,展现出个性。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营造情境,找准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他们的倾吐欲望。于是学生就会动情勃发,文思泉涌。

又如:《黄山奇石》一文中有这样两段话描写了黄山的石头的“奇”:“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学完后,我班的学生就这样写道: “金龟望月”形象逼真。你瞧,一只万年灵龟,静静地趴在山峰上,伸出长长的脖子,高昂着头,仰望着月亮,仿佛在为人们祈求幸福平安。“松鼠跳天都”形象逼真。你瞧,它酷似一只逗人喜爱的小松鼠,拖着又大又松软的尾巴,想要越过万丈深渊,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我想:这可爱的小松鼠,一定是准备取采自己最爱吃的松果吧。

三、及时点评,及时鼓励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把握语言能力,在我们精批细改之后应及时点评,及时鼓励。在学生作文时,选择典型学生的作文片段,当场朗读,进行点评。哪些同学合理借用了文本中的好词佳句,哪些同学能模仿了文本,独自创造出了优美的语句……我们都应该及时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活出他们对语言的创造力。进而也能起到优化语言的作用。总之,语言文字教学是一个难点,优化学生习作语言更是难点中的难点。郭沫若先生说过:“于无法之中求得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研究就可以寻找到自己的教学捷径。以上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不成文的拙见,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语言文字报》.

[3]《小学生写作指导丛书》.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的几种类型 下一篇: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墓主身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