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金融业的探路者

时间:2022-08-14 10:39:43

中国民族金融业的探路者

学习与创新是招商局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招商局基业长青和屡创辉煌不可或缺的因素。

招商局的14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政权更替和时代变迁,命运多舛,有兴有衰,前行中伴随着风浪和危机,但思路一直持续,累积的精神和文化一直伴行。清末和民国时期,由于国家的软弱,加上处于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和外资,招商局要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仅有满腔热血显然是不够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招商局衍生出了仁和保险这一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和中国通商银行这一中国近代第一家中资银行,在打破外国航运垄断的基础上,也打破了外资和官僚资本垄断的金融业,为招商局的“创始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火纷飞的中国近代史,招商局始终秉持“爱国、自强、开拓、诚信”的企业精神挺身报国,几乎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曾缺位,最终选择以起义的方式回归新中国的怀抱。当招商局作为在港全资国有企业象征存在的时候,那些曾经的第一,都只能成为招商局遥远的回忆了。1978年,新的国运转换,袁庚作为“第29代掌门人”赴招商局主持工作,肩负起将招商局重新发展成综合性企业的重任。在蛇口工业区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之后,招商局在1986年再次进军金融业,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创中资企业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的先例,并成为中国首家拥有银行的非金融性企业。

实业发展的需求,让招商局的金融版图迅速扩大。1987年,招商局创办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招商局倡导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由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同时还收购了伦敦和香港的两家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保险市场的中国企业;1991年,中国第一家定位全能型券商的招商证券落地;1993年,招商局中国基金成立;1999年,招商局金融集团成立;2012年12月初,招商局集团高调宣布成立招商局资本,进军“另类投资”领域,进一步推进集团内金融与实业的互动。如今,招商局的金融产业链,已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保险经纪、基金和基金管理等集多种金融行业、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的金融集团,各种参控股企业已经超过了200家,仅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就有20余家。

通读《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招商局金融业的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服务实业。招商局金融业务的诞生,一开始就是围绕自身实业的需要而起步的,发展中也一直在探索金融与实业的融合之路,正是因为有强大的金融支持,重建的招商局很快就成了我国在海运、物流运输和交通基建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二是国际化。招商局的竞争,首先就是国际化的标准,1877年,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宗涉外收购案,金融业重振中的对外收购,也让招商局的金融业务率先进入国际市场。三是全业经营。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就是从分业到混业,招商局在1875年自设保险招商局的基础上,仁和保险就切入船舶保险,收购济和保险后,保险业务则客货俱保。改革开放后,基于中国金融业的特殊国情,以不同的公司涉足不同的金融业务,实际上就是一种全业经营。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说:“学习与创新是招商局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招商局基业长青和屡创辉煌不可或缺的因素。”金融是为实业服务的,招商局的金融业务始终围绕着实业的需求进行发展与创新;金融的国际化只是服务国家的一个自然延伸,招商局的金融国际化,都是围绕业务的需要来做的,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欧美用他们的金融体系管理着世界,招商局却以金融为链条,围绕着“全套完整产业链”做文章,使整个产业协调统一发展,并且不断介入和培养新兴产业。金融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历史使命,可见一斑。

莫问航程有多远。历经140多年,“不安分”的招商人一直在做中国民族金融业的探路者,未来,招商局是否还会继续承担探路者的角色,又将谱写一段怎样的新的金融传奇?是否利用现在的机会和优势,超越百年之前的振兴民族工商业的梦想?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一场“地下”的基层管理量命 下一篇:利用精益原则改进劳动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