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4 12:55:56

【摘要】学校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及教育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1、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专...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大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校园事件已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极少数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分析

目前,中国大学生面临着喜忧参半的一种状况。喜的是他们张扬、有个性、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能力。忧的是由于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自身因素方面影响。部分学生又表现出抑郁、烦躁、嫉妒、虚荣、自卑、孤独、焦虑等多种心理障碍问题。据《2013年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约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在这部分心理问题学生中,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生存在问题。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14%的大学身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这一组组素质,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家庭因素。尽管学生学习知识性的活动并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环境而有所区别,但是贫困学生的心理发展却必然会在贫困生分这一社会归属感中遭遇到冲突。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自备感。一般来讲,平旷神主要是来自农村家庭以及城市中的贫民。因长期生活与贫困之中,形成了与他们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贫困生活行为方式、贫困文化乃至平旷心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包括吵闹、打骂、父母婚姻不幸等着容易造成个体孤僻、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同时,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对孩子打骂多、教育少,是的孩子缺乏自信,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及教育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1、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2、没有建立一支完善且专业性强的心理教师队伍。3、许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大都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4、心理自学中心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心理咨询中心方法、手段落后,心理咨询老师人手不足,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纾解。

社会因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大学生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极有效形式,这种新的信息交流机制能使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真实的表达自己,发挥个性。另一方面,过多的依赖网络特别是染上网瘾,则会导致大学生成绩下降,久而久之会形成不愿与人脚腕,自我封闭状态,严重导致学生心理错位,进而影响大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同时,现目前的选人用人机制的不健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严峻的就业市场形势,使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也使得部分在校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从而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自身因素。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着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往往还不适应,不少学生表现出独立性差,生活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上,由于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当,导致人际交往失败进而产生不愿意交往、自我封闭的心理问题。有的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的不自信,或是认为自己太矮,或是认为自己太胖。同时,现实中因恋爱而造成的情感危机也会诱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误把友情当爱情,多角恋请等等不成熟恋爱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低,也使他们经历失恋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

二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具体来讲:

1.构建学校-家长共育平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学校,需要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学校应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于学生在学校中的状态应全面反馈,与家长共同商讨培育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尽早通知家长,积极组织家长和学校一起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2.完善心理咨询机构。现目前,各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专业咨询机构可帮助学生解决部分心理问题。但仍需要完善。首先,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可通过心理素质的问题测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筛查。同时建立咨询中心―咨询团队―辅导员―心理咨询员模式,多途径获得一手材料。其次,在传统的心理测评机制下,建立学生心理危机档案管理机制,将学生心理危机档案分类整理,并利用网络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网站,同过网络心理教育者可以在线和心理问题学生交流并指导,同时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孩子。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班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学报、校刊、校园网络等方式宣传校园文化,提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真情,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同时积极向上、宽松友爱的班风也会使班上每一位同学感到心情舒畅,理解、友谊等多种心里虚取可以得到满足。

4.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健康包括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有人说,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免谈,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对抑郁和焦虑的学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大学生的压力很重,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压力。体育运动能够磨练大学生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加强体与锻炼能够塑造大学生优美的形态,为自己增加自信。

参考文献:

[1]宋刚练,戴浩.关于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教咨询导报,2007.

[2]姜玉莲.论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浅谈中职财经专业教学 下一篇:中职对口单招C语言基础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