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对口单招C语言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6-04 01:49:04

中职对口单招C语言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从2010年起,C语言成了江苏省计算机对口单招学生的必修课程,考试形式分为60分的理论和80分的实践,在整个专业600分考试中占到近四分之一。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C语言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对口单招C语言基础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C语言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C语言是中职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高校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C语言的概念复杂、规则繁多、灵活而易错,这些特点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也很容易放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必须改革课堂,积极探索出适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对口单招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根据大纲要求融合教材,做到有的放矢

市面上的c语言教材很多,适合对口计算机考试的却很少,很多学校选用谭浩强先生著的《c程序设计》为教材,这本书虽然知识比较全面,但一般在高校使用,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合适,这给组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顺应新形势,教师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根据考试题型进行深加工,形成有特色的学生教科书,做到有的放矢。如在循环结构中,教师可以开发一个简单自学系统,开设自学、选择、改错、填空四个模块,章节分while、do―while、for、循环嵌套。这样既能扎实学生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

基于问题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知识点设计各种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该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自觉、积极的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是一种相当有用的教学方法。以“水仙数”为例:首先设问“153是“水仙数”吗?然后提出两个关键性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三位数是否为水仙数?”及“如何求得三位数中每一位数字”。教师的问题提出之后,对于简单问题,老师可自问自答,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回答。对于关键问题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解答。

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积极思考下,就很容易解决这两个关键性问题,即用n%10得个位,n%100/10得十位,n/100得百位,然后再把三个值的立方相加得到s,最后判断s与n是否相等。进而让学生讨论并写出算法流程图;接下来教师讲解如何用for与if程序结构实现算法,然后画出流程图,最后编写程序并分析其过程。整个讲解过程结合板书,逐步引导,层层深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使用问题探究法时,要注意设问不能太多,也不能变成“口头禅”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设问时不但注重质量,也注意问题的宽度,并且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都要给予语言鼓励。

三、推广实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理解算法,成为教学的关键。目前,在大部分教材中,一般在学生缺乏相应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先给出语法格式,然后逐步讲解语法要点。但是这种模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不能很好理解的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这种模式,应以具体实例为切入点,采用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以程序实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的实例的讲述上,把相关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具体实例中,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把算法作为授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两个数交换”的算法时,教师可以两个学生a与b交换座位为例。首先找个空位置t,让a坐到空位t上, 接着b坐在a学生的位置,最后a学生再坐回b学生的位置,这样a和b两个学生就完成交换座位的任务。以此为例来讲解“两个数交换”的算法。通过本实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的用法,并且掌握了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四、在课堂中故意设置陷阱来提高程序调试能力

教学过程中,在讲程序设计例题时,并不一次性的将正确的程序写出来,而是故意把典型的、容易出错的代码写出来设置陷阱,使程序调试不能通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启发学生找出错误、改正错误,得到正确的程序代码,并且对于最快找到问题症结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奖励。

例如,在讲解循环结构语句,当循环体是复合语句时,必须有{ }将循环语句括起来,教师在讲解时可故意去掉这个花括号,则程序不能得到正确结果或无限循环。

通过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调试程序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调试程序”,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程序调试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C语言作为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主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简惠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6).

[2]孙连云.关于C语方程序设计的教学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9(7).

作者简介:

周建琴, 女 ,江苏宿迁, 1979年4月,汉 ,本科, 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工程。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谈职高音乐高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