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能否HOLD住

时间:2022-08-13 08:59:22

信托能否HOLD住

与西方信托公司迥然不同,中国的信托公司结合了资产管理、银行和私募基金等要素。中国信托公司短暂的历史上,绝不缺少悲情时刻。自从约30年前诞生以来,信托行业就常常与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过热和股市投机联系在一起。这导致了过去几十年中多家信托公司破产,减缓了行业增长,迫使监管机构介入。

但由于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的不懈努力,今天这个行业发生了转变。银监会2001年颁布《信托法》,2007年颁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将信托公司从银行和政府部门的机构投资者转化为开发和发行投资产品的平台。随着新商业模式开始成型,管理资产(AUM)总额大幅飙升。2006至2010年间,整个行业的管理资产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2.4%,截至2011年9月底已达4.1万亿元人民币。

全面覆盖

过去,信托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与银行、经纪人和基金经理不同,信托公司几乎参与了中国金融业的每一个领域,其产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所有现有资产类别,从基础设施项目和资产证券(主要是所谓的“银行信托产品”,即重新包装的银行贷款)到公共和私募基金,以及艺术品或红酒等其他资产。

这种灵活性有利于信托公司发现机遇,并迅速开发迎合相应需求的产品。例如2008和2009年,中国央行要求银行贷款以刺激经济。甚至央行扩大的配额也不能满足银行发放贷款的胃口,银行转向信托公司购买产品,以在盈亏平衡表上减除贷款。政府随后试图通过限制地产销售和贷款控制流动性和房价,从而在地产开发商中创造出对地产信托形式融资的巨大需求。

但该行业的灵活性同时也是一个弱点。尽管信托公司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但举例来说,它们在融资方面无法与银行竞争,在投资管理方面无法与投资管理竞争。结果是信托公司尽管过去几年中快速增长,却不断从一个产品抽逃到另一个产品。有时是这些细分市场已经被其它金融机构所放弃,例如,由于银行拒绝给地产开发商贷款,房地产信托公司应运而生,这意味着满足这些需求的信托公司可能承担更大的风险。

信托公司在品牌、管理和分销方面也很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来越像是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补充,这在其投资产品组合中显而易见。第三季度末,该行业管理资金的40%来自于银行信托产品,其实质就是包装银行服务的产品。由于缺乏管理能力,仅有约3%的管理资产来自于其投资管理业务中最富活力的私募基金,仅有0.01%来自于私人股本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信托基金。其余超过半数的管理资产,来自于各种贷款或债务投资信托基金。

风险多多

很多人在思考,由于其现有投资产品组合,信托业是否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答案是某一产品的违约风险可能比投资者想象的要小,但还存在着他们可能还没意识到的其它风险。

例如,备受责难的银行信托基金实际上相对安全,因为银行通常将其优良的贷款资产用于这些产品,而不像西方的担保债务凭证。此外,信托公司对这些产品的介入仅限于包装,让它们看起来更像银行产品而非信托产品。大多数信托公司提供的贷款产品也很安全,因为通常由贷款方的股权或资产作担保。只有某些领域的违约风险较高,如房地产信托,但只占信托行业管理资产总额的约0.8%。

中国银监会真正担心的不是违约风险,而是信托公司未能在产品再包装以外建立有竞争力的业务。中国的信托行业还是最近才从致命错误中重生。风险在于如果信托公司不能确立对其它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可能再度陷入几年前盛行的危险管理方式中去。

过去几年中,信托公司与中国经济一起陷入疲软。当经济反弹时,金融业管理资产总额有可能快速增长。银监会的目标是,在流动性回归时,中国的信托行业能做到良好的专业定位,并在有益于经济体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为此,银监会实行了与银行资本充足率类似的制度,规定信托公司必须持有至少2960万美元或40%的净资产,以高者为准。银监会还要求各公司减少对银行和房地产信托的投资。

前景不明

这些改革可能促成行业转型,尽管尚不清楚长期模式会是什么。银监会支持的解决方案之一是让信托公司专注于投资管理,如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针对高净值个人的其它资产信托服务。

平安信托或中信这样的大型信托公司购入成本过高,甚至可能不考虑向外国投资者出售股份。但投资小型实体的时机已经成熟:由于银监会的新资本规定,多家信托公司正面临现金短缺。不过,潜在投资者要记住,该行业前景尚不明朗,未来3到5年内可能一直低迷。

上一篇:稳步前进 第1期 下一篇:无价VS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