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12 08:44:15

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中国城镇低收入者是我国低收入者人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城镇低收入者收入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完成收入分配制度“提低控高”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从事的工作处在社会底层。经研究分析发现,其原因有物价水平的变动与其收入水平的变动不一致等。本文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建立合理的物价补贴制度等增收措施。

关键词:城镇低收入者;城镇物价水平;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制度

城镇低收入者是指收入处于低收入阶层的那部分群体,他们普遍存在于城镇之中,经常被忽视。但是,城镇低收入者在减少收入差距、建立橄榄型社会收入水平中占有重要作用。与长期从事农村生产的劳动力相比,城镇低收入者的工作就业环境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被转移到中等收入群体之中。因此,研究城镇低收入者的现状、分析其特征、找出转移的可行办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城镇低收入者的现状

城镇低收入者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它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情况有别。从国际上看,对低收入的界定至少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以完全的相对收入家庭为标准, 取中间值的相对贫困标准50%以下为贫困线。另一种方法是将家庭收入分成五等,计算最低20%家庭占全部家庭收入的分额,用以说明贫困程度。

由于我国总体收入分配在各省市间分配因经济结构等因素呈现出不均等的状态,所以全国各地区城镇收入水平不同。但总体来看,不管收入水平如何,城镇低收入者或低收入家庭的状况都大抵相同。

第一,城镇低收入者从事的工作处在社会底层,收入偏低,生活消费水平低下。中科院陆学艺先生认为,目前我国城镇低收入者普遍分布于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城镇低收入者的数量庞大,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使提高工资水平更是难上加难。但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对城镇居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户(10%)的食品类消费占总消费性支出的44.11%。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其收入较大部分用于食品等基本支出,消费水平低下。

第二,城镇低收入者所在家庭呈现人数多、参与社会工作少的特点,使得家庭负担重。调查发现,大多数城镇低收入者的家庭人员多,再加上家庭中有收入的人员数量少,使得家庭成员的平均收入偏低。即使家庭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出现小幅增加的情况,也难以在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上有所体现。这就导致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中人均消费能力不足,收入情况得不到改善。

第三,城镇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基本的住房医疗教育水平得不到有效保障。城镇低收入者的日常支出中除了用于食品的支出,还有很大部分是用于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项。城镇低收入者由于收入较低,根本无力负担高额的房价,居住支出消耗了较大部分的收入,使低收入者没有多余的储蓄去改善生活。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不广等原因,许多城镇低收入者不能享受到这项福利。同样,在教育等服务方面的支出也占消费性支出较大比例,2010年我国城镇低收入者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花费为746.67,占消费性支出的10.14%,详情见下图。

二、城镇低收入者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城镇低收入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Y,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城镇物价水平,用X1表示,用X2表示城镇人均财政支出以代表政府对城镇居民的各项保障性支出。本文采用1996~2010年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是由于从1996年开始我国个收入阶层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扩大。

(二)模型建立

查回归结果表得到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可见自变量X1与X2,即城镇物价水平与国家对城镇居民的各项保障性支出是城镇低收入者增收的的两个制约因素。

(三)具体原因分析

第一,城镇物价水平与其基本收入的差距,使得其相对收入水平偏低。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看出,近年来物价水平总体来看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表示城镇居民任何日常消费的开销都逐年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城镇低收入者在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并且收入基数也很低的情况之下,承受着比农村居民在物价水平上涨层面上更大的压力。

第二,社会保障对这部分人的保障覆盖面较窄,城镇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保证,因此除生活消费外,医疗教育在其支出中也占较大比例。根据我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44.2%,而基本的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2.5%。于此相对应的农村地区,有92.5%的农村人口参与到了社会医疗保险中,这是由于城镇低收入者并没有像“新农合”这样低费率的保障政策。

第三,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使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不能有效提高。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使得我国收入分配市场的秩序混乱。一方面,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福利、津贴待遇远高于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员工在很多方面享有优惠或补贴、报销的福利。另一方面,垄断行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变相增加收入,引起社会总收入水平相对增加,使得物价水平提高,使城镇低收入者雪上加霜。

第四,城镇低收入者文化水平较低,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收入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可知,在2010年按行业分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农、林、牧、渔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为16717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处在领先地位行业收入的金融业,为64436元。对比可以发现,像金融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城镇低收入者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在行业选择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收入水平因此得不到提高。

第五,政府对城镇低收入者的各项补贴由于社会与政府的监管问题,使其被转移到另一部分群体中去,变相提高物价,加大城镇低收入者的负担。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保障房变成如公务员等中高收入阶层的“福利房”,而本应享有这项保障政策的城镇低收入者却只能望房兴叹,而海南三亚竟然有公务员公然在网上出售保障房。

三、提高城镇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物价补贴制度

建立合理的物价补贴制度,就是根据城镇低收入者的总体收入水平与所处地区的一般物价水平,对城镇低收入者进行相应的物价补贴。在食品方面,可以为城镇低收入者定期提供同等质量但价格相对低的食品。在住房方面,由政府出资建立保障性的经济适用住房,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城镇低收入者,或者建立廉租房,为买不起房的城镇低收入者提供相对廉价的出租房。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城镇低收入者的参保率低主要是由于其可支配收入低,难以负担参保费额,因此政府可以对城镇低收入者进行相应的保险补贴。从参保角度来说,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众实行差别或等级收费。对没有参保能力的城镇低收入者来说,国家也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不必要的医疗费用部分进行减免,对大额部分进行补贴。同样,对于参保的部分城镇低收入者也可酌情进行补贴。另外,国家还必须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在初次分配中,要对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的比重进行调整,提高劳动收入比重,降低资本收入比重。初次分配在城镇居民的最终收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劳动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加企业职工的劳动收入,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收入分配机制。

其次,可以在再分配中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政府可以通过一些优惠的政策,如保障房制度,来减少城镇低收入者的一些花费较大的支出,使城镇低收入者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来提高生活水平。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转移性支付,来对城镇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减免等。

(四)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城镇低收入者呈现出的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政府或一些公益性的机构可以对城镇低收入者进行一些免费的文化技能培训。例如,定期在社区进行公益性质的文化讲座,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精神生活质量;对城镇低收入者进行免费的英语培训,拓宽其就业面;政府对城镇各行业中的低收入者定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劳动技术水平,或者培养其某一项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五)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这些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将每一级所用的费用与补贴的最终去向采用报表等形式定期公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公众对政府各项补贴政策一目了然,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度,还可督促各级政府各加强自我约束。另外,对于由于监管漏洞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一经发现必须加以严惩,做出示范效应,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新添.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03).

[2]吕小宁.浅析山西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9).

[3]孙晓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其影响[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1).

[4]李放,沈忱.城镇低收入群体状况及原因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上一篇:国外无形资产估价方法综述 下一篇:结合新教材特点转变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