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教材特点转变教育观念

时间:2022-09-11 05:42:03

结合新教材特点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科学的探究.就物理的学科特点而言,它本身与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经历,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供时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打下基础,为此笔者浅谈几点自己的愚见,仅供读者参考.

1教学观念必须要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学多重视系统的物理知识的传授,而这类知识往往局限于中考、高考所涉及的范围,教师易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这样做的突出弱点是经题海战术训练的学生思维变通性差,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目前,中国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适应改革的大潮.但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材的使用必将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2新教材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学必须由教师为中心、重传授、重结果向以学生为中心、重发展、重过程的转变.

2.1重“教”向重“学”转变

现实物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学生的“学”是配合适应教师的“教”,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放在支配者的地位.这种“教”的恶果之一是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自主性渐渐丧失,最终必然是“启而不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就顺理成章了.所谓重“学”,是指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的获得、科学态度的形成、学科思想和精神领悟等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来实现的.因此,夯实基础必须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课堂教学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上; 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C.人可以倒着行走;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的提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目前物理教学的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物理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掌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大气压这节时,首先教师向学生指明:我们时刻都在呼吸,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说明: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即大气.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然后让学生用以下的器材:热水、盐水瓶、雪碧瓶、吸管、气球、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玻璃杯、吸盘、纸片、细线和钩码等器材做实验:覆杯实验、利用排除空气的注射器下挂钩码、用吸盘、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排除空气的注射器等等,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随时给予充分肯定并因势利导,比较这些实验的优越性与不足.教师在覆杯实验的基础上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在吸盘实验的基础上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并且知道大气压还很大,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会更深刻.

3树立现代教育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其核心问题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3.1树立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还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并鼓励学生独立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首先意志和行为规范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观念调整. 例如,对于课本第一册49页第7题“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觉得凉快,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让学生靠想当然去做练习,而是把练习题改成实验题.对这一题我们先让学生用书本代替扇子扇温度计的感温泡,观察这里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再让学生把温度计插入室温下的酒精灯中,观察示数有无变化,把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稍停片刻,再观察示数有无变化.这里再对着感温泡扇风,观察示数有无变化.在上述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吸热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回答练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现象印象深,对知识理解深,也充分体验到了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3.2树立现代人才观

学生人人都可成才.因为从生理看,一般人的脑重、身体各种器官发育相差甚微;从心理看,一般人都有进取心、竞争求胜等成才的心理因素.从社会需要看,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是需要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社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是至理名言.

3.3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学生除学习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外学习与课外活动,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而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使学生身心统一协调地健康发展.

4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4.1教学方式手段更具趣味性

通过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增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4.2加强与学生的对话

师生间面对面的“对话”,真实亲切,双方能很快地感知彼此的感受.因此,这样的交流对于情感或思想容易激发,但要受到交流时间与空间的客观因素、老师的交流技巧与师生的性格等主观因素制约.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平等化.另外还应该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不同的渠道对话,形成师生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的师生角色.

4.3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在新课程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老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为创造学生心理上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4.4教师应由面向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教师面对的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从课程上传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5加强角色的人格魅力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老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这一角色特征要求老师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意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

4.6学会合作

老师要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家长合作,与社会上的人士合作,这样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进而扩充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的内涵.同时还要学会与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合作,从而完善角色.

总的来说,老师要实现从师道尊严到民主平等角色的转换,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主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老师、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彼此学习的共同体,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使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因而教师要放下架子,加强与学生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新课程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现状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浅谈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