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不靠垄断,何不准许竞争?

时间:2022-08-12 01:57:36

国企不靠垄断,何不准许竞争?

国有企业曾是低效、浪费的典型,但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它已占据中国经济最核心地位,不论规模还是效益,远非民企可比。据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国企业有79家,数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这79家企业中,有9家港台企业、5家国内民企,剩下的全是国企。

国企越做越大,但舆论对国企的诟病也越来越多。批评来自两方面,一是国企垄断,提高社会成本、压缩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是在“与民争利”;二是国企的高薪酬、高消费和某种“集体腐败”,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面对批评,国资委作为国企的“出资人”倍感郁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说,“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其实,挨骂很容易理解,人们骂的不是国企,而是“体制”——国企搞不好是体制落后,搞好了是因为体制不公平。

批评多了,总要辩解。近日,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表示,国企效益好不是靠垄断。他认为,90%以上的国企处于竞争性领域,即使石油领域也存在激烈竞争,中石油、中石化就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而且,垄断不代表暴利,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都是政府定的。

国有企业效益好不靠垄断,靠什么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认为“靠的是改革”,国资委通过抓大放小优化布局、完善出资人制度、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最终激发国企活力。而且,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离不开国企,参与国际竞争只能靠国企。

若是出于自辩需要,这样的观点可以理解,但如果真希望说服大众,恐怕徒劳无功。据新浪网相关调查显示,近85%的网民认为“存在国进民退现象”,77%的网民认为“民企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国企效益好、规模大是很明显的事实。据《财富》杂志数据,入围世界500强的65家国有企业,年营业收入达3.68万亿美元(近23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而在中国500强企业排名中,有316家国企,其资产总额占500强企业的90%、收入总额占82%。最大的国企中国石化,其利润比最大民企华为和沙钢都要高出十多倍。

国企效益好是否由于垄断,官方民间各执一词。要辨清此问题,先要知道何为“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由只有一个经营者独占,垄断者通过限制竞争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在服务和创新方面不思进取,降低消费者福利。

企业经营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向往“垄断”本无可厚非,美国投资家巴菲特的选股逻辑中,寻找有“护城河”的公司,其实就是在寻找某种垄断优势。

竞争形成的垄断被称为“自然垄断”,此外还有“资源垄断”和“政府创造垄断”。对于“自然垄断”,各国都有法律加以限制,我国也不例外。国资委谈论国企时也避讳“垄断”,其一再强调,国企所在行业是充分竞争的,比如,石油行业就有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实力相当的企业。

垄断还有另一种形式——“寡头垄断”,即几家拥有共同利益的企业,达成某种默契,一同控制和垄断市场。中石油和中石化,中国的三家电信公司,甚至其他行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看似在互相竞争,但其实却具备“寡头垄断”的实质。

在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中,每个行业都保留一两家国企,让其做大做强;地方政府在商业和自然资源分配上,对国企优待有加;各大金融机构对国企更另眼相看,争相放贷。这种体制上下形成的默契,最终导致了“政府创造的寡头垄断”,这比“自然垄断”更可怕。

我们也不同意“国企代表国家竞争力”的说法。所谓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某个方面拥有全世界认可的强项,同时,获得全世界消费者的认可。比如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三的沃尔玛、排名第八的丰田汽车、排名第55的苹果公司等等。大多数500强企业都是跨国公司,而只有全球化的竞争力,才能带来全球的客户和市场。

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除了华为和联想拥有真正的全球化业务,其余多数都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国企中排名前三位的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排名靠前的各大银行和电信公司,大多只懂得赚国内老百姓的钱,在全球拥有的市场份额屈指可数。一群在国际市场没有话语权的企业,又谈何“代表国家竞争力”呢?

真正的竞争,是依靠技术创新、品牌经营和管理水平来争夺客户,而不是依靠政府保护和资源倾斜来抢占市场。要人们相信“国企效益好不靠垄断”也不难,请取消政府所有的行业审批和管制,让民间投资自由进入能源、电信、金融、汽车等领域,大家平等竞争之后,就知道“国企效益好”到底靠什么。

上一篇:与“华夏”有约 下一篇: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