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部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0 12:59:08

国企内部审计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却未能跟上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自我革新,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国有企业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创新。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机构建设、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审计方式、理论研究上进行创新,为内部审计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内部审计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保证各层管理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所经营的业务也逐渐复杂,企业高层管理者很难亲自去收集各种运营信息,更不可能靠自己实现对各个管理岗位、管理层次的监督。由于国企各个阶层人员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经济行为与经济责任,保证企业利益十分有必要。

(二)是健全企业约束机制的需要

约束机制是企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企业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先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如果企业缺少自我约束机制,难以对经营活动进行有小的制约,在分配利益时难免会因个人、团体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在投资决策时也难免缺乏长期规划和风险意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规范不合理行为,防止以上不良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完善国企决策机制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科学决策成为确保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大量的企业运行信息,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降低运行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运营目标的完成。

二、国企内部审计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随着审计作用的明确与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逐渐开始有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承担,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企内部,内部审计既要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又要是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亟待更新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的更新主要有两层含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近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电算化成为企业财务处理的发展趋势,极大的解决了传统手工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且对难以查处的微小错误和舞弊现象有十分良好的监督效果,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精确可信。

(三)产权主体多元化

当前,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担负着重要的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投资者负责;另一方面要审查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经营着负责。如何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责任,使其既能为投资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其投资决策,又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成为内部审计应当探索的问题。

三、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国企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审计法的要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在内部审计还未实行行业管理的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和相关部门要承担起指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根据国际相关惯例建立内部审计师制度。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就其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业务。

(三)将审计重点转向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企的经营与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及时完善和调整决策失误,使企业效益能够真正的提高,为配合企业管理者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要充分分析经营风险,并就风险预防剔除对策,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估与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检验,使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运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内部审计制度既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国有企业的决策者只有充分认识创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从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采取合理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使内部审计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

[2]牛晓红.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0

[3]张静.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防范措施[J].企业导报.2011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2篇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内部审计机构。国企内部按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同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该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致,专职专能,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2)审计工作人员。国企内部审计人员要持有端正的思想态度,要有专业精湛的业务技能,要有公平公正、忠于职守、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有善于变通的工作方法,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独立地开展工作,要以客观自然的态度评价国企的各项审计事项。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国企的内部审计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因基础差、法律法规较弱等客观因素以及重视度不高等主观因素,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国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机构缺乏独立性。现实中,部分审计机构只作为财务部门或监管部门的附属机构,审计机构负责人的领导职权也相应低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使得独立性缺失,审计结果不客观。

(2)人员缺乏独立性。受各因素限制,使审计人员得不到全面的审计信息,在执行工作过程能触及的领域很狭隘,导致审计工作不够独立,控制审查过程也就缺乏独立性。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内部审计经济不独立。目前我国国企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没独立成部门,没有一定的经济使用权,这是其缺失独立性的主要原因。因经济的不独立,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受外界牵制,影响了独立的审计程序。

(2)内部审计工作规划不科学。国企因规模、业务范围等因素,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要求较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颇高。在切实开展审计工作中,国企内部审计机构因诸多因素的限制,在目标设定、工作分配、方法使用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规划。

(3)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我国国企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差,素质较低,审计质量不高。

2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障机制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促进国企经营、管理有崭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空前的需要。本文从精神和组织两个方向提出建议。

(一)精神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国企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性,要加强国企负责人及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尊重,以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国企审计,避免一切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组织上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

(1)提高负责人责任意识,健全国企内部规章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让企业在健康的生产环境下实现效益最大化,进而使得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所保障。

(2)从实际出发,合理、优化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内审机构按其内部隶属关系划分为四种设置情况:①在董事会领导下,各职能部门之上,其独立性较强。②在总经理领导下,各职能部门之上,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在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下,与其他职能部门同级,独立性较低。

(3)与时俱进,促进国企内部审计与国家法律法规同步国家及各监管部门需承担监督责任,需根据经济发展,制订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国企审计,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审计人员的行为等,保障审计的独立性。

(4)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积极推进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职业化是大势所趋。所谓的职业化,首先要实现内部审计经济的独立,保证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所有物资所需都有该职能部门自行控制,包括薪资、培训等各方面,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计的独立性的缺失问题。其次,从心理和技能两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化,保证审计工作能公平公正的开展。还要推进内部审计程序的职业化,只有规范了内部审计的相关程序,由多方共同监督、管理与服务,才能最终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3篇

国企内部审计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随着审计作用的明确与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逐渐开始有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承担,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企内部,内部审计既要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又要是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国企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亟待更新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的更新主要有两层含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近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电算化成为企业财务处理的发展趋势,极大的解决了传统手工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且对难以查处的微小错误和舞弊现象有十分良好的监督效果,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精确可信。

(三)产权主体多元化

当前,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担负着重要的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投资者负责;另一方面要审查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经营着负责。如何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责任,使其既能为投资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其投资决策,又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成为内部审计应当探索的问题。

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国企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审计法的要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在内部审计还未实行行业管理的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和相关部门要承担起指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根据国际相关惯例建立内部审计师制度。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就其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业务。

(三)将审计重点转向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企的经营与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及时完善和调整决策失误,使企业效益能够真正的提高,为配合企业管理者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要充分分析经营风险,并就风险预防剔除对策,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估与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检验,使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运行。

结束语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4篇

内部审计在西方国家早已蓬勃发展,我国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无到有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国企的内部审计工作,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我国的国企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迅速发展,已达到三十多万人。二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已由最初扮演着简单“检查者”的角色,转换为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高层次的“参谋者”。三是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速度十分快,虽然取得的成绩无法与国外比较,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绩。我们不能因此就觉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没有问题了,还应该更加的重视。现在许多单位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却做的是财务的辅助工作,没有合格的、完善的章程,忽略了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简单的认为审计就是监督会计。

2我国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日益进步的企业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机构组织体系也暴露出了不少缺陷和弊端。就目前国企内部的审计工作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审计工作概念模糊不清我国国有企业众多,政府审计机关任务很重,专职的审计人员人数有限,有时工作中就会出现漏洞,这样就得在政府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下,建立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活动,使审计监督工作延伸到各个企业单位,全面做好审计工作。但是国有企业本身就存在企业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个特性,企业的所有行为都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就会演变成政府人员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一个监督。这样一来,企业内部的审计就变成了政府部门在国企中的一个部门延伸,国企内部的审计工作也变成了政府部门的部门,那么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就会考虑到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需要,就出现了审计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无太大关系,导致了工作人员既得做好监督还得做好服务。工作中就会出现为难的境况。审计职能实际上难以全面发挥功能。

2.2国企审计部门在内部的审计工作中很难做到独立性,并且它的地位也比较低下,所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就有很大的不同国企审计部门人员大多都来自企业内部,而内部审计部门也是整个企业的一部分,内部的审计人员的很多利益都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其的肯定,这样就导致了审计人员出现境地两难的情形,国企审计部门人员就出现双重角色。他们既要站在外部审计的立场上履行监督企业的行为,而本身还要为企业行为服务,所以工作中可操作性就变差了。

2.3国企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布局较单一化,而且知识结构存在老化现象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一般配置简单,内审机构办公硬件设备配备落后,国有企业中审计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原来的会计工作人转换来的,他们几乎都是通过简单的岗位培训,就承担会计的职责,他们的实践经验很丰富,对各种会计报表驾轻就熟,但是缺乏会计的系统管理理论的素养和风险管理及经济预警等很多方面的敏锐性和前瞻性。所以这就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距较远。

2.4审计人员观念和审计方式落后,各项投入严重不足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私营企业早已步入计算机操作时代,但我国的很多国企仍在使用过去的老办法经验估计,甚至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审计费用极低而且速度慢,信息闭塞,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只仅仅局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后,进行常规的查错补漏审计工作,审计范围是以往的财务记录,评价检查也只是以前经营的利润和亏损。

3完善我国国企内部审计的主要方略

3.1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者的控制职能和内控意识。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这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也会影响企业的各项效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尽早走出这个误区,转换思想观念,强化企业管理。为员工营造一个制度完善,控制有效,互相激励、互相制约、平等竞争的环境;注重培养勤奋、创新、高效、态度端正的员工,并且还要注重员工的后续培训,对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考核制度,对业务能力欠缺及渎职懒散的人员可以实行轮岗或换岗,如发现堵塞漏洞,工作怠慢者应严厉处罚,以确保国家的财产安全。

3.2国企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因为人是企业发展的创造者,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制定任何的经营目标,核算机制,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鼓励和积极运用人的创造才能,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应用,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时刻放在首位,从而达到内制的美好结果。内部控制是否会成功,取决于员工的自控能力和行为。如果企业管理者测重内部控制,重视企业员工,尊重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注重相互沟通和交流,就能减少两者间的摩擦,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3.3建立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具备了领导的重视、员工的诚信这两个条件,就给内部控制创造了良好环境,但还得组建完善的、合理的内部控制机构。这一机构的活动安排要有严密的计划。既要保证制度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制度的准确性,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型企业,要注重采购和付款、资金和销售及成本费用的控制。这样企业就会走向长久和良性健康的发展。

3.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企业内部的最高领导应由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要根据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

3.5注重培养和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培训,与时俱进。总之,内部审计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应高度重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这样国企才能更好的发展,对私营企业起到示范作用,使我国真正成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经济大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6篇

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IIA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IIA内部审计注重评价和改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治理过程的效果。提到不仅要确认(出具内部审计报告),还要提供内部咨询服务。处在内部控制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全面转型阶段。

我们目前处在传统审计业务提升与扩展阶段,要求财务审计与内控审计融合,防弊与建策结合,科学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提升内审质量,执行风险评估基础的年度审计计划,进行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利用IT技术强化审计效力。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了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提出要逐步实现“六个转变”。

1.在审计理念上,要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

2.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

3.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转变。

4.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

5.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与过程导向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

6.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转变。

要逐步确立从分析风险入手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程序,以财务会计和业务管理流程为审计路径,以检查和改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为审计核心,以监督和评价财务表现、业务成果、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为审计重点,以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审计工作新模式。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及独立性。调查样本980家企业,83.76%的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62.85%的企业审计机构归属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体现了高管层主导的基本特征。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1)调查样本内部审计人员总体数量30479人,专职人员占69.39%,专职人员比例低于全球内部审计专职人员95.4%的比例。(2)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年限普遍比全球调查的年限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年限1-10年占71.16%。(3)国内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应对变革与发展能力;CBOK调查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反映国外内部审计人员注重分析能力,审计业务对能力要求更高。

3.内部审计活动范围。调查样本显示,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业务主要有财务审计、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等项审计业务。CBOK的调查结论是,全球范围内内部控制审计占85.6%,有79.5%的被调查者预测在未来三年中增长最快的审计业务应为风险管理审计方面。

4.审计方法。我国国有企业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多种方式交叉使用”为主要的审计方式,而CBOK调查的结果显示,国际上比较偏向于风险导向审计方式。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思路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强化独立性。

(1)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一董事会的领导下,并且内部审计的具体负责人由董事会提名或任命,保证了良好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促进和加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这种双重组织关系,既有利于审计经理和董事会之间的直接交流,保证其独立性,又使其能够协助企业经营层有效地履行职责。

(3)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保证了最大的审计覆盖。

2.合理界定内部审计活动内容,增加组织价值。

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下,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高管层确认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因此,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查错纠弊的典型代表。IIA在1999年第七次修改内部审计定义时,第一次提出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与传统审计相比较,增加价值要求审计内容向决策层面延伸,审计方式从事后走向事中和事前,审计职能定位从确认走向咨询。内部审计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还要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的结果。

3.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备传统的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审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企业管理、资产评估、数理统计等知识。这就要求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尤其要努力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合理。要改变目前会计审计专业人员比例过高的现象,大量吸收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具有专业资格人员。要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技能,在人员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满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4.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内部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内部审计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早日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中国内部审计.

[2]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审计研究,2008,(6).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2).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9.12.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6.

[6]索耶.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摘要]本文以2007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状况调查的结论为基础,分析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特征,结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IIA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不同,指出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并提出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内部审计活动内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改变建议。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行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1日

在企业中,内部审计作为其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实现了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其外部化程度也比较高。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发展也并不是完全成熟,所以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外部化方面实行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概述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定义。内部审计外部化最先是由安永、毕马威等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提出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内部审计外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来执行。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内部审计外部化主要有四种方式:(1)补充式外包,即将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第三方。例如,在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2)审计管理咨询,主要是指请咨询机构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3)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在这种外包形式下,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经营性审计,就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机构;(4)内外成员结合审计,亦可称合作内审。这种外包形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成员包括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但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的这种结合分别承担不同的审计责任。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

1、获得高水准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的多方面专业人才,能够使企业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人才。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外部审计工作一般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他们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契约开展内部审计,其工作只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因此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企业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3、稳定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以公认的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标准,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来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进行审计。此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不仅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还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能确保审计质量的稳定。

4、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1)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避免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费用,降低更新和扩充知识而发生的培训费用以及专业人员的高额薪金;(2)节约开发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内部审计面临的新环境,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必须不断开发新的审计软件以及对新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开发费用。如果内部审计外部化,咨询机构的这些开发费用就可以分摊给多个客户;(3)降低雇佣成本。外部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在相同的价格下,企业可以选择更为优质的服务。

5、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整个社会来说,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外部咨询机构由各方面专家组成,他们通过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并且在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点是仅仅服务于某一企业的内部审计师所不能及的;内部审计外部化还能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同时将一些企业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其他的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聘请当地的咨询机构或是熟悉该地区业务的外部审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融入该地区文化,避免过长的适应期所带来的额外开支。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缺点

1、审计工作不够“贴心”。内部审计外包后,审计可能会变成一种程序性的工作,外包审计人员不会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全心全意为企业考虑。外包审计人员只与企业有短期的合约关系,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与他们没有直接联系,缺少了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并且注册会计师和其他专业人士不熟悉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内部审计师,特别是那些在企业里工作很长时间的内部审计师,更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手段、企业文化、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人事状况等因素。这种背景知识的差异可能影响到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并可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2、破坏内部审计职能的整体性。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咨询的职能是相互支持、互为基础的一个整体,缺失了任何一项职能,就会破坏审计职能的完整性。

3、放弃了内部审计自身的资源优势。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公司的管理政策、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业务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特点,能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当局长期战略的咨询服务。而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往往由于保密的需要,企业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完整的资料,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的判断和对企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影响咨询服务的质量。

4、企业将面临高额的边际成本和放弃内部资源优势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的消失将会使企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审计人员,双方在博弈中的谈判地位发生变化,外部审计机构因此可以索要越来越高的佣金;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组织操作程序和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外部人员所不及的。如果内审外包,外部审计人员能提供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建议吗?企业必须权衡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三、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管理层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性,而且审计范围也难以触及高层的决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依附于企业,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一方面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听命于经营者。这样难以做出客观的职业判断。管理层过低地估计了内部审计可能创造的价值,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隐蔽性和长期性特征,忽视了内部审计对包括风险投资与管理在内的价值增值审计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停留在财务收支的查错防弊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还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而对于经营审计(又称经济效益审计)仍居于次要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已将经营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主流且内部审计开始向战略审计方面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由于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缺少职业化训练,有关部门及企业领导在继续教育方面重视度也不够,这种“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的内审人员很难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

四、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

从法律上看,内部审计外部化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法》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这说明注册会计师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是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看作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而且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没有规定企业不能与外界合作进行内部审计。因此,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不存在法律障碍。

从企业外部条件来看,内审服务的市场供应完全可以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造就了几十万知识结构合理、从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而且,随着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外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已陆续进入我国,为我国企业提供审计服务。这样,企业在对象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选择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

从企业内部需求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已迫在眉睫。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一直是我国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管理者重视内部经营过程的控制和风险水平的控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其咨询顾问,但在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这样的内部审计人员,依靠企业自身来培训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才能迅速扭转内部审计工作滞后的局面。

五、我国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从审计内容上讲,全部外包意味着把包括战略性管理在内的所有活动都托付给外部机构来处理,这样企业将面临外部审计人员泄漏企业核心机密,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风险。加之,外部审计人员尽管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毕竟是企业外聘的定期执行审计的人员,其所负责任及对企业情况的了解远不及内部审计人员,故其对关键领域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都无法让企业利益人放心。而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成员,与组织有着比较稳定的关系,对组织实现其目标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因此,关键领域的内部审计由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较稳妥,这不但使内部审计人员从繁杂的一般审计中解脱出来,而且能使其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领域的审计。

(二)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风险分析控制。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着风险,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的有效与否对整个企业十分重要,而且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内容琐碎繁杂,而且有些内容可能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者时,必须考虑其职业信誉、职业经验和专长。此外,企业还应对以下方面进行风险分析控制:首先,外包商所能提供外包服务的项目或范围是否与企业现在外部审计业务冲突,是否影响二者的独立性;其次,内部审计作业的管理及计划的执行过程;最后,预估的审计总成本或小时费用率。企业集团公司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外部审计师就内审服务的业务交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范围、保密义务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外包最终要走出一条“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演化路径,因此外包企业要注意标杆跟进,从中不断获取新的洞察力和学习能力,努力将外部优势资源内部化,进而提升整个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控制能力。

(三)成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可见,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四)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的范围、侧重点、工作深度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CPA能胜任外部审计,不一定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L AUDITOR,CIA)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又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但目前我国获得这一资格的CPA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CIA考试,使更多的CPA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五)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将从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应将以评价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监督的审计,转换为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价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果,评价过去经济活动的效益优劣,评价项目和投资的可行性等,作为内部审计重要内容和日常工作。

(六)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业务纳入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使内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作为内部审计外包的委托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更要加强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受托方执业过程的监控,对其服务质量的控制最好能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七)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作为内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所考虑的风险是其执业过程中的审计风险,而对内部审计特别关注的企业风险领域的考虑不足,在此基础上的内部审计外包,就有可能造成承包方不愿或者不能深入企业风险领域,从而弱化了内部身机的价值增值作用。

(八)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组织相结合,可以补充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并不是要削弱或取代内部审计部门,而应该一直关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核心竞争力。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公司业务过程的分析与评价上,并对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在合作内审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企业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内部审计力量,例如及时选拔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内审人员,从成员企业中抽调内审人员建立兼职内审队伍,鼓励内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等。

(九)确保良好的沟通。对内部审计外部化中的合作关系应该实施良好的沟通,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应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公司设想、任务、价值观以及审计原则等,以使他们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层的期望,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尽可能缩小外部审计师工作效果与内部管理层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师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外部审计师是用更富效率、更经济的技术来帮助他们的,这才能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客观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在组织内部设立,而应是“向组织内部报告”。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化并不改变内部审计向组织内部报告的本质属性。通过以上分析得知,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存在着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会造成内部审计资源的浪费,易降低审计的权威性等。因此,在开展内审外包时,不应盲目开展,应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降低内审外包形式存在的风险,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霞.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弊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2]郭春林.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之我见.商业会计,2014.3.

国企内部审计范文第8篇

摘 要 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反映出企业现今存在的各种管理漏洞,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增加企业收入节约企业开支,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我国现今的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下面我们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 经济效益

前言:由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全面、对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不了解、并且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方法落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差、我国缺乏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分析和研究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促进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什么是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对自身经济的一种自我监督和管理,它通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审核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有效性和合法性来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自动自发的一种内部监督行为,它可以增强企业对内的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行业的一种进步,同时企业内部审计还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一种内向型服务。

企业内部审计是单位管理层提出并组织成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是由本单位的内部员工组成。

(二)相对简化的审计程序。

由于企业内审的组成人员是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审计工作的实施就比较简化、顺利。

(三)与内部控制的互补性。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互补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者则是前者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完善,而内部控制可以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我国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刚刚建立,众多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了解并不全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误差,将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混淆,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知识针对财务方面,没有将企业内部审计上升到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这种错误的认知严重制约了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并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将内部审计视为一种职权限制,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排斥心理。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层面单一,无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和建议。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内外的经济业务逐渐向全面性和多元性发展。与金融保险、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沟通日益密切,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审计人员必须参与其中。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单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少对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了解,知识面狭隘。原有的审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企业现今的发展需要,应充分发展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性人才加入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来。

同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存在学历偏低,缺乏对审计具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个别审计人员没有职业操守,缺少职业道德观念、工作作风差,工作中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方式落后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深入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带动下,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也将面临审计方式的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已经由原本的账项审计向风险审计转变,通过全面控制审计风险来实现企业的审计目标。目前,我国企业的审计发展明显滞后,严重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账、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判断、进行随意抽样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但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增加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制约了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

(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工作范围狭隘。

1.不能准确的确定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我国企业现今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处于财务收支审计的初级阶段,企业将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了检查企业各部门对企业内部经营方针和决策的遵守和执行与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得到实现等方面。过于强调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而忽略了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评价职能。企业模糊了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地位之间的界定,使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变得单一、审计范围狭隘、审计作用的层次低,这种对于审计职能的不准确定位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逐渐萎缩。由于这种状况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从“企业监督导向”型转变为“企业管理导向”型。

2.审计范围狭隘。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活动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审计。而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方面进行审计,这就将审计工作归属为财务工作,同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将审计与财务相混淆,影响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同时也限制了审计工作的范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的内容。

(五)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部门的不合理设置,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的各种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不能独立自主的开展审计工作,不能有效的执行审计处理决定。

上一篇:城市路桥建设范文 下一篇:地基桩基检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