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14:30:59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就是指对企业内部审计行为以及内部审计结果的评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则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证据、工作底稿、内部审计报告以及内部审计记录档案等的控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

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内部审计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等,这些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

第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具有足够的独立性,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能否客观公正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因而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是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管理手段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方法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企业集团能否有效运用各种现代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第四,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同样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要确保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尤其是确保内部审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质量,必须具有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2影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问题分析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如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其他部门的干扰,自然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分析。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现状普遍是机构在内部管理层次中的设置不高,甚至成为一些企业集团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工具,因而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

第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

很多企业集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没有计划性,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停留于检查企业财务舞弊的层面,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动态监督、管理控制以及决策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没有计划性造成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不能有效开展。

第三,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的多元化、分散化经营,造成了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需要企业集团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手段,尤其是信息化的审计手段以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工作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对信息化的应用不足,相关的数据平台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第一,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机构与职能的设置。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干扰的开展,必须合理地设置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工作的职能。首先,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应该尽可能地将内部审计工作隶属于单独设置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或者是隶属于董事会与监事会,以确保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在定位上具有权威性。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设定,重点是制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定期对财务收支、资产质量、财务预算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工资总额等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各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对各子公司进行重大异常情况的专项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和利益及有效性进行评估。通过完善机构的设置,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

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以及企业董事会的安排,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进行安排,对定期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内部审计作出部署。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上,重点是资产状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其他有助于规范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之前,首先应该组织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目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以及方法步骤进行明确。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推行公示和承诺制度,综合采取检查、监督、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和复核等方法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管理、经营活动、财务收支资金管理等相应的内容进行审计分析。

第三,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结合现代审计工作的发展,不断地对审计工作理念、审计工作方式进行调整,特别是采取信息化的内部审计。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重点通过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完成企业内部审计所需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复核分析,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与及时性。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内部审计操作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完善,特别是做好内部审计软件功能的拓展延伸,提高内部审计数据的规范性和透明性,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四,全面运用好审计结果。

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应该及时总结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并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和财会法规、涉及生产、经营和管理重大问题进行单独说明,提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与相关的责任部门做好对接沟通,及时地将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反馈,以督促整改,进而实现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4结论

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上,企业集团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在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以及实施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等几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出台较详细、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而设计框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供合理、实用、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利用其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审计质量。要设计出便于所有内部审计人员查阅和学习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使框架中的职业胜任能力结构和人员层次结构与我国国情相符。对于前者,国内外内部审计协会和专家学者进行过诸多研究,并形成了较一致的看法,且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发挥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对于人员层次结构上的研究,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发达国家也已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规定,并结合职业胜任能力结构了自己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相比之下,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的研究相对匮乏,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结论。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除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对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例,通过对其内部审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人员层次和各层级人员的职责差异与任职资格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设计的见解。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1999年,IIA了《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简称CFIA),这是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全球首个覆盖全面且分层次、成体系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根据所在层级和工作年限,又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首席审计师”、“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和“新内部审计员工”三类,其中“首席审计师”又包括“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主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包括“审计经理”和“高级审计管理者”;“新内部审计员工”包括“内部审计师”和“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少于1年)”。由于员工所在层次不同,其工作重点和工作范围也不相同,则对于同一项职业胜任能力而言,不同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针对此项胜任能力被要求掌握的程度也有差异。如,与商业发展生命周期相关的知识对于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主管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掌握,而对于审计经理而言并非极其重要,只需能够理解并运用即可,对于刚刚加入内部审计部门的新员工则只需了解。比利时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 年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任务》(Competency Framework & Tasks for internal auditors)手册。在人员的层次划分上,该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新内部审计师、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主管三个层次,与CFIA的六个层次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这与其本国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有重要关系。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年了《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按照四个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区别要求,分别是新内部审计师、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主管和首席审计执行官。人员层次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组织的实际需要而进行适当改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的研究文献很少,只有陈佳俊和贺颖奇(2009)在其设计的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层级简单分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管理者,并分别给予了在职业胜任能力上的相应规定。我国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的分析研究与国外相比十分欠缺,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更方便实用,研究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十分必要。

三、理论基础

(一)合理合法的权力基础是组织得以维系的基本 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管理学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中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即:成员有固定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关系是对事不对人;成员选用做到人尽其才;成员明确工作范围及权责;成员按职位支付薪金,有升迁制度。组织理论中的等级系统观点、必须规定明确的成员工作职责的观点,要求组织对从事同一职业的工作人员按照等级赋予相应的职责,且等级越高,权力越大,职责范围也越大,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根据这种观点,要设计某一职业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按照等级层次,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在职业胜任能力的范围和掌握程度上进行有区别的规定,以保证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其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相匹配。

(二)企业人员能力结构模型基础 法国“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对企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在其设计的企业人员能力结构模型中,规定第二层次为职责性差别能力结构,即对处于不同职位和地位的人员,从六个方面的能力分别进行规定,如表1所示。根据韦伯的组织理论和法约尔的职责性差别能力结构模型,要设计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根据相应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重点,在职业胜任能力范围和掌握程度上进行有区别的规定,形成纵向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内部审计人员为顺利完成其使命而对职业胜任能力的需要。

四、国企内部审计部门职位结构分析:以我国东部地区某大型国有钢铁上市公司为例

(一)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 该集团公司审计机构成立于1985年,2000年以前称审计办公室,2000年改为审计处,同时,撤销工程预决算审查处,其工程决算审查职能及相关人员划归审计处。审计处管理工技岗位定员15人,其中科级职数4个。现在岗职工15人,其中中层领导干部3人,科级4人,一般职工8人,全部为管理工技人员。审计处内设机构三个:经济责任审计科、管理审计科和工程结算审计科。如图1所示。

(二)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该企业总审计处主要负责制订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管理规定,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贯彻实施;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实施财务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合规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物资采购审计、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业务;根据需要选聘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其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等。各下属审计科则根据本单位的主要功能实施具体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科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实施财务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审计业务,并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管理审计科主要负责制订相关审计工作制度、管理规定,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对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根据需要选聘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其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管理审计项目台账、审计项目档案、审计软件,编制审计统计报表;工程结算审计科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及二级单位的基本建设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中修、技术开发、福利设施修缮、环境绿化等工程项目实施基建工程审计、合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责任 该集团审计处有一位处长和两位副处长;经济责任审计科有一位科长和一位科员;管理审计科有一位科长和两位科员;工程结算审计科有一位科长、一位副科长和一位科员。每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都不尽相同,该集团公司进行了逐一规定。

(1)审计处处长主持审计处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审计制度;主持修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公司审计规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负责审计项目的立项及审计人员的安排;检查和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审定上报审计报告等文稿资料;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方针;负责本处管理体系工作的组织领导,保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任务。两位副处长,一位分管基建、技改、大中修等项目结算审计工作,编制项目结算审计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审计;协助处长不断完善工程结算审计的管理制度和投资控制的措施;对分管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对其准确性、合理性负责;协助处长完成全处审计工作计划、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的起草撰写工作和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方针和目标等。另一位副处长协助处长分管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算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起草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评价风险隐患,提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建议措施;检查评价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协助处长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计划。

(2)经济责任审计科科长主持该科管理行政工作,执行年度审计计划,起草公司年度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方案并执行;执行公司或处领导安排的专项或综合的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审计指令;起草审计报告、完成审计报告的科审;负责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文字材料的起草;保持本科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执行年度审计计划,完成领导分配的对公司年度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参加并完成上级安排的专项或综合的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审计任务;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起草审计报告并完整归档;负责审计资料及数据的统计整理编报工作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等。

(3)管理审计科科长的岗位职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科长基本相同。管理审计科第一位科员负责劳资、人教、保险、计生、工会等工作;负责全处审计统计资料、公文的编辑整理上报,负责OA办公网络、文件档案管理;会议准备、办公设备用具的管理工作,其余职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相同。第二位科员负责内部审计制度修改、审计规划的起草、本处文字材料的起草,其他岗位职责与第一位科员相同。

(4)工程结算审计科科长执行年度审计计划,负责组织对公司和二级单位的基建、技改、大中修、绿化及福利设施修缮项目结算进行审计;执行公司或处领导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专项或综合的工程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审计指令,起草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审计;参加公司有关工程项目、大中修项目和其他项目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工作;负责对本科审计的工程结算和审计结果的检查、复审、验收、考核;其他岗位职责与其他科科长相同。副科长主要协助科长完成其职责。工程结算审计科科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检查职责,执行年度审计计划,按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公司和二级单位的基建、技改、大中修、绿化及福利设施修缮项目结算审查任务;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专项或综合的工程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任务;参加公司有关工程项目、大中修项目和其他项目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工作,其他岗位职责与其他审计科科员相同。

(四)实例分析 根据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职责规定和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的规定情况可知:(1)从内部审计机构上看,审计处与各审计科之间的职责差异较大。审计处对所有类型的审计项目的计划、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和考核,执行整个公司层面上的内部审计管理职责;下属各审计科则主要执行各种类型的审计任务,编写内部审计报告,执行二级单位层面上的内部审计实施工作。机构职责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对处于不同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的差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应当首先从人员层级上区别处级和科级领导。(2)从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规定上看,各审计科科员的职责与科长、副科长的职责也有类似差异。审计科科长主要对科内负责的审计项目执行起草、管理等事务,副科长则协助科长进行其本职工作,科员则主要执行各种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及科室的基础性工作(如档案管理等)。因此,在框架设计中,应将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与科级领导相区别,分别在职业胜任能力要求和培训方面进行规定。此外,案例中审计处处长和副处长在职责上同样有所区别,而副科长的主要职责虽然是协助科长,按照法约尔的职责性能力结构理论,对相同的职责,对不同层级的人员在相应的能力要求上依然要有所区别。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对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在各方面职业胜任能力上的掌握程度要求十分细致,足以体现对同一机构内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上的区别,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将处级和科级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进一步细分为处长和副处长、科长和副科长四个层级。最后,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CFIA中的层级划分方法,在普通内部审计科员层次上,应将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单独划分出来,在职业胜任能力上给予更多基础性要求以保证框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五、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

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应当将内部审计人员分为处级领导、科级领导和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三大等级。其中处级领导、科级领导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位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具体层次;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以一年工作经验为界限,进一步划分为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下)和内部审计师(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上)两个层次。如图2所示。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按照人员层级进行区别规定,既方便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对框架的查阅和学习,而且可以框架为标准,方便评估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对欠缺之处提供后续教育,达到全面提升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各方面职业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佳俊、贺颖奇:《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1期。

[2]屈耀辉、郑石桥、章之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现状及其分析》,《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第8期。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3-0079-01

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改革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认识不深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增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企业重要发展意见的顾问,但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来看,多数企业领导层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负责在企业内部查错纠弊,或者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混淆。这样一来,企业领导层直接就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了查处违法违规的工作,使得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偏离原有的工作定位,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根本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2.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设置不科学

通常来说,企业会为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一个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人员直接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但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构成和设置模式来看,还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首先,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调查来看,目前只有不到20%的企业设定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为其配备了高水平审计人员,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管理人员是由企业经理或会计主管担当,并没有选取有经验、有实力的审计人员负责,最后,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直接由企业董事会直接安排,没有真实性可言。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最终审计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高标准、极其严格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引起:第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第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稳定;第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没有得到支持;第四,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考核不合。

4.企业内部审计技术不合理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和企业内部审计对象、内容等缺乏系统的评价,尤其是只会采用经营分析、管理评审技术等,使得整个企业内部设计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查账方式或者对财务支出进行分析,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没有发挥其本身意义。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既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是作为帮助企业客观评价经营活动有效性和效率性而存在的,那么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而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要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领导层的交流,尤其是应该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结合,最后,要对企业体系有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2.设置科学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帮助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第一,选择一位有经验、有能力的直接负责人来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第二,内部审计机构要与企业领导层有着直接联系;第三,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应与企业领导层商议和备案;第四,定期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第一,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尽早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需求量不符的问题;第二,及时引进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第三,从内部审计机构中培养可造型审计人才;第四,安排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咨询人员,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改进内部审计流程技术

只有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才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发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并按照这一流程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应及时培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并让其尝试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后,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评价和研究,确定是否能够用于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三、结语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流程,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这样就能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崔飚.我国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1(16):82-85.

[2]雷红秀.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5(3):249.

[3]王海兵,董倩,杨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5(9):57-61.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控制 防范措施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所谓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具体包含审计风险和内部审计两大部分,在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研究以前,应当首先将内部的两个概念加以明确。对于内部审计,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是与行政管理部门相独立的一种监督行为,所负责的主要是本企业级所属企业的财政情况和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的客观风险

1.内部审计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对于内部审计,我国审计署仅仅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颁布实施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涵盖的内容较为狭窄,并且法律含义较为滞后,无法与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因此,企业的审计人员只有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理论和经验将审计工作展开,不但对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及真实性造成影响,并且将审计风险的发生加大。

2.审计环境复杂,我国企业的经营及发展战略正在不断地扩张,日常处理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复杂,业务量也越来越大,这便使得审计对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进而给内部审计带来诸多的困难。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球经济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造成审计风险发生率的增加。

(二)内部审计的主观风险

1.内部审计中隐含的风险,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有待于完善及健全,比如审计工作缺乏报告前复核、审计程序以及审计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不够全面和完整,通常仅仅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记录,但是却对记录认真审计的情况造成极大的忽视,使得审计质量控制无法得到提高,再加上内部审计尚且未形成准确可靠的质量标准,最终导致审计风险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潜在风险。

2.内部审计机构相对独立性不足,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中,内部审计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以经营效益为目的,并且在相关领导人员的指导下所运行及发展的,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像外部审计一样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始终无法避免企业内部利益的控制。目前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从公正的角度去监督和评价审计工作。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大体上包括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业务水平。与专业的审计人员不同,内部审计人员负责的主要是内部的审计工作,并且工作准则也不需要过于严格,并且专业技能也不如专业审计人员高,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将公正的评价做出。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普遍的缺乏充足的人员支持,有的是专业人员不足,有的则是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同时,许多设计人员在思想方面较为陈旧,在企业日常的审计工作当中仍然保留着以往的审计思想,风险预警意识明显不足。

三、控制及防范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定位内部审计工作

与外部审计不同,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服务及监督企业内在的经济活动。所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定位在为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当好助手参谋,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按照这种定位,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够成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有力标准,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成败的关键因素便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内审机构的审计上应当始终坚持两项原则:(1)独立性原则。这是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所设置的重要原则,在此原则的正确指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经费、工作和人员等诸多方面应当与被审计的单位相互独立,以便于对审计职权加以独立的行使,尽可能不受总经理、股东、其他人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便于将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体现出来;(2)权威性原则。该原则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层次和地位上。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层次和地位越高,那么其权威性便会越大,内部审计就更能够发挥出作用。

(三)依法行使内部审计职责,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的重要保证就是坚持依法审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实施内部审计,根据相关内部审计规范规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将各项审计工作展开,逐步地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实现。企业应当完成的审计职责主要包括:(1)经营管理意见书的改进和审计报告的提交;(2)每年提交给上级领导者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3)监督指导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4)贯彻落实审计法规,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办法加以制定;(5)提出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和内部审计工作计划;(6)对具体的审计工作组织实施,审计监督本企业内设机构以及所属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审计风险真正的减少,才能够将改进经济管理、处理及纠正违规违法行为的意见提出来,才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四)树立审计风险意识

要想切实的避免发生审计风险,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从思想方面将审计风险的预防加强,而要想真正的化解及防范审计风险,其重点还是必须将审计质量提高,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加深认知审计风险的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预防能力,规范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加大控制与监督力度,从思想上促进防范意识的提高,才可以在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具备源源不断的防范动力。实施的具体细则包括:(1)在企业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应当对现代高效的审计程序和新型的审计方法合理的使用;(2)对审计工作提起高度的重视,对审计设计阶段的工作实施强力的控制;(3)对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严格的加以监督,监督其证据收集、决定、方法以及程序是否科学合理,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应当及时加以解决,从根本上防范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发生。

(五)制定科学且全面的审计方案

在企业内部审计以前,首先应当制定出科学全面的审计方案。要全面了解被审计的对象,然后对审计对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并且对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深入评估和预测所存在的审计风险。往往有着较大规模的企业,其内部审计会呈现出控制不力、财务关系复杂、经营状况不稳定、财务管理问题频发等问题,并且不经常审计的企业极易发生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只有经过经营管理者的批准及同意后才可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经营管理者的具体指示将作业展开,以便于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不仅是独立评价及监督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行为,并且也是国家法定的审计行为,不仅是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与国家的审计相结合,从内到外将审计职能实现,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应当积极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详细研究和分析产生风险的各种方式及各种原因,从而充分确保内部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奋玲.内部控制审计规范的变迁及完善[J].中国审计,2011,(1):53-54

[2]华红娟.关于企业几个内部控制规范的浅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20): 20

[3]宋国敏,门韶娟, 郭桂琴.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1, (05Z): 25-26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1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

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其职能定位上要具备鉴证、检查、建设和评价的内涵规定。鉴证职能指的是鉴定和证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以结果作为审计结论的重大依据。鉴证是检查工作的基础,其工作目的是确定部门和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的行为,从而确保报表的质量,通过科学合理全面的鉴证反映其生产和经营活动绩效的报告的正确性、真实性和效益性,从而为企业履行和落实经济责任制提供合理依据。检查职能指的是依照一定标准和科学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和追踪,其目的是弄清事实、揭示矛盾、明辨是非、改进工作。这一定位具体包括:检查单位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有效性;检查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检查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而建设职能的实现基础是“建议”,建议是对管理上的优点予以肯定,并对管理上的缺点予以披露和指点,协助组织领导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挖掘潜力以达到预期效益。评价职能指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判和估价,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责任制度等的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或整体经济活动是否遵循既定的目标和决策的评价等。当然,必须有一套具有客观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来实现评价。

1.2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定位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实现和开展的物质组织载体。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主要包括: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心,确定审计重点,编制企业审计工作计划;协调企业与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形成围家、企业内部、社会和行业管理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共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现代企业制度需求,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加强对外投资审计,根据董事会决定,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跟踪审计;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力度,促使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实施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环境审计及人力资源审计,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审计重点上,以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主要内容,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避免投资决策出重大失误,防范投资风险;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配合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财会部门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景展望

2.1环境、风险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内容

经济活动的不断细化、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等社会问题纷至沓来。新时期环境污染等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各国政府都将投入巨额资金解决此类问题,而且企业也将逐步增加环境投入。但企业投入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比较投入和税费,还要考虑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此类资金运用的效益审计。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应对能力。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履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情况进行证实评价,并提出防范、控制管理(经营)风险的建议的一系列活动。管理风险,是那些可能对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事件和环境。企业随时都会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急剧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内面临更多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2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将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动向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在新常态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应当把握新常态特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努力适应新常态。内部审计是企业及相关机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从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概述入手,明确了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变化,着重探讨了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及重点,旨在为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常态;内部审计;重点;风险管理

经济新常态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应围绕“监督、评价、改善”为重点,更加注重内在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内部审计各级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工作挑战,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点,把握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升审计价值。

一、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概述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关系更加合理科学,市场经济延伸至更深领域、更广范围。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各个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也会顺应新常态规律,优胜劣汰。因此,企业在新常态形势下,应积极布局,调整结构,开拓创新。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组成部分,在企业转型和发展,不断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步伐下,应以新的方式和新的标准定位履行职责,从注重量化价值的提升转变为内在价值的实现。就目前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态势发展良好,成效显著,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人员以科学的审计理念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积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促进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效益实现有着积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质量、人员机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1.内部审计理念陈旧

内部审计理念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方向、内容及成效的重要因素,保证内部审计理念的先进性至关重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创新理念,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发展。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和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理念陈旧,将监督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忽视了新常态对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职能要求,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监督职能,这对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及确认功能的发挥带来了不良影响;第二,将查错纠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工作领域狭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一审、二帮、三促进”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从而弱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效果。

2.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完善性也是影响审计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完善、不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内部审计效果难以充分实现。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和组织结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工作计划,没有突出重点内容,没有有效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在进行内部审计调查之前,没有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质量控制不到位,审计结论不明确,审计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十分凸显,这就大大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3.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许多企业和组织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这一个方面,过于注重资金审计,往往忽略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许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树立风险意识,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审计,难以做好内部控制评价,没有系统、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为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难以实现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重要目标。

三、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1.创新理念

改革创新,理念先行。经济新常态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审计部门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把握经济新常态本质,把握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变化,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结合企业及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理念创新。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人员应当对摈弃传统以监督为主的工作思想,促进监督与应用评价的结合;第二,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当一改传统以查错纠弊为主的工作理念,注重服务、监督以及咨询等工作的结合,树立服务意识,第三,审计部门及人员应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和守护者,将相对狭窄和局限的财务审计、业务环节及业务点审计,拓展到全过程、全覆盖的审计范围,并建立相关的配套工作体系。

2.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设计计划的科学性。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应当覆盖审计项目全部内容,指出该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实现不断优化,利用各项审计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可以将财务收支审计等真实性要求较高的审计业务进行外包,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还能过集中内部审计资源,对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应当积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推进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责任,建立企业内审工作评估体系,改进审计管理。只有保证质量,才能实现价值。

3.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在企业及组织机构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等。企业必须全面分析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容忍度的确认,建立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风险影响程度及范围的可控性,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企业及组织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除了需要面对财务控制、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传统风险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风险点。上文中提到,当前企业及组织结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往往忽略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及组织机构各项管理措施不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和任务繁重异常,但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值得深思。现代企业和组织机构都积极注重对风险的管控,比尔盖茨所著《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一书中就强调了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现代企业家应当提升风险意识,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早在19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就提到了“风险”一词,1986年,欧洲十一个国家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自此之后,风险管理运动逐渐从发达国家走向全世界。张瑞敏所著《我每天心情都如履薄冰》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应当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领域,全面把握内部审计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内部审计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是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在内容、方向、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把握新常态特点,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促进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内在价值的实现。

作者:李林霖 单位: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5,04:37-38.

[2]王锋.新常态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64.

[3]王杏梅.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新策略[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01:40-41.

[4]刘海波.论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240+242.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随之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一项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WTO等,日前还在许多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亚洲投资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有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进程,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事件中,存在一些国企发展缓慢,管理层年薪过高等不透明现象,直接影响到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安全,给国企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提醒着我们加强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保证国企发展过程的的公开透明,提高国企的竞争实力,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1983年我国建立国家审计机关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利益导向阶段、契约导向阶段和体制、产权导向阶段:

第一个阶段:利益导向阶段――厂长(经理)离任审计阶段。厂长负责制决定了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中的绝对权力,所以厂长 (经理)的工作状况和责任程度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然而这却造成了一些领导虚报成绩,欺骗管理部门,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威胁。

第二个阶段:契约导向阶段――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87―1992年)。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具有自的经营管理制度。其基本形式是“两保一挂”,即企业保证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税利指标,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从当时来看,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承包经营过程中存在短期行为和经营不公,承包者负赢不负亏等,是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个阶段:体制、产权导向阶段――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3年以后)。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我国实行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效的抑制的发生,促进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

目前,我国约有9万家国有企业,数量之庞大,更足以说明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然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中尚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如国企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层工资薪金过高不透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一些机构形同虚设等,这些问题的发生,直接威胁着国企的经济安全和办学质量。因此,要着重探究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风险产生的原因

1.国有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然而,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存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简单,出现控制不力现象。财务人员出现交叉现象,违背了独立性的要求,缺乏规范的控制制度;二是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国企已进行或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然而,却仍然沿用以前落后的财务制度,造成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从而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失效

内部审计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评价作用,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国企内部审计机制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审计对象复杂化和模糊化。随着国有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其所需的知识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审计对象和复杂的经济责任审计关系,使得审计对象复杂化和模糊化,加重了审计工作的压力;二是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工作要针对于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很多国企的审计范围指数局限于对资金筹集、资金营运等方面的合法性,未能做到全面监督;三是审计方法落后。会计电算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然而,部分国企的财务会计方法仍停留在手工做账方面,加剧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3.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难度高、责任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

综合分析能力。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人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专业财务审计人员。很多国企的财务审计岗位是由会计出纳等人员借调或兼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审计的独立性。二是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目前国企财务审计人员的年龄多为40-50岁,财务审计人员多为原来财务管理制度下的人员,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和素质跟不上业务的不断深化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影响力财务审计的专业性。 4.有关部门部门缺乏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监管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是有效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外部措施。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太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相关职能部门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隐患。

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分工负责、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不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要积极开展任中[:请记住我站域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对各部门的领导至少2-3年进行一次审计,在离任时再进行一次审计,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组织审计的部门要根据相关领导干部的任期时间,制定相应的审计实施方案,重点选择掌管资金量大、经济活动频繁、群众反映多的部门或单位首先作为审计对象,审计部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予以统筹安排。

2.健全国有企业财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促进国企财务工作按既定目标进行。国有企业要认真实行三级复核制度,财务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底稿进行复核,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重点抽核,在证据数据、法规政策、定性评价、文字表述等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审计质量。此外,还要注重程序的节约和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国企的投资、业务活动、资金活动要按照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的原则来进行,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改进创新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长,任务重,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和所实施的审计方法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一要加强财务审计人员的再学习和继续教育工作,要求社会上的专业培训专家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二要改进创新审计方法,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三要积极开展各国有企业间的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交流活动,学习企业过于企业的审计经验,提高本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水平。

4.明确职责,客观、合理进行审计评价

审计报告应对被审计领导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业绩、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如何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之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谨慎”的原则,正确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的界限。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时,要注意:一是紧扣被审计对象,切忌做出超出审计权限的事情;二是客观明确界定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审计责任后果,不要随意定性被审计对象的责任;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寻找证据,据实出具审计结论。

5.强化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监督

设计工作的监督,能有有效的方式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监管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二是要加强国企内部人员的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三是加强舆论监督,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国企经济责任工作开展的监督,确保建言献策和意见反馈渠道的通畅。

五、结束语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全面加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精神,从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2年以来,我区累计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名,企业领导干部?名。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资金?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万元,其中主管责任?万元,直接责任?万元,收缴违纪资金及罚款?万元,向纪检监督部门移交案件线索?个,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被评为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特点,我区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机构。经区委批准,成立了由主管干部工作的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副组长,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研究决定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二是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了由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五部门组成的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办法、操作规程,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定期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工作,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三是针对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我区对科级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分重视,在2002年合并建区之初,我们在原XX县和XX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合并建区后的实际,制定下发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之后又由审计机关牵头,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五大联席部门共同制定了《XX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指南》、《XX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等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定的实施,从制度上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四是强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专门批准审计机关成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具体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具体工作运行程序上,于每年年初召开五部门联席会议,总结上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之后五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机关发出具体的委托审计通知,并提供有关干部的任职期限、审计范围和审计主要内容等资料,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所掌握的该干部经济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线索,审计机关按审计程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上述一整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为我区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科学把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对象是具有一定人、财、物权的领导干部,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时间间隔跨度长,而且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事关被审计人的命运前途,审计责任非常大。因此,我们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加以科学的把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一)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突出了对责任的审计,对人的评价;二是针对审计内容的转变,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审计工作。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时间跨度大,为提高审计效率,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以减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五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不同的审计侧重点。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一是对乡镇街道等有财政、经济指标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审计财政、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的管理情况、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资产负债审计为辅;二是对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三是对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视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我们还要抽查其部分下属单位;四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审计,主要审计其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情况,以资产负债审计为主。通过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使审计结果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体、更形象。

(四)坚持实事求是审计,做到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事求是审计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为此我们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四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不带主观成份,以写实手法做出评价;二是准确性原则,即审计评价用语准确,不用修饰语言,不评价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全面分析审计结果和事实,不用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四是对比性原则,即根据净资产接任前后对比变化进行评价。以此来把握好审计评价“越位”和“缺位”的尺度,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可靠资料。

(五)深化审计内容,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部考核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中,一是注重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乡镇财政和有经济指标的单位,通过纵向与接任前和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横向与同行或相似单位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二是注重清理资产家底,特别是净资产与接任时变化比较,以此来衡量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其工作成果;三是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据此检查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并一一进行评价。使审计报告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三、注重成果运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监管和权力监督制约作用

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关键。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情况和查出的问题,深刻研究剖析,及时完善相应措施,堵塞漏洞。

一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使用上的把关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把用人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由组织部门将其列入每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考核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运用审计结果,对业绩突出、遵守财经纪律的干部予以提拔任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视情况进行调整交流或降职,以避免用人上的失误。如在2002年县区合并之初,审计机关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提交了?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使区委、区政府对?名科局级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参考审计报告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合理安排,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平级交流,对?名领导干部降级使用。

二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查办案件上的先导任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不断加强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对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行为进行分析,时刻注意发现案件线索,并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先后对?名领导干部进行调查,?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审计机关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如:

三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教育管理上的警示作用。经济责任审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作用,能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作用,更好地教育干部,我们还对审计中发现有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实行了谈话制度。对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部领导及时找该同志进行诫勉谈话,打个招呼,提个醒;对问题较多,但仍够不上党政纪处分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一起进行廉政谈话,讲清危害,敲响警钟。几年来,先后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名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有力地促进了觉廉政建设。版权所有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全面加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精神,从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2年以来,我区累计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名,企业领导干部?名。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资金?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万元,其中主管责任?万元,直接责任?万元,收缴违纪资金及罚款?万元,向纪检监督部门移交案件线索?个,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被评为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特点,我区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机构。经区委批准,成立了由主管干部工作的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副组长,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研究决定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二是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了由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五部门组成的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办法、操作规程,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定期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工作,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三是针对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我区对科级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分重视,在2002年合并建区之初,我们在原XX县和XX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合并建区后的实际,制定下发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之后又由审计机关牵头,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五大联席部门共同制定了《XX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指南》、《XX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等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定的实施,从制度上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四是强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专门批准审计机关成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具体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具体工作运行程序上,于每年年初召开五部门联席会议,总结上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之后五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机关发出具体的委托审计通知,并提供有关干部的任职期限、审计范围和审计主要内容等资料,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所掌握的该干部经济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线索,审计机关按审计程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上述一整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为我区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科学把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对象是具有一定人、财、物权的领导干部,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时间间隔跨度长,而且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事关被审计人的命运前途,审计责任非常大。因此,我们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加以科学的把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一)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突出了对责任的审计,对人的评价;二是针对审计内容的转变,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审计工作。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时间跨度大,为提高审计效率,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以减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五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不同的审计侧重点。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一是对乡镇街道等有财政、经济指标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审计财政、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的管理情况、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资产负债审计为辅;二是对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三是对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视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我们还要抽查其部分下属单位;四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审计,主要审计其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情况,以资产负债审计为主。通过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使审计结果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体、更形象。

(四)坚持实事求是审计,做到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事求是审计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为此我们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四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不带主观成份,以写实手法做出评价;二是准确性原则,即审计评价用语准确,不用修饰语言,不评价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全面分析审计结果和事实,不用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四是对比性原则,即根据净资产接任前后对比变化进行评价。以此来把握好审计评价“越位”和“缺位”的尺度,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可靠资料。

(五)深化审计内容,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部考核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中,一是注重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乡镇财政和有经济指标的单位,通过纵向与接任前和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横向与同行或相似单位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二是注重清理资产家底,特别是净资产与接任时变化比较,以此来衡量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其工作成果;三是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据此检查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并一一进行评价。使审计报告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三、注重成果运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监管和权力监督制约作用

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关键。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情况和查出的问题,深刻研究剖析,及时完善相应措施,堵塞漏洞。

一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使用上的把关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把用人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由组织部门将其列入每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考核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运用审计结果,对业绩突出、遵守财经纪律的干部予以提拔任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视情况进行调整交流或降职,以避免用人上的失误。如在2002年县区合并之初,审计机关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提交了?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使区委、区政府对?名科局级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参考审计报告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合理安排,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平级交流,对?名领导干部降级使用。

二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查办案件上的先导任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不断加强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对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行为进行分析,时刻注意发现案件线索,并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先后对?名领导干部进行调查,?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审计机关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如:

三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教育管理上的警示作用。经济责任审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作用,能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作用,更好地教育干部,我们还对审计中发现有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实行了谈话制度。对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部领导及时找该同志进行诫勉谈话,打个招呼,提个醒;对问题较多,但仍够不上党政纪处分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一起进行廉政谈话,讲清危害,敲响警钟。几年来,先后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名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有力地促进了觉廉政建设。版权所有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优化措施

一、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一)企业内部审计涵义

企业内部审计与其外部审计是相对应的,它设立在企业的内部。在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下,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各运营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以及运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属于一个历史范畴。它与审计的本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审计具体目标的变化。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具体看来,企业内部审计包括了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咨询职能、鉴证职能四个方面。

1、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下,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也愈加复杂,变化多端的经营方式,多极化的管理层次,以及分散的经营地点,从而造成了生产经营系统的错综复杂。面对如此情况,各管理局则更加不可能在各个生产经营的控制环节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发挥其控制能力,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则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使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评价职能。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在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是其评价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对管理、绩效、承包经营展开审计,从而对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及分支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惩罚兑现提供相应的证据;其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以评价其健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证据;第三是任期经济责任的具体审计的开展,以评价其一把手的责任,提供人事部门干部任免的相关证据。总之通过审计,以评价相应的困难和问题,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

3、咨询职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是其发展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内部审计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一方面来看,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其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较为超脱,且相对具有独立性,能够提出更加全面、中肯、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以及各有关行业的专门知识更加的熟悉和了解。从而在进行具体的审计时,能够更加迅速地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更为切实实际的建议和优化措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得以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4、鉴证职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是指在对企业的历史财务报表、非财务信息进行评价,界定其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从而使得其信息的可信性更加的坚定。其具体的鉴定职能表现在单位内部所具有的客观性、独立性及权威性。在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客观公正的结论对其内部内容有着鉴证的作用。

二、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

现代化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目前并不理性,同时国家的相关部门对其也没有做出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等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职责,而将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与普通的活动放在了同等的位置,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必要性,一切听从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只有在企业管理者的要求下才会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一部分的企业虽然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却只是简单的在财务部门里设置了一两个相关的审计人员的职位,并没有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遵守而且具体的会计处理工作并不到位。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这种模式的建立保证了内部审计形式上的独立,然而企业若是无法从实际出发,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建立在相应的实际情况之上,则无法从本质上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保证。另外多样化的内部审计机构及不同的方法,都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实现,从而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内部审计操作的不规范

当前现代化企业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实施时,还存在着操作技术上的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工作的随意性。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同时国家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也没有积极的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内部业务指导。除此之外现代化企业之间没有就内部审计进行较好的经验交流,缺乏先进的内部审计经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的原因。

第二,会计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对大多数的现代化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小、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是也知识停留在表面。从而在进行具体的工作时没有提前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审计底稿的留存也不够规范,相关的会计资料的档案也没有进行适当的保存。

(三)审计人员会计综合素质不高

就审计人员的素质来讲,他们不仅存在着能力不足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其具体素质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是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配备情况以及相应的素质水平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企业中,作为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了解相应的审计知识,更多的是对会计知识的充分认识,然而如今的审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从整体上来讲,水平较低。他们没有较高的学历,专业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其中较多的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审计人员,他们更多的是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和熟悉,而对于审计的相关知识较为匮乏,缺乏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便不知该如何进行操作。

三、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

(一)制定明确的内部审计战略

就当前我国的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单纯的复制西方的先进国家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并不现实也不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找准企业发展的定位,具体的从企业的作用领域、业务计划及职能三个具体的方面出发,从而坚持从实际出发并且坚持自身的特色。首先,根据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对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领域进行确定。其次是所有的审计工作计划需要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密切相关,密切的配合。再者更好的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改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社会各个方面的进行都对计算机技术有着更多的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也更多的由软件代替了手工账务处理。作为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实现。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个单独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的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从而实时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改变现有的对账目的手工操作及检查的方法,利用计算力来转变审计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能力。

(作者单位:长沙水业集团)

参考文献:

[1]王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和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03)

[2]郭巧玲.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09)

[3]汤小芳.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06)

[4]赵文宪.对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14(05)

[5]刘国平.中央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06)

上一篇:上市公司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工厂审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