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语文阅读要“四要”

时间:2022-08-11 11:54:40

职校生语文阅读要“四要”

摘要: 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那么就职校生如何学好语文课,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作者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职校生 阅读 四要

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础差、底子薄、学制短,就业压力大。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要通读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编辑而成的,负载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它,首先要通读。

1.读题目。读文章不要急于读文章的内容,要先看题目,明白题目的意思,再往下读。尤其是文言文。例如: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宜的名篇《过秦论》,题目中的“过”是“过失”,动词,题目是“论秦王朝之过失”的意思。明白了,再往下读,心中便有了一个底。

2.读提示。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开篇之前有一个提示,这也不可忽视。提示中一般都点明了文章的重点、难点等。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开篇之前的提示如下:学习重点:(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通过读提示,对应掌握的内容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读全文。一定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且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随时消化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等。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例如:茅盾的《风景谈》,通读全篇,可以知道,文章主要描绘了六幅风景画,表现了人的生活及人的精神境界。

二、要解读

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这只是初级阶段,还应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思考、分析,真正弄懂文章的词、句、段、篇,准确理解文章的脉络,弄清作者的用意,即认真解读。

1.读思路。解读文章,要注意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根据教师的指导、点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等进行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如:巴金的散文精品《灯》,通过一些资料,可以了解当时的背景:文章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作者亲眼目睹了国统区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在等领导同志的帮助下,又对抗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灯》正是作者面对黑暗的重压,面对侵略者嚣张的气焰,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所唱出的一支坚定信念的歌。这是对恶势力的反抗,对正义的最后胜利的呼唤。进一步思考,文章的脉络便清晰起来:文章是按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的灯――眼前的灯这一线索来组织结构的。

2.读意图。解读文章,不仅要明白文章的来龙去脉,还要进一步弄清文章的内在含义。《灯》的主体内容是写灯光,作者的感情变化也是靠对灯光的体味来完成的。进一步分析、体会,就可以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灯光象征着光明、希望。作者写作的意图:以灯光为象征,向人们指出抗战的光明前景、必胜信念。

三、要赏读

车尔雪夫斯基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说都是精品。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文章,吸取其精华所在,即赏读。

1.读艺术。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章体现出作者不同的艺术风格。阅读文章时,要细心体味、赏析。例如:周瘦鹃的《杜鹃枝上的杜鹃啼》,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花鸟同名,历来少见。作者以“杜鹃枝上的杜鹃啼”为篇名,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细读文章,可以发现作者先说自己与杜鹃有缘分,再说“杜鹃是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接着笔锋一转:“可是波兰有支民歌《小杜鹃》,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看似不经意,却是对杜鹃的古有传说表示了小小的否定。接下去是杜鹃“花鸟同名最难得”,联想起古代的神话故事、优美传说等。文章的结构看似飘荡随意,很有“东拉西扯”的意味,然而文章最后说道:“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作者的意思十分明确。文短意长,要言不烦,笔底含情,涉笔成趣,既让人有知识上的收益,又表达出作者潜在的个人感情。读起来,让人如清凉的微风浮面,得到一种柔情中的美感。此外,使学生对以周瘦鹃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风格也有一个新的认识。

2.读内涵。语文教材中有的文章内容含蓄深刻,这就需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揣摩、体味,领悟文章的内在美。例如:茨威格的抒情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章虽短(800字左右),但文章内容极为深刻。作者紧紧抓住托尔斯泰最突出的特点――朴素来行文。但是为什么仅仅因为朴素,托尔斯泰墓就成了世间最美的坟墓?仅仅因为墓主是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吗?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为什么如此动人?为什么值得茨威格如此赞美呢?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就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从而学会如何去面对历史、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四、以写促读

好记忆不如滥笔头。读文章,不仅要欣赏文章的美感,还要进一步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得写出来,亲自体会语言运用的魅力。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更能激发阅读兴趣,促使自己积极地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

1.仿写。读文章,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模仿作家的写作艺术进行仿写。如巴金的《灯》由眼前的灯联想到各种的灯或灯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结构如光源向四周辐射。学生可根据文章的特色,采用发散式思维仿写一篇文章。如《都市的万家灯火》、《乡村的一盏孤灯》等。

2.写感。读书贵有所得。读文章,不仅让学生练习仿写,还要让学生丢掉“拐杖”,自己独立创作。“我手写我口”,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如,读鲁迅的文章《拿来主义》,针对文化遗产问题,再联系现实: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文化事业在继承传统、借鉴外国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如何看待当今的文化事业,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写出来,通过写作,使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

总之,语文阅读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文章的通读、解读、赏读,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会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简论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 下一篇: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