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动脉与吃干榨尽

时间:2022-08-04 05:12:56

静脉、动脉与吃干榨尽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加强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代替,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理论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广义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狭义的循环经济,主要指通过废物资源化发展经济。一般说来,经济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活动而言的,且有产业相伴随。比如,循环经济概念产生的德国和日本,与之对应的是“静脉产业”,即废物资源化形成的产业;与其相对的是“动脉产业”,即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所谓“3R原则”,意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我国而言,在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不能自给、水土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尤其应将资源节约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那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在哪里?发展循环经济,本质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生态规律可概括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以水为例。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进入大气层,受冷空气等影响落到地表,再渗入地下,流入河流,周而复始形成循环。如果没有太阳,就不可能有水的循环。同样,要使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在市场条件下循环流动,也需要投入;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机会成本:如果不产生利润或减少支出,企业就没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制度优势,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其次,有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尽管法规不健全、执行方面不到位;再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优良传统,物尽其用可以说是文化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并表现为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工业“三废”“吃干榨尽”;1994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直至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向前推进。但是这些仅仅是开始。静脉、动脉的循环并不畅快,该“吃干榨尽”的还大有吃头。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廉价的资源,仅有的那点东西还有子孙后代在等着。

上一篇:“小排量”能否大发展 下一篇:点面结合 梯次推进促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