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整体本位和个体本位

时间:2022-08-03 07:59:19

体育整体本位和个体本位

一、整体本位中不乏个体本位的色彩:我国个体体育文化的“自我张扬一自我缺失一自我张扬”一我国体育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总体呈现出整体本位的特点。以至于个体似乎始终处于“尾随”甚至“没落”的地位。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表现出“沉默无语的状态”,消极等待而不是积极进取,害怕创新,不敢求新、求异、求变。然而。可贵的是我国的体育文化在整体本位的基础上.个体本位的色彩并未黯然失色,而是逐渐呈“燎原”之势,表现出从。自我张扬一自我缺失与自我表现一自我张扬”的特点,借助体育这一载体,个人的社会价值不断得到彰显。或出于自然本能地获取食物的愉悦,或出于朦胧意识的崇拜。原始形态的体育是本然的、自由的;个体是自如的、张扬的,人们可以没有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到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体育文化中的个体因素就开始相对缺失,不过其并没有被主流的体育文化所淹没,用“自我表现”来描述这个时期个体在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定位还是恰当的。在当时。个体体育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其一。从朴素唯物意义上的肢体动作的模仿中获益,如五龠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等。通过简单的肢体练习.可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其二,从民间体育社团的自觉发展与勃兴中自蜈自乐。在社团之中,人们可以不受社会关系的约束。相互切磋技艺、交流感情、释放情绪。其三,武术产生并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重推动,使其成为个体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向标。其四,从养生学的发展中,体悟自然。养生学的产生与发展对个体解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养生训练,人们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在相对“静”的环境中,人们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物欲的“嚣噪”,使人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本屎状态,达到“侈身养性”的目的。细细品味,这种养生理念对人类体育的未来走向也相当有启发意义。到近代中国,西方的猛炮厉舰打开了我国的国门,面对。亡国灭种”的苍凉现实.人们开始质疑。华夏中心论”,相信中华之外还有一广阔的世界,甚至是强人世界的存在。基于现实与理论猜测,洋务派与改良派的先进代表开始反思中国的命运前途,并身体力行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外域文化。在他们的努力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成果逐渐进入我国,如颂扬“人”、肯定。人”的人性论世界观,揭示“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提倡理性自由、追求自我解放的教育思想等。因此,可以说,鸦片战争不仅是近代中国悲剧的开始,也是西方个体本位的文化解构旧中国野蛮的、与外界文明隔绝的整体本位文化的开端。在西方入文思想的影响下,军队中流行的西洋兵操渐渐进入体育教育系统。不过此时的兵武体操,不仅承载了增强体质的功能.还蕴含了个性解放的要素。西洋兵操在学校系统的流行与传播,为我国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的进一步碰撞、融合埋下了。伏笔”,也为个体体育文化的张扬做好了铺垫。在当代中国,人们的进取精神、风险意识、首创精神、开拓观念日益增强,老成持重、中庸求稳的中国人的旧形象被逐渐改变。观念形态的变革,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体育领域人们已经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自我表现”的阶段向个性张扬的阶段跃进,个体交得越来越活跃。在奥运赛场,运动员可以尽情发挥体育天赋,展示体育的力与美,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赛场外,企业为运动员提供经济赞助。大学为运动员深造提供可能,社会为运动员就业创造条件,单一的整体本位的价值实现模式逐渐被时代淘汰,而个体价值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二、整体本位:我国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

一一自奴隶社会起,中国体育-文化的价值现就坍显带有整体本位的倾向,如。射礼”主要用来灌输奴隶主的思想意识,通过射箭比赛“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到封建社会,随着一.统治阶级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体育中的礼义。钍之风更盛:如“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重不在射而在扬礼。至近代.鸦片战争不仅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也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为求富、救国、强兵,洋务派的典型代表李鸿章、曾国藩等引进洋教练,编练新军,教练西洋体操;同时,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康有为、严复等也开始主张在学校教育中引进西方体育。在洋务派与改良派的共同推动下,西方体育思想在未经理论验证与实践检验的情况下全面涌入我国。从强兵强种、救国救亡社会本位的功能出发,引进与解读体育,导致我国的体育偏离了体育的实质,变成了整体本位主义下的。工具”。新中国解放以后,我国体育整体本位的倾向还是相当明显的。为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20世纪50年代,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60年代,我国为了与大国的地位相称,体育开始转向“国内练兵,一致对外”;70年代,为了对外建立友好关系,体育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80年代,与国家的改革开放相适应,体育界提出“奥运争光计划”;90年代,为配合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家体委提出<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特别强调体育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当下,学术界中。中国特色的体育”、“和谐体育”、。体育大国崛起”等提法都有国家利益至上、整体本位的倾向。

三、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西方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

个体本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核心,其主旨是。政府的唯一目的是保障人民的‘生存’、‘自由’、‘财产’。而人民的这些权利是‘遣物主’赋予的,是不可剥夺的,比任何形武的政府都重要”。延续了西方个体本位的文化观,很多学者在论及西方的体育文化时往往也单单冠以。个体本位”概括之,笔者认为有失偏颇。总体而言,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才是其发展的总体特点。早在古希腊时期,斯巴达与雅典的军事训练场所就开始于“五项竞技”的体操训练,其目的就是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以死心塌地地为维护军事农业贵族的利益服务。到欧洲的中世纪,封建领主对其子弟进行骑士教育,内客是“骑士七技”,通过体育训练,增强体质,富国强民,维护封建统治。至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巨匠的推动下,人们开始把入作为自然人来反思自己、定位自己,发现入主要是以。个体”的形武来表达人类的本质。可以说文艺复兴提供了个体发展的温床。与此同时,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弗吉里奥、洛克、卢梭等人开始从个体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与精神的关系,并提出自然主义教育与体育思想。至此,体育中个体本位的思想才得以更好的彰显。至19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主义倾向,各国之问的战争接连发生,刺激着各国重建军备,迫使各国对体育给予重视。因而相继出现了。德国体操”与。瑞典体操’,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慢慢传入主要西方国家,从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需要迫使体育从发展个体的缘求向国家整体本位转向。近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的体育文化虽然总体上是整体本位的,然而其在继承传统文化整体本位的基础上,个体本位的色彩从自我张扬到自我缺失再到自我张扬,个体的价值不断得到彰显;注重人的塑造和关照等个体本位倾向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主要诉求。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始终没有离开整体本位的“视野”。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是其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实质而言,它们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持的价值倾向,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导致极端的后果。体育文化全球垄断、民族沙龙、穷国穷资恤体,体育功能的转型与异化等.都是国家至上、整体本位的体育文化价值观过分喧嚣的结果。另一方面,极致强调理性的力量、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至扩展到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乃至主宰意识,又是个体本位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忽视人的生物属性、训练手段的非人性化等往往成为体育业者精神上、躯体上和社会上不幸的诱因。

笔者认为.无论是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的体育文化.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是回归体育本源,从竞技体育。sport”——游戏。g&m”——玩耍“play”。因为“人只有在游戏和玩耍时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即使挑战也要让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于忘记时间的流失,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体验”。引申而言,即体育和哲学一样,是关心人的学问,哲学是从人的价值、意义等方面入手,更新人生命的意义;而体育是从人的生命健康的角度,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愉悦的手段.维护人的健康、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升华为理性的维护人的健康的权力。建立具有终极关怀、终极价值意义的理想(信仰、信念)。陶冶情操,养成精神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最大限度地唤起人的内在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以臻个体人格的完善,这可能才是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普通人对体育文化的最终定位.也是体育发展的矢志追求

摘要:借助哲学家对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定位.该文主要分析了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同本位倾向,认为整体本位是我国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但整体本位中又不乏个体本位的色彩,个体本位从自我张扬到自我缺失再到自我张扬;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是西方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色;体育文化无论是以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呈现.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回归体育本源,回归人文关怀的本然追求。

关键词:文化视域;整体本位;个体本位;体育文化

上一篇:青少年人格教育 下一篇:体育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