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时间:2022-08-03 11:43:42

社会网络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摘要: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行动者可以是个人、集体、组织乃至国家.社会网络嵌入社会互动中,其建构带有资源交换的目的.在社会网络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质量指大学生凭借社会网络关系获得适宜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机会,从而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收入和发展的优化程度.社会网络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大学生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获得工作机会和较优的工作环境、工作报酬,提高工作稳定性和自主创业的成功率.通过社会网络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要求从大学生、高校、社会和国家几方入手,树立社会网络意识,建构、培育和优化社会网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网络;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3-0230-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受到极大关注.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关乎有效利用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在社会网络视域下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是一群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联系[1].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处于网络中心的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发挥个人能动性来改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获得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关系从感情强弱、互动频率、亲密曾度、互惠交换等四个维度可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例如,父母、亲戚、亲密程度的朋友可以归为强关系;而相识但不是很熟的人可以归为弱关系.现有理论主要有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魁克哈特的强连带优势理论,以及博特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和边燕杰提出的强关系理论等.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如秦建国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从微观上看就是指大学生的就业率,从宏观方面来看是指就业岗位的特点及大学生自身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2].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客观质量和大学生就业主观质量(主观满意度).具体如下:大学生就业客观质量指标包括:工作机会、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工作福利和社会保障.大学生就业主观质量指标包括:专业的匹配性、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规划、劳资关系的和谐性.

2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社会网络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从功能上调动社会网络关系结构中的各种要素,提升大学生就业客观质量和大学生就业主观满意度,帮助大学生有效实现就业目标.

2.1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客观质量的影响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客观质量的影响包括对工作机会(就业成功率)、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工作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影响.2.1.1社会网络有助于大学生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获得工作机会,提高就业成功率社会网络是一座桥梁,它提供了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两点之间的通道.在现实中,由于说就业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借助“非市场”的渠道才有可能弥补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的传递,从而获取相应的职位.另外,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获取和传递任何市场信息都是要支付成本的.因此,大学生拥有的社会网络则能够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缩短待业期限,提高就业成功率.2.1.2社会网络有助于大学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获得较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工作福利和社会保障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优、工作报酬和工作福利高、社会保障好;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社会网络的层次性质影响着大学生进入的劳动力市场的层次.大学生所在学校的知名度,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那么其拥有的社会关系广度也就越广,社会网络的层次性质较高,更有可能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获得更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享有良好的工作福利和社会保障.

2.2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主观质量的影响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主观质量的影响包括对专业的匹配性、劳资关系的和谐性、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规划的增强与优化.2.2.1社会网络有助于增强人职匹配,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在能力、资质、品行方面彼此存在信任疑虑.因此,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可靠地信息,有更多接受用人单位隐形职位应聘的机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了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品行,促进双方关系和谐.2.2.2社会网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工作稳定性具体来说,如果就职岗位的决定权在单位领导层,而大学生又在单位领导层拥有较强的社会关系,那么他就能更可能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较高的工作评价,从而相对容易得到职位晋升的机会.另外,如果用人单位要依靠投票决定某人去留的时候,如果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会关系,那么这也可能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相对竞争优势,个人的职业生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2.3社会网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热点,但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相当困难.如果拥有较强且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你的创业计划能够得到一位信赖你的专家的肯定、支持与帮助,那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了许多;如若你的创业项目能够得到熟人或是亲戚朋友的资助,或是得到行政方面的优惠政策,甚至是得到政府相关官员的肯定与支持,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大学生利用社会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和政府都认识到了社会网络对提高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

3.1大学生个人在利用社会网络方面存在问题

3.1.1社会网络崇拜和鄙视并存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许多大学生生活其中,耳濡目染的会形成一个“靠关系”的思想,甚至导致对社会网络的盲目崇拜.一些人认为有关系干什么都行,没关系寸步难行.认为“关系”万能,读书无用,对社会网络过分崇拜,甚至否定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反还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网络持以鄙视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凭借真本事,真才干找到理想工作才能体现人生价值.通过各种关系甚至是“走后门”获得工作在他们看来是不齿的,是对自身能力的否认.3.1.2社会网络意识淡薄,使用较为被动由于大学生所生活的校园环境相对单纯且封闭,与社会联系少,并且学校教育通常会使大学生认为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凭自己的能力就能理想就业,实现自身价值,但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就会发现社会环境要复杂的多,还没充分意识到社会网络的作用,使用被动.3.1.3弱关系运用多于强关系尽管社会网络对就业结果的影响是强关系的力量更强,但在大学生初次求职中主要是通过弱关系来找工作.这是因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较大,社会网络关系较弱,他们通过参加校内和校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次级社会网络,在求职过程中许多信息都是通过这种弱关系来获得.

3.2社会在大学生利用社会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大学生社会网络存量和使用的不平衡现实社会中社会网络存量和不平等体现在:一是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拥有和所能够运用的社会网络范围较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广.这是因为城市地区经济条件比农村好,城市学生其家庭经济环境也优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城市家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或文化地位,社会关系更为丰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社会网络存量和利用上存在着不平衡.二是性别的不平衡,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性格差异,女大学生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社会人际交往圈较小且窄,社会网络使用更为被动.由于性别歧视,家庭对儿子的人社会网络的投资可能要比女儿多.另外,在一些用人单位女性自身的生理结构特点和生育会增加单位的经营成本,很多用人单位出于实用的考虑,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对女大学生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社会网络存量和利用上的不平衡.3.2.2大学生社会网络面度窄,范围小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同龄人同等学历、家庭背景类似的人是其交往范围最广的人群,其社会网络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并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家庭社会网络关系运用频率要高于其他社会网络关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源就相对较少,其他社会网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3高校在大学生利用社会以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大学生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的重要性.(2)教育机制不合理,注重知识灌输,缺乏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社会网络平台的搭建.(3)高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及与外部要素缺乏有效互动.行政与教研,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足,造成社会网络资源的浪费.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许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并不能为日后就业提供社会网络的支持.(4)缺乏高校品牌意识,盲目求综合,不顾质量的扩展学科.3.4政府在大学生利用社会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1)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缺位,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如,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网络与信息网络体系的不健全.(2)缺乏有效监督,权力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渗透污染,加大就业不公.(3)政府没能够向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如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4通过社会网络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及启示

社会网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社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利用社会网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通过社会网络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实践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大学生要树立社会网络意识,建构个人社会网络,有效使用社会网络.(1)大学生应该在社会人际网络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并利用已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如注重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的开发,具体包括父母、家族在内的血缘、亲缘关系,注重培养和维护与他们的良好关系.同时,注重寻求家庭其他的网络关系,适当介入.这就是所说的“强关系”.(2)建构个人社会网络,通过参加校内和校外活动来不断拓展自己的网络关系.建构个人社会网络平台.如大学生通过与校友接触,特别是和就业成功,杰出校友的交流接触建社会关系,了解就业信息和行业动态,甚至得到校友的引荐获得就业机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弱关系”.(3)注重强关系和弱关系的交叉使用,有效提高就业质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只要运用某一种关系,而是通过多种关系交叉使用提高就业质量.通过弱关系来搜寻获得就业信息,然后再通过强关系发挥决定作用,获得岗位.第二,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搭建社会网络平台,培育、积累和优化社会网络.(1)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不断培育、优化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引导大学生提高社会网络的甄别、动员和组织能力.(2)高校要积极建立社会网络平台,如建立和完善校友信息,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积极开展并密切校企合作、主动组织相关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3)树立高校品牌,提高知名度.重视教研质量,塑造品牌形象.第三,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就业市场机制,打破求职壁垒,平衡社会网络资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1)统一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形成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社会网络与信息网络体系,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速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2)完善社会公平机制和监督机制,限制权力社会资本的渗透污染.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暗箱操作、人情关系等腐败现象,做到信息公开,营造公平、透明的大学生就业环境.(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才流动.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一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放宽户籍控制力度,消除特权.(4)规范社会就业中介组织,提升其服务能力.社会就业中介组织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因此,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的质量和服务能力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质量.政府应通过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改造和优化使其有层次、有重点的发展,甚至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鼓励社会中介组织进入校园开展就业指导.第四,社会应该打破地域、性别桎梏,协调社会资本平等.(1)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共同发展.(2)消除性别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3)用人单位应密切校企合作,消除就业歧视,打破求职壁垒.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4)社会中介组织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边燕杰.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M].国外社会学,1999(04).

〔2〕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3〕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16.

〔4〕代峰,吴克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利弊影响探析[J].教育科学,2009(6):62-66.

〔5〕吴亮.大学生社会网络的构成及其运用状况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D].广西:广西大学,2012.2-5.

〔6〕黄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5(2):89-93.

〔7〕陈静,张其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体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5(2):97-98.

〔8〕石庆华,尹涵.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15(6):105-106.

作者:李珍妮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数码影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