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时间:2022-07-30 07:44:00

高职教育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基本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当我们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作为高职教育的价值选择时,高职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要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通过因材施教,走进千差万别的人的世界,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高职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一、高职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时展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高职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办学以人为本,教学以人为本,课程以人为本,师资队伍建设以人为本,特色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把每个人的发展放在一切工作之首,这正是优质教育的内涵。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职业教育“多样性”的本质体现。“多样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帮助每一个人成功,正是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应有的理念。有区别的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每个人的不同潜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是职业教育应尽的义务,也是职业教育特有的功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带来了对教育的多种需求,高职教育必须是一种在教育层次、培养目标、教育形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教育,满足多种学习需要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的需要。

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具体体现了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和优势智力特长的发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七种智力的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每个人的总体智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人才的多元性,强调正确看待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和优势智力特长的发挥。高职教育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4.“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高职院校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管理理念,一是要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内部各项管理都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教育教学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宗旨。二是要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要根据高职学生技能思维相对较强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每个学生负责,促进每一个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促使每一个学生成才。

二、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构建新的办学模式

1.高职教育在宏观上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高职院校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在社会分工中准确定位。由各具特色高职院校组成社会的高职教育整体,向社会提供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满足个体千差万别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从宏观上构建一方面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个人特长和职业偏好需求的高职教育整体。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是一所高职院校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校作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关于学校的定位。在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说明中所作的解释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间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对现有经济社会状态,包括主要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和方向、发展动态、现有人才的状况及各类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积累、现实条件,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确立学校服务社会特有的区域空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风格和运行机制。

2.走特色办学之路,为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更优质更有特色的服务,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职院校办学自的确立,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核心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问题。高职院校只有拥有本校特色的东西,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奠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办学特色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教育品牌,通过局部品牌战略,带动学校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学特色也是一种发展战略,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求高职教育承担多层次人才培养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现阶段高职教育以专科层次的为主。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的实际需求,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应有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形成以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两翼的层次结构模式。但是,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形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管理、服务,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环节,优化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加大选修课程模块和辅修课程模块,增强课程的引导性和学生的选择性,建立规格多样的人才培养制度。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的实际,实施因才、因需施教。对不同学生实行分类培养、分级教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基础课群、专业课群、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可以组合成不同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模块,把不同层次学生培养成人,为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服务。

2.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应从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和选择专业开始。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适合做什么?很多人依靠直觉进行判断和决策这些问题,没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测评。这样导致很多人职业发展走了弯路,遇到了很多职业困扰。学校有义务对新生职业生涯设计和选择专业进行指导和测评。通过评估,分析学生的各种特点,再结合工作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专业定位。使学生所考虑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自己的生涯设计,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每个专业都有自身要求的主要能力,如果比较吻合,学生就更容易取得成就。

3.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以追求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为自己的目标,而要服从于学生需要和全面发展,班级授课和因材施教互相生成。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和途径可采用自学、发现、质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讨论-实验教学法”、“动手探究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调动起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热情,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一种尊重人类自身发展规律,以人为本位,以人为目的,其教育过程充分尊重人的一种教育原则。高职教育充分体现教育过程和目的的“人本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强调从受教育者的个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上一篇:构建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思... 下一篇:公司债的新举措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