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比较分析

时间:2022-07-25 01:54:56

中国服务业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比较分析

摘要: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外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为外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从行业分布、投资主体和单体规模分析了服务业外资经济的总体情况,从经营效率、出口倾向、劳动报酬等方面对服务业主要行业外资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分析,从行业分布、经营状况、劳动报酬对服务业外资经济与内资经济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发展服务业外资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外资经济;比较分析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的外资企业为10.3万个,其中第二产业占56.26%,服务业占43.74%;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 029.4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占84.59%,服务业占15.41%;资产总量为324 080.4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58.70%,服务业占41.30%;主营业务收入为326 795.2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74.77%,服务业占25.23%。从以上企业经营数据可以看出,与第一、二次经济普查相比,外资经济逐步从第二产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中的外资经济占比越来越大。

一、 服务业外资经济的基本情况

和第一、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相比,服务业外资经济的占比在不断提高,服务业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法人单位数是4.50万个,资产总量为133 838.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82 436.11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466.80万人,分别占第二、三产业外资企业的43.74%、41.30%、25.23%和15.41%。从法人单位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人数看,服务业外资企业占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2.08%、9.63%、12.78%和9.28%。虽然企业法人单位数占比很少,但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人数的占比却不容忽视。

1. 行业分布。服务业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些行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为32 977个,资产总量为125 683.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78 564.8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36.2万人,分别占服务业外资总量的73.08%、93.91%、95.30%和72.01%。

2. 投资主体。服务业外资的投资主体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法人单位数为24 436个,资产总量为65 717.1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52 074.76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57.80万人,分别占服务业外资企业总量的54.15%、49.10%、63.17%和55.23%,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企业是服务业外资经济的主要来源。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66.95%、65.53%、68.34%和62.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主体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54.37%、53.13%、50.13%和69.23%。

3. 单体规模。从单体规模看,服务业外资企业的平均单体规模为2.97亿元。其中单体规模较大的行业有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体规模分别为10.16亿元、4.10亿元和2.85亿元。单体规模较小的行业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0.22亿元、0.39亿元和0.48亿元。这与各行业的外资准入要求相关。从不同来源来看,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单体规模相比于外商投资企业略胜一筹。

二、 服务业主要行业外资经济的发展状况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出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服务业而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资产总计位居服务业前三位,其不断的发展也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乃至我国经济的整体繁荣起着至关总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针对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进一步帮助我们把握我国服务业外资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

1.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之一。由于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在外资经济中始终保持着比较活跃的趋势。2013年限额以上房地产企业个数达到91 444个,其中外资企业5 065个,占5.5%,并且在其澳台商企业占据所有外资企业的66.9%,占据着投资的主体。资产总量为425 243.89亿元,其中外资企业共计51 447.73亿元,所占比重为12.1%。

从劳动收益率来看,外资经济的收益率高于内资经济。在房地产业限额以上企业中,2013年每就业人员平均创造的营业收入达到272.81万元,在其中,外资经济达到425.73万元,而内资经济仅为123.19万元,外资经济相较于内资经济高出2.46倍。就外资经济内部来看,港澳台商企业每个就业人员平均创造的营业收入达到463.54万元,其也远远高于外商投资企业361.99万元的水平。可见在房地产行业中,港澳台商企业的劳动收益率遥遥领先。

外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与内资企业相当。从资金周转率来看,2013年服务业限额以上房地产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率为16.62%,其中外资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率为16.05%,内资企业为16.71%,两者水平相当。进一步看港澳台商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其数值分别为16.74%和14.74%,两者相差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资金周转水平大致相当,且外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相对较低。

从劳动报酬和从业人员数来看,外资法人单位的房地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内资法人单位,分别为71 760元和46 515元。外资法人单位在该行业的单位数有5 529家,内资法人单位有93 489家。外资法人单位的从业平均人员数少于内资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41万人和435万人。

2. 批发零售业。从经营效率上来看,外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略低于内资企业。就资金周转率而言,2013年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外资企业的水平略逊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分别为201.73%和223.56%。而就劳动收益率来看,2013年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内资企业劳动收益率为396.34万元/人,而外资企业的劳动收益率为345.87万元/人,内资企业的劳动收益率依然保持领先。与此同时,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企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为5.58%,其中外资企业为7.47%,内资企业为5.3%,在这方面内资企业的效率并未优于外资企业。

从出口倾向来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不如内资企业。由经济普查数据可知,2013年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出口额22 453亿元,其中仅内资企业贡献就达到19 104.6亿元,比重高达85.1%,这反映了内资企业在批发零售业的整体出口势头强劲,也体现出了我国批发零售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的特征。

内资企业创造营业利润的能力显著。2013年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企业营业利润为11 324.29亿元,营业收入达443 886.5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占据份额均超过80%。进一步分析单个企业的平均利润,外商投资企业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获利能力均远远高于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营业利润达到3 385.68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平均营业利润达到2 051.84万元,分别比内资企业高出2 810.63万元及1 476.79万元。

从劳动报酬和从业人员数来看,外资法人单位的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内资法人单位,分别为80 617元和41 949元。外资法人单位在该行业的单位数有6 408家,内资法人单位有16万家。外资法人单位的从业平均人员数少于内资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151万人和976万人。

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劳动收益率来看,外资经济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内资经济。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中,2013年每个就业人员平均创造的营业收入达到42.79万元,其中外资经济达到143.41万元,而内资经济仅为38.10万元,外资经济相较于内资经济高出2.76倍。进一步研究外资经济澳台商企业与外商企业的差距,外商企业的劳动收益率达到176.09万元/人,与此同时港澳台商企业的劳动收益率为96.66万元/人,也远远高于内资企业的水平,是内资企业劳动收益率的1.82倍。由此可见外资经济整体的劳动收益率相较于内资经济都遥遥领先。

外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样高于内资企业。从资金周转率来看,201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率为9.64%,其中外资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率为31.38%,而内资企业仅为8.6%,两者差距较大,外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远高于内资企业。进一步在外资企业内部来看,港澳台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为19.98%,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达到40.18%,两者同样差距显著。由此可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外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最高,其相对港澳台商企业以及内资企业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内资企业需要进一步学习外资企业进而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从劳动报酬和从业人员数来看,外资法人单位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远高于内资法人单位,分别为18.5万和5万元。外资法人单位在该行业的单位数有2 309家,内资法人单位有2.4万家。外资法人单位的从业平均人员数少于内资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39万人和381万人。

三、 中国服务业外资经济和内资经济的比较分析

为了了解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我们将服务业的外资经济与内资经济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对服务业外资经济的影响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1. 行业分布。从资产总量来看,服务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排名前5名的行业都覆盖了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由此可见内外资企业的行业分布表现出趋同性,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这也是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大势所趋。这5个行业的占比分别达到服务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96.25%和94.14%,只是两者的顺序稍有不同,在外资企业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房地产业,在内资企业排名在首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法人单位数来看,这五个行业在外资和内资企业法人单位数的占比分别为87.55%和75.58%,并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在外资和内资企业都处于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 经营状况。从我国的服务业整体上来看,内资企业依然处于主体地位,外资企业的占有率相对较低。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可知,2013年服务业限额以上内资企业在企业数、资产总数、主营业务收入以及从业人员数都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分别达到97.92%、90.37%、87.22%及90.72%。

外资经济的劳动收益率高于内资经济。与第二产业情况相同,外资企业在经营管理效率以及盈利能力上相对与内资企业来说具有较大的绝对优势。在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中,2013年外资经每个就业人员创造的营业收入达到176.60万元,而内资经济每个就业人员创造的营业收入为123.19万元,外资经济相较于内资经济高出43.36%。进一步就服务业的所有行业来看,在11个具体行业中,外资经济劳动收益率高于内资经济的数目达9个,仅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批发零售业上低于内资经济。并且在绝对差距来看,外资经济和内资经济劳动收益率差距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其绝对差距达到165.3万元/人。从相对差距上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资的劳动收益率是内资的3.76倍,是相对差距最高的行业。由此可见外资经济的劳动收益无论在绝对值还是行业分布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资金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来看,外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也同样高于内资企业。2013年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的平均资金周转率为46.4%,其中外资企业为61.59%,内资企业为44.78%,其差距为16.81个百分点。通过行业整体的比较可知,在11个行业大类中外资企业资金周转率高于内资企业的行业有6个,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差距最多,达到24.33%,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到22.79%。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内资经济还是外资经济,批发零售业的资金周转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223.56%和201.73%,并且在该行业中内资经济的资金周转率高于外资经济。总体来讲,外资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始终保持高于内资经济的水平。

3. 劳动报酬。服务业外资法人单位平均工资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为19万元(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而内资企业最高仅为12万元(航空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名前十的行业中,外资单位排名第十位的批发业平均工资(121 528元)高于内资单位排名第一位的航空运输业平均工资(116 699元)。从差异情况看,内、外资排名前十位的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均为0.14。就具体行业而言,航空运输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五个行业都跻居内、外资平均工资排名前十位。

四、 发展服务业外资经济的政策建议

1. 修订完善外国投资的法律制度,营造稳定、公平和透明的投资环境。法律制度是市场公平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公司所得税法》实施以后,不断减少内资和外资的税收待遇差异,经过五年的过渡期,外资的税收超国民待遇彻底结束,内资和外资的税收政策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从而营造了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推动《外国投资法》的实施进程,放宽外资准入标准,推行外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把事前审批向核准和备案形式转变,并且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

2.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要形成科技研发良性互动和合作的机制,不断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通过整合和配置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科技创新资源,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本土企业和科研院所要与外资企业保持科技研发的良性互动,加强交流,并积极探索与外资企业进行联合建立科研中心、共同承担科研课题的合作机制。学习外资企业带来的先进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进行消化和内化,不断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不断优化外资的产业投资结构,重点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移。外资在产业的投向出现失衡,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13年修订实施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和2015年修订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积极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并鼓励外资投向研发环节。政府不断转变外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节能、环保、技术和安全等措施能够实现内资外资一致监管的条目不列入限制类。

4. 积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强外资并购行为的监管。外资企业主要还是以独资方式进行落地经营,这样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以及容易造成对某些行业的垄断经营,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积极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合资的方式投资国内企业,部分区域和产业可以出_一些合资经营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此外,要加大对外资企业并购行为的监管力度,避免造成行业垄断经营。对于竞争力相对较弱但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国家对于外资的参股比例要进行限制,避免外资垄断,有效防范外国投资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5. 利用外资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即从稳定规模到提高质量。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要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进行转变,吸引外资也需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根据201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外资的规模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更看重的是外资的质量。吸引外资从注重投资硬环境向依靠投资软环境的转变。外资从服务于国际市场的出口战略转向服务于国内需求的内销战略。外资从过去主要对制造业开放向对现代服务业开放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敏雪,等.中国外资经济发展现状报告――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的截面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高敏雪,等,追寻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对外经济统计数据估算与计量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许晓娟,中国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 徐礼志,我国工业外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J].调研世界,2016,(2).

作者简介:徐礼志(1981-),男,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

上一篇:外国人才行政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 下一篇:新能源行业再添一只绩优股科达利荣登中小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