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7-24 05:46:47

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探讨

[摘要] 医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德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实施改革,提升医德教育效果,是当前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阐述了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医德教育,旨在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和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成为一名医德高尚、学识丰富、技术精湛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PBL;医学生;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28-04

Discussion on PBL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XIAO Lili LI Zhijian QIAN Y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ijing Electr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element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s a specific vocational tool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teaching mode is no longer suited to the dema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Methodologies to implement reforms and enhance effects of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are currently themes for reform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purpose of adopting the PBL teaching modes in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which 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ode is directed at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The objective is to foster guidance and heuristic education of students to stimulate positivity and creativity, exercise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o create medically talented people who possess noble medical morals, and thereby create professionals who have not only mastered a large bank of knowledge but who can skillfully u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a morally responsible environment.

[Key words] PBL;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morals education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德育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形式,在授课教师的启发和参与下,通过医学病例及实践中蕴含的医学道德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坚持以问题为出发点,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问题解决的合作性,突出学习的建设性[1],注重创新理念和实践水平的培养,增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医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德教育是医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导医务人员履行义务,提高修养,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赋予了医德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医德理论教育多强调理论讲解,内容空洞、枯燥和乏味,受教育者不易接受,影响教育的实际效果,要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医德行为,就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新的探索。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到医德教育中,探讨该教学模式在医德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准则[2]。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为了使医学生按照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履行医德义务,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医德灌输,培养和训练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其将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医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医德教育呈现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的立体多维性结构体系。但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德育课程多采用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强调了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内容陈旧、目标单一、缺乏创意、不能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和心理发展的尊重,无法产生共鸣,很难达到预期的医德教学目标和效果。

2 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知识、观念、技能的不断更新,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元化,尤其是属于生命科学的医学更新、发展得更快。为培养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必须教会他们自己寻找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强调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能力,使学生学会真正思考,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学会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自觉提高综合素质,成为自己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的真正主宰,使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积极主动、健康活泼的全面发展。

3 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来源于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将原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构建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3]。

杜威、皮亚杰、柯尔伯格通过对道德发展机制的探讨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然而,对道德的认识和掌握又必须通过个体的认识和实践才得以实现,个体的道德成长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有阶段的连续过程,道德发展起因于主体与社会道德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活动特别是合作活动是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完成的,而这正是建构主义道德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PBL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是德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4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4.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内容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精选的典型医疗案例、提供一些真实的医疗道德事件等现实材料作为医德医风分析的素材,设立2~3个中心问题,将问题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作为授课内容中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给定的特殊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结合病例,分析和探究每个案例的事实和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引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后,教师结合案例和讨论的结果,进一步阐述优良医德医风与不良医德医风的表现以及医德医风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帮助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加深学生对医德医风的理解,提高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自觉性。

这种案例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创设医德实践情境,从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医德问题入手[4],引导学生运用医德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处理复杂疑难问题,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在案例式教学提供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今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学生要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医德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确立学生的医德信念,提高医德医风的辨识能力,自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医德教育效果。

4.2 参与式教学法

首先将学生分成4~5个小组,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德问题作为切入点[5],精心设计3~5个讨论问题,提供一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围绕讨论问题,在课下预习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查阅课本、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料,进行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并制作10 min左右的PPT。在PBL教学课中,围绕讨论问题,首先由组长做中心发言,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教师可提出新的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小组其他同学回答。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了,教师可做适当启发或引导,对于学生解答不了的较难问题,则由教师进行讲解。教学课结束之前,教师要进行小结,小结包括对各小组的提纲内容、中心发言质量,回答问题的水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得到反馈,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在今后学习中更加努力地去做分析报告,从找资料到行文、制作PPT以及主题发言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会更加明确。教师还要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医德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6]。

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7]。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从医疗问题的不同角度和道德层面,通过设问和讨论分析、推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使其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想象自己的临床道德判断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这样才能产生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道德体验,丰富自已的生活阅历,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逐步生成个人的心性品质[8]。

4.3 研讨辩论式教学法

研讨辩论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有关医德医风的素材,设定几个相关医德问题,要求每位学生针对问题去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7名学生,将各自查到的资料与信息与大家共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阐述观点,本组学生可随时参与补充,其他组的学生也可在他发言结束后进行提问,学生针对不同观点进行深度剖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聆听汲取他人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享受讨论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又能够感知讨论过程中自身对事物理解的改变,其效果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性格和成长环境等有关,教师的引导也有一定的作用[9]。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要给学生充分阐述自己观点的时间,对学生在自学及讨论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果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讨论过程中出现讨论方向改变时,老师要适时婉转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并探讨解决与现实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引发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切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10]。

研讨辩论式教学法,改变了讲授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通过研讨辩论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参与、相互研讨交流、批判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考应对能力;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经过集体讨论的道德准则有助于医学生个体态度的转变,而且讨论的过程也会影响其道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医德判断能力,更能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将原有的医学道德观念贯彻于面对实际的社会性问题的情况之下,从而提高实践中表现出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辨别医德医风好坏和判断医德医风价值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现阶段,提升医德教育是一个突出的课题,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德教育,可以引领学生对现实问题中存在的医德问题进行思考,再通过教师的适时点评、引导,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思考,能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11-13],进而对于医学职业道德有了更强的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等医学德育教育中的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洪娟.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2,(6):40-42.

[2] 邵立波.漫说医学生的医德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3, 27(11):86-87.

[3] 赖纯胜.意义知识建构的两大“利器”:PBL和“服务-学习”[J].考试周刊,2012,(41):172.

[4] 徐玉梅,程乐森,沈秀敏.《医学伦理学》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38-44.

[5] 王晓宏,魏荣.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7):62-63.

[6] 李恩昌,程乐森,王庆淼.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14-417.

[7] 戚继善.参与式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30):127-129.

[8] 邝天舒.参与式学习在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8):86-88.

[9] 贺建业,侯迎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不同学历阶段医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3,8(5):699-700.

[10] 曹宇.对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探析[J].《求医问药》,2012,10(3):173.

[11] 王焱,金健,蔡杰.利用教学改革促进医德思维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98-99.

[12] 杨倩.基于循证医学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模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137-138.

[13] 姜彩辉,肖建河,张卯年,等.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眼科年轻医师培养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41-142,145.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编辑:任 念)

上一篇:从《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透视穆时英的都市书写 下一篇:浅谈艺术对人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