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究

时间:2022-07-23 05:35:59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究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高。而在高中阶段,这无疑会减少学生的课本学习时间,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节省课余时间就变得比较重要。合理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既能丰富教学方式,又能活跃教学气氛。文章在篇首段落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现存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导入 措施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问题剖析[1]

(1)课堂导入未得到应有关注

高中阶段承受的升学压力较大,出于在一定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知识的考虑,大部分教师选择将时间倾注在知识的解析上。并未对课堂导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是以简单的话语作为取代。追赶进度严重的教师甚至直接将课堂导入的环节舍弃,此种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普遍现象。若长此以往,会为课堂教学引发诸多限制。

(2)课堂导入途径过于乏味

新课改文件已出台近十年,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依旧禁锢在原有的教学理念当中,对于现有教学方式很难接受。此种问题在课堂导入当中最为显著,教师大都选择乏味的复习导入,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总体而言,复习导入具备诸多益处,能够促进已有知识的巩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尽管复习导入实现了已有知识的巩固,却未对本次课程的开展提供导入或者铺垫作用,致使导入效果欠缺。

(3)课堂导入未抓住最佳时机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时间大都设定在40~45分钟,此种时间的设置能够确保学生的效率维持在一个最高点。在40~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科学的课堂导入环节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然而,在现实教学当中,某些教师未能抓住课堂导入的最佳时机,或是草草了事,或是难以收尾。

(4)课堂导入与学生实际不匹配

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应立足学生的现实情况,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互动,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然而,一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仅从自身设计出发,根本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造成课堂气氛缺乏活跃性、有效性。

2、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1)固有教学理念的作用

因升学压力的影响,我国的教学一直沿用旧有方式,一味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并未给予课堂导入足够的关注。现有教育同素质教育之间具有显著的差距,应试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转变。

(2)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

因固有教学理念的作用,许多教师依旧认为授课实践应掌握在教师手中,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此类教师通常将学生视作知识的接收器,并未关注到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相违背。

(3)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充分

受固有教学理念的作用,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便能够很好的开展学科教学。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仅强调知识的严谨性,而忽略了导入的趣味性。造成教师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足够的互动,最终导致课堂导入效果甚微。此类问题说明,单纯的专业知识无法实现现代教学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1、典故导入

通常而言,在课堂教学的初始数分钟之内,学生通常处于较为自由、松散的状态。此时,教师应利用时机融入典故,点燃学生的热情。通过典故的趣味性,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状态,从无意识的听到变成有意识的获取。因此,若用于课堂导入的典故能够同新知识形成紧密的关联,便会实现更加显著的效果。例如,针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大禹治水”“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作为导入。如此,利用现成典故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求知热情能够被有效点燃。

2、悬念导入[2]

教师若想提升课堂导入的质量,可以利用设置悬念和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新知识。教师将新知识的重点内容设计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索,点燃学生的热情,以趣味代替严肃,完成课堂导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出于构建悬念的思考,教师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导入:太平天国曾在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然而,因领导集团内部出现的严重事件导致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直至最终灭亡。究竟是什么严重事件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通过悬念的设置,既能够实现对学生欲望的点燃,又能够促进学生印象的加深。

3、复习导入

所谓复习导入,即利用对原有知识的复习,从知识的前后衔接之中突出新知识,利用原有知识引出新知识,既实现了温故又做到了知新,完成了知识的前后衔接。例如,针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但是后来并没给英国产品的销售带来太大的作用。于是英国把产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和法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性质与鸦片战争相同,影响也一脉相承,第二鸦片战争列强侵略区域扩大,危害和影响程度更大,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此种导入,既实现了对原有知识内容的复习,又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引出,构成了完整的发生与引发关系。

4、多媒体导入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应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传到授业解惑的目的。而在课堂教学首要任务的背后则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时间,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出有趣的、贴近实际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材料是高中历史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充分发掘资源,找到相关的图片、生活现象、具体案例等,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解放战争”一节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有关“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在视频片段播放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刚刚播放的视频片段进行交流和互动,并由此带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作业导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机械性的课堂导入方式。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可以选择在作业中完成对后续课程的导入。例如,针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课,教师可以在前次课程的作业中,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一篇关于井冈山会师的小论文,论文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行拟定。如此,也达到了丰富作业形式的效果。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丰富和改善,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这直接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一节成功的历史课课堂导入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蒙.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311

[2] 蒋建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2013,08:75

上一篇:浅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见解 下一篇:试论中学数学公开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