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调查辅导

时间:2022-07-20 02:56:33

高校学生心理调查辅导

本文作者:张 涵 刘 静 单位:淮阴工学院 东南大学

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是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对淮阴工学院12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存在的心理困惑及其自我调节方式,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辅导方式的需求状况。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其中,大一32人,占28.6%;大二56人,占50%;大三22人,占19.4%;大四2人,占2%。在被调查对象中,来自大城市的占5.4%,中小城市的占19.6%,来自城镇的占18.8%,来自农村的占55.4%。男生80人,占71.4%;女生32人,占28.6%。男生较多,这是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方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大学生自评心理健康不良的超过了63.4%,而自认为比较好的仅为6.3%,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令人忧虑。表1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其中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其交互效应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校正模型的概率小于0.01,说明心理健康状况是由生源地与是否独生子女的不同水平引起的。控制变量能够较好地反映观测变量的变动,模型对观测变量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由于调整的R方=0.141,其拟合程度并不理想,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还受到生源地和是否独生以外因素的影响。

(二)对心理健康缺乏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能及时调整或者解决心理障碍。有48.75%的学生(大多是新生)不知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对于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读物,比如《心絮》,有51.67%的学生偶尔看一看,42.08%的学生反映未曾读过。有38.75%的学生偶尔浏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及普及程度,30.48%的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工作职能完全不了解,只有1.8%的学生非常了解。

(三)不能运用正确方式调节心理问题有大约70%的学生通过与同学或朋友交流来消除心理紧张和困扰;能够通过咨询系统(班主任、辅导员、学校咨询室等)来解决心理困扰的仅为6个人,大约占总数的5%;25%的学生选择自己来解决因变量: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困扰。可以看出,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系统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学生会和朋友进行交流,几乎没人愿意到学校咨询中心或找专业咨询师进行咨询。

(四)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如表4所示,课程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与异往、情绪专业与职业前景等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而经济问题、网络问题和家庭问题等产生的心理困扰比较少。(五)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大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恋爱问题、情感与情绪管理、对抗压力与挫折、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调节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心理辅导需求均超过了60%,需求比较强烈。在对网络成瘾是否需要心理辅导方面,需求程度在30%左右,尽管比其他辅导项目的需求程度要低,但是由于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性更为严重,这样的程度不容小视。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期望方面,超多半数学生对自我调节的方法技巧感兴趣。19.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还有12.5%的学生认为应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见表5。

三、建议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选修转为必修或者是必选,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两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在不同学期开设。通过课程与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普及心理学知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公选课,同时开设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等选修课,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关爱意识,优化心理品质。为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应聘请校内外知名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二)以培养和启发为主,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问题能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调节,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以及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学期间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大部分学生将遇到众多的发展性问题,如恋爱、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等问题。从宏观方面看,人的发展如生物一样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学校和朋友是除家庭微系统之外更直接影响个体的系统,如能在学校学习期间发展出良好自我,将来就更能适应社会,诸如意识形态、态度、道德观念、习俗及法律等。所谓自我调适就是大学生从自我克服的角色出发,借助一些方法和途径,增强自控能力,及时克服内心的各种障碍和困扰,控制自我情绪,以坚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帮助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一是要处理消极负面情绪,二是要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模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横向上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纵向上看,要建立学校、院系和班级三级防控体系;从大学生的生活特点看,还需要努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空间。首先,学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场所,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如成立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在学生管理部门(学工办)成立心理工作坊,并提供场地、设施和经费保证,使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的三大功能得到保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措施,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相关影响因子,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研究和思考,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推向新的高度[3]。其次,家长教育以其固有的优势在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正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成效,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再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综合治理等途径,为学生成长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社会心理诊疗机构参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可减轻学生的思想顾虑,会产生特殊的效果。加强与社会心理卫生机构、街道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社会群团组织及其他热心人士的联系,使社会性心理咨询机构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优势互补。建立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让社会心理辅导中心和心理治疗专家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四)加强朋辈辅导力量,形成“自助-助人-互助”机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产生心理困扰时,过半的大学生会求助朋友,向朋友倾诉。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各二级学院可以依托本院心理健康部,建立心理工作坊,从学生中培训一批心理骨干,掌握朋辈心理辅导员应知应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员助理及学生骨干的作用。对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识别和分类,借助心理咨询理论、技术、方法,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朋辈辅导,识别精神障碍和心理危机,并进行初步干预和转介。使学生了解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掌握朋辈心理辅导技术方法,通过团体活动体验理解不同人心理活动特点。通过咨询实践,使学生具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学会帮助自己、朋友、同辈人解决心理问题。

上一篇:高校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下一篇:创业赛提升对理科生素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