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时间:2022-07-20 06:31:25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摘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创设各种各样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原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20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可见,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学习的情景,这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我们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册,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笔者正愁眉不展地思考如何上第二天的新课,忽然想起了一则 “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450元,就多出50元;每人分500元,又还差15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笔者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学生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笔者便很自然地引入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学生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学生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应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

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很难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

例如,圆的概念教学。圆的定义很精炼,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从“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引出,然后提示下列问题: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如果做一个最简单的车轮,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利用“车轮”、“扩正方形”、“扩椭圆”等具体表象,让学生在“滚得动”、“滚得稳”的观察思考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绕带铅笔头的另一端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与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圆形成的关键(定点、定长)、条件(同一平面内)、方法(旋转),从而理解圆的概念。恰当地联系现实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接受、感知新概念。

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才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9厘米、13厘米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 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拼成三角形?2. 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3. 通过上述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4. 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这样,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分析出教学结论,从而较好地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对培养学生数学头脑,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四、创设体验成功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自信心

常言道:“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计算题时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创设各种各样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原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持久动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 夏杰文.创设思维情景 师生互动增效益[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1).

[2] 张志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提高我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下一篇: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