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专业素养 绽放语文精彩

时间:2022-07-19 12:26:37

提高专业素养 绽放语文精彩

【摘 要】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少弊端,饱受诟病。语文教学要实现自救,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学修养、语言素养和教材解读基本功是关键。

【关键词】素养 诗意 对话

2011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烟台市语文教师基本能力测评。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参加的,因为这是关乎学校荣誉的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检测。本次测评内容与以往有所不同,不仅考查了必修篇目《故都的秋》的课堂设计,还考查了课外内容——鉴赏一首宋词。本次考查着眼点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教师的文学素养。这也是一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

如何提高专业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尤其是当下,语文教学举步维艰,处境尴尬,语文教学要实现自救,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加强文学修养,为提高专业素养奠基

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精神财富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表达,并最终成最本质的东西——价值观。深厚的文学素养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

首先教师有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必然能够滋育温文尔雅的师者气质。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德高为师,身正是范。他既应有学问,又应具有儒雅气质。而这种文雅气质又能在不知不觉间让学生倾倒,使学生更愿意亲近他,愿意聆听他的教导。

其次教师有了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语言也就有了文学的味道。

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的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这是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课堂!

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但也不必讳言,我们语文教师整日被课堂教学及日常工作压力所包围,已很少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大部头的著作,只满足于“吃老本”。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做学问是需要深厚知识功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比较广泛地读书,不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知识有关的书,而且还应当读一些看似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必须终生不懈地博览群书,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决定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久而广泛的阅读、积累,甚至大量背诵诗文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必要条件。世界上知识无限,研究学问无底,而人生有涯。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和做学问的时候坚持博览精取的原则。“精”的知识应该是知识的精华部分,是对自己的教学研究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英国学者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我则始终坚持这样的自定信条:“知识能用才有力量。”所以,我心目中的“精”,更有博览得来的知识应当能用得上的含义,否则,知识就成了花架子,人也成了“假把式”。有的人虽然读了许多书,掌握了不少知识,但不大会运用,作不出学问来,只能算是书囊;有的人博览精取,强调应用,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结果做出了学问。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读书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根本。

第二,提高语言素养,让课堂充满诗意

语文是一条诗意的河,语文课堂也应该是诗意盎然的。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课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声音应有着对于学生心灵的“召唤”力量,于文本和作者的动情处极富智慧和情感的诗意召唤,能够将学生带入文本,激发他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思。

讲解语言尽量避免干涩,无味,刻板。朗读则要做到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的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地,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地喜欢,甚至热爱这门课。语文教师凭借语言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浓浓的的情与味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多么诗意的课堂啊!

第三,科学准确地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研究教材文本是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还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如何能比较到位地理解课文并在教学中以恰当的方式解读出来,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我以为解读教材就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学生感受到了生么?”

1.与作者对话

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之所以作者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做到“知人论世”,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同时还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

上一篇: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化意识与人文意识... 下一篇:新课标环境下语文交际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