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建设的探讨

时间:2022-07-17 09:56:40

班级德育建设的探讨

教育家高震东说过:“智育如果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因此,我在多年的带班过程中着力探索“以情感教育为基础,以智力教育为核心,以道德为根本”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既严格管理又科学灵活”的管理风格。下面就我班的德育工作谈几点做法。

一、树立责任意识,塑造合格公民

为了强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校长曾引用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教育本校的老师:“自由的人不能像奴隶一样学习东西,尽管强迫身体劳作并不一定会伤害身体,但强迫学到的知识却不可能在灵魂中留下来。”我带班的理念是,老师不能强迫孩子们学习,而要用类似游戏的方式诱导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养成对自己所在集体负责的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用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就会不断地自觉增加才智,长大成人后才能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反思自身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在班级开展的行为规范教育中,不仅要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言谈举止,也要涉及到学生在家、在社会上的一些行为。在实践中,应紧密联系学生们的思想,发动大家学榜样、找差距,我引导学生从查找自身不文明行为着手,开展了“告别不文明行为,明荣辱,树新风”等活动。通过大讨论、辩论会、演讲赛、作文赛等活动,让真、善、美在孩子的内心扎根,令假、恶、丑被学生们自觉地唾弃。

三、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精神境界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流行着不少以色情、暴力为主要内容和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录像、报刊和影视作品等“垃圾文化”。这对广大青少年的毒害很深,决不可等闲视之。学生的思想如同一张白纸,纯洁的、健康的、高雅的东西不去主动占领,腐朽丑恶的东西就必然乘虚而入。所以,在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强化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结合学生特点,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班级组织开展了各类知识竞赛、球赛、文艺表演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先进文化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此外,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艺术性强、思想境界高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名著、高雅的MTV音乐片,并请各科教师配合,开办讲座,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四、关注学生心灵,走出青春沼泽

浇花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让学生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每个学校不懈的追求目标。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产生了焦虑、孤僻、抑郁、忌妒或自暴自弃等不健康心理。为此,我在带班过程中专门请学校的心理老师定期为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渡过难关。并且引导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五、改变传统观念,重构师生关系

以往的教育理论、教育观点都认可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说法。应该说,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上,这种关系有其合理性。德育工作却是例外,德育工作者在道德行为上并不都是学生的表率,他们的各方面道德素养也不一定都高于学生,只是他们多了些理论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因此,德育对话没有主导,只有主体,师生都是德育对话的主体。在对话活动中,教师用他们的理论和社会生活体验,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导者,他帮助、促进学生对德育信息进行加工,是德育内容的主动促进者、帮助者;学生则是德育内容的主动批判吸收者或主动建构者。这就是对话形式下,德育工作新的师生关系。在带班过程中,我留心从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上搜集具体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也耐心听取学生对老师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在学生们眼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学生接受教育是因为“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畏其师,信其道”。

六、学会倾听理解,进行德育对话

对话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同与一般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也不同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灌输。它是生产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活动,而不是知识、道德准则的简单复制。对话的结果是开放的,主体和客体经过对话形成的知识,人生体验等作为共存资源、智慧而分享。因此,我们在对存在抽烟、随地吐痰、沉浸于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都让学生说说原因,听取他(她)的“辩解”,在对话环境中学生都能说出事件的情境和自己真实的想法,便于我们分析原因。在对话中,学生有时会提到一些教职工的此类不文明行为,教师也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自我批评。对话后学生自律性都有提高,德育的内化得到体现。

上一篇:发展班级德育新模式 下一篇:班级德育针对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