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持续创新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时间:2022-07-16 06:36:29

文化产业持续创新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摘 要:目前文化产业持续创新面临着来自创新的竞争压力、创新的效益递减原则与创新的风险难题等三个方面的压力,为了让文化产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分析,以便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产业持续创新;三大挑战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13-01

目前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面临着来自创新的竞争压力、创新的效益递减原则与创新的风险难题等三个方面的压力,形象来说就是保鲜,模仿与成本三大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大国,正在通过后来居上的追赶战略而迅速崛起。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持续创新,才能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这种趋势在电视节目制作上更为明显。

一、保鲜――创业的竞争压力

创新的保鲜期是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属性对消费者保持吸引力的时间期限,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所指的产品生命周期。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显得相当苛求,影片要最新,节目要最酷,网络要最快。这样一种心理无疑导致了文化产品与服务对创新的无节制的需求,也间接地反映了创新的保鲜期将有可能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以主题公园为例,至今为止,中国的主题公园约有20年历史,却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以广州中心的长江乐园和河北正定的西游记宫为代表,第二个时期则是以华侨城、三国城等为代表,第三个时期是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代表。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大量主题公园面临着对外吸引能力不够、旅游人数下降、受到其他旅游市场的冲击等问题,不断有观点质疑主题公园的旅游模式是否仍然具有广泛的旅游市场,但是事实证明,新阶段的主题公园仍然具有强大的潜力。可见,认清文化品牌的保鲜期限,进而把握好文化产品的创新节奏,才能处于主动的地位。相比较之下,其他行业也存在保鲜问题,真正值得研究的是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保鲜期所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它来源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产业越来越强烈的竞争性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消费市场经历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从小众化向普遍化转变的过程,文化产品与服务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使消费者变得异常挑剔。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网络时代成长的新新人类习惯于快速阅读的方式,在信息传播和接收的编译码上转换增快使得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增快。因此,他们对任何刺激所带来新鲜容易被更新的事物所替代,更难以对某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商则不得不想方设法推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期占领产业发展中的空白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技术更新换代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的普及,各种媒介技术的出现引起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对目标受众群的注意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二、模仿――创新的效益递减

由于中国经济改革在最初阶段,是选择了一条吸收消化――模仿改造――自主创新的道路,因此,中国文化产业的许多企业和机构往往在起步阶段采取了模仿的方式,这固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效益,但是这种以模仿为核心的发展方式也束缚了创新的能力,并且导致创新的效益不断减少,最终将严重损害创新环境。这情况表明,许多企业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非知识产权”的状态。不仅如此,中国还存在着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特别是对假冒和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司法审查和监督等问题。这种状况影响创新者积极性,进而导致社会整体创新能力降低。许多国际经验都表明,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它是立法者、执法者、守法者等多重力量的集合,既是从上而下的传播过程,又是从下而上的反馈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才能真正保障原创者的权益、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

三、成本――创新的风险难题

创新的成本是指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生产投入之前的研发设计所需的人力、资本、时间等支出。在中国诸多文化企业当中有一个普遍认识,那就是创新成本高,风险大,不值得大投入。中国工业设计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目前约有几百家以产品设计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而这类公司在中国台湾有200多家,日本在经济高速成长期间的产品设计公司有上千家之多,现存200多家。我国不仅设计公司数量偏少,而且许多设计公司规模很小,投入少,且设计产品偏于低端。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产业规模较小,资金受限,且规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资本流入渠道很少。基于这种现实,文化产业的创新就涉及到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学中的永恒命题,它关系到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和创新组合,因此,战略意义上的要素组合将是解决文化产业创新成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我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光明日报,2007-12-10.

上一篇:中国饮食文化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