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习题课有效教学新思考

时间:2022-07-15 03:29:17

新课改下习题课有效教学新思考

摘 要:新课改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学习方式,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深入研究习题教学,充分挖掘习题教学的教育功能,进而加以延伸、拓展、深化。从新课改视角呼唤教师共同探讨习题课教学,并提出一点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思维;习题教学;有效教学

习题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有效的习题课

教学?

一、程序教学,启发分析思维

习题教学的目的重在解题思路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领会思路,掌握方法。例如笔者在“牛顿运动应用”习题课中,通过利用“程序法”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1.质量为20 kg的气球吊着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120 m高空时,物体脱离气球。求物体着地时,气球上升的高度。(空气阻力不计)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流程,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而解决问题。

1.分析气球的受力,求出气球受到的浮力;

2.物体离开气球后,是否会立即下落?如果不会立即下落,物体将做什么运动?

3.物体离开气球瞬间,速度多大?

4.物体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多大?方向怎样?物体经多长时间到最高点?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多少?

5.物体到达最高点后,将做什么运动?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经多长时间落地?

6.物体从离开气球到着地用了多长时间?

7.则物体离开气球后,气球将做什么运动?

8.如果气球做匀变速运动,则加速度分别是多大?方向怎样?

9.在物体离开气球到着地的这段时间内,气球上升的高度

多少?

二、合作探究,拓展解题思路

教师给出问题情景,同学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辨析、争论,交流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教师放手让学生阐述分析思路及解题方法,并敢于对别人(包括教师)的方法提出异议,然后整理自己的思维方法,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在平抛运动习题课教学中,笔者设计教学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如图1所示,在斜角为θ的斜面上A点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落在斜面上的B点。请问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可以求出哪些物理量?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共14组,本班有56名

学生):

1.小组讨论、分析、思考;

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通过讨论得出可以求出运动的时间;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到达斜面上的速度;运动过程中物体距离斜面的最大距离等。

教师归纳然后追问:如何求解这些问题?共同求解问题1中的物理量。(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分组求解)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平抛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探讨,提升能力

问题2.阅读下题,观察题目条件的变化,处理下面的问题:如图2所示,在足够长斜角为θ的斜面上A点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落在斜面上时落点与A的水平距离为s1,若初速度为2v0,则物体落在斜面上时落点与A的水平距离为s2,不计空气阻力,求(1)s1∶s2的比值;(2)小球两次落到斜面上,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α1∶α2的比值。

通过问题的讨论、分析、解答,进一步巩固平抛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设计解题方案,通过分析和交流体会,共享解题方法和成功

喜悦。

(三)迁移延伸,强化方法

问题3.如图3所示,斜面倾角为θ,从斜面a点正上方的O点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经过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斜面上,求(1)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2)根据题目的条件,你认为还可以求出哪些物理量?(3)请你在课后将题目条件变化一下,出几个问题,并将结果求解出来。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分析,圆满地解决了问题。通过这一轮的讨论和分析思考,完善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方法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就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新问题,迁移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三、巧用错题,增强辨析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把每次在作业中或者在考试的错题整体成“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中典型的错题,让“错题”在习题课教学中发挥作用。例如“摩擦力的分析”是一个难点,在作业或者测试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为了突破摩擦力分析的难点,笔者结合学生存在的错误,编制题组,有效开展习题课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2.如图4所示,一物体A放在传送带上,和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试分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存在的错误主要是两种。一是认为物体向右匀速运动,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所以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如图5所示;二是因为摩擦力是阻力,所以应该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图6所示。出现5、6两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于力和运动知识的不理解,对知识理解的浅层化、表象化,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思维的深度不够,缺乏批判性,不能在解题之后重新审视。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下列题组,展开变式,真正解决了摩擦力的问题。

例3.如图7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运动,试分析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变式1.如图8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变式2.如图9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变式3.如图10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滑块,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 )(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在习题教学中结合学生的错误,通过问题情景的变式,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出错原因,这样不仅防止思维的片面性,还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辨析解题错误的能力。

四、反思领悟,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总是试图通过大量习题训练,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问题情景新颖,或者问题情景稍作变化,他们就不能有效进行审题分析,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方法。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反思,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例4.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小球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小球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例5.从某电塔塔顶附近的平台处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作用,小球自由下落。若小球在落地前的最后2 s内的位移是80 m,则该平台距地面的高度是 m;该小球落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g取10 m/s2)

例6.一个房间的窗子高度为2 m,室内的人观察到一个小球从窗子上方自由落下,测得小球通过窗子所用的时间为0.4 s,求小球离窗子上边缘的高度。(g取10 m/s2)

在完成解答之后,请同学们再反思:(1)通过类比你能发现什么?(2)上几例有什么共同点?(3)能否用其他方法求解?(4)今后遇到问题情景相似时,会有相同的方法吗?通过反思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引导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思考,上位学习。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激烈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思路的启发,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探究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了电磁场之后,笔者组织了一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习题课,在这节课,笔者从一道例题出发,引发学生探究,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7.如图11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内,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电荷从坐标原点O沿y轴正方向以初速度v0出发,试在电荷运动的空间范围内加上某种“场”后使该电荷通过点P(a,-b),写出设计方案(电荷重力不计)。(1)试根据设计的方案说明电荷由O到P的运动性质画出电荷的运动轨迹。(2)根据设计的方案写出相关物理量的表达式(用题设已知条件和有关常数表示)。(3)通过比较设计的方案,选出最简捷的方案。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的方案有:

方案一:在第I象限中加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如图12所示);

方案二:在xOy平面内加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如图13所示);

方案三:在x轴上O′固定一带电量为Q的负电荷(如图14

所示);

方案四:在第I象限加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在第Ⅳ象限内加方向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如图15所示)。

方案五:在第I象限中加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磁场(如图16虚线圆区域所示);

方案六:在第I象限中加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磁场(如图17虚线矩形区域所示);

等等。(限于篇幅,表达式略)

在探究中,学生不仅体验探究、创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领悟了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问题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改强调物理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元化,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教师要精心选题,认真研究习题课的教学方法,真正使习题课起到激发思维、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浅析英语学习动机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从教育生态化角度分析高职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