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区域化初探

时间:2022-07-13 08:00:09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区域化初探

摘要:近年来,新疆的边境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边贸出口创汇不断增长,人民币在市场选择中被中亚各国的居民和外贸公司所广泛使用,其支付货币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代美元成为边境贸易结算中的主要工具。本文分析了新疆与中亚五国不断发展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区域化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借鉴国际货币合作模式,得出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针对人民币区域化的不利因素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人民币区域化

作者简介:龚新蜀(1963-),女,四川遂宁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07-03

随着我国新疆和中亚五国经贸往来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已经被作为主要币种大量用于边境贸易结算,其自发形成的区域性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在中亚五国已呈现区域化发展态势。在此种形势下,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与其实体经济相称的货币体系,以行使按其实物经济基础应得的发言权。虽然边境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仅占l%,但其在新疆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粗略估算,2005年人民币在我国新疆周边八国的总流量为2.38亿元,其中流出1.47亿元,流入0.91亿元,净流出0.56亿元。人民银行已先后与新疆周边的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四国签署了本币结算协定,为新疆下一步拓展与中亚五国的边境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有利因素

2005年,我国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人民币在中亚五国正逐渐成为边境贸易的主要币种。目前,虽然边境贸易结算仍以美元为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边境地区居民和外贸公司愿意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和支付手段,人民币在边境贸易结算中的作用日渐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亚人民币区域化。

(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和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的不断发展是中亚人民币区域化的经济条件

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中亚人民币区域化的坚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据商务部及统计局网站公布的资料表明,1998―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5%,同期商品进出口大幅增长,并保持顺差,累计顺差达3573.6亿美元。就贸易往来而言,2006年进出口总额为17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3.8%。此外,我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型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我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6年我国累计对外投资净额已突破750亿美元大关。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加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来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新疆与中亚国家的海关进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增长的边境贸易额意味着中亚人民币区域化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政治社会环境和人民币的长期保持稳定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能够保障国内外居民以人民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安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且非常重视国际信用,注意执行国际承诺和义务,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和负责任的形象,使人民币成为制止危机蔓延的中流砥柱,提高了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公信力。

(三)人民币在中亚五国的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中亚五国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渐增加,人民币在中亚五国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呈区域化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几次调整携带人民币出入境限额,从1987年的200元放宽到2005年的20000元,18年间放大了100倍。根据人民银行调查(2005),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人民币流通总量约为12亿,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

(四)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

从资源禀赋来说,中亚五国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而中国日益处于能源需求巨大缺口中,中国和中亚各国在能源禀赋上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从市场上看,中亚各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轻工业薄弱,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紧张,而这些正好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双方在市场上的互补性可以通过经贸合作来完成。新疆有着与中亚五国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不断增长的边境贸易额,因此在加强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时,人民币应该成为主要的结算工具,这样可以使与贸易有关的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

(五)人民币在中亚五国的自由流动

由于人民币是在我国的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货币,我国银行没有开办人民币的汇兑业务,人民币基本上是以现钞形式在中亚国家自由流动。人民币在中亚国家自由流通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地位的提高,政策原因是我国对人民币在境外流通采取宽松的政策,经济原因是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日益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相互投资等经济活动是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因素。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不利因素

我国现实条件对中亚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目前看,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第一,人民币的广泛流通和使用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由于人民币以其长期稳定的币值赢得中亚五国人民的信赖,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已广泛流通和使用,跨境流通处于区域化的初级阶段已经出现并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但存在着人民币跨境流通处于自发牵动、自然形成的状态,并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问题。加之中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为出入境人员携带、“地摊银行”、“地下钱庄”、边民互市及边贸结算等,这为边境地区走私、贩毒、、洗钱资金的跨境流动及“地下钱庄”的泛起提供了便利通道。这种状况给人民银行沿边基层行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涉外人民币发行管理、账户管理、结算管理、现金管理、外汇管理和反假人民币和反洗钱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第二,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不执行出口退税政策,从而影响了中亚人民币区域化。出口退税政策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为l1944.47亿元,比“九五”时期退税总额增长了2.8倍,是自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以来至2000年退税总额5521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33%,远高于同期税收增长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健康快速发展。但对于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却没有采取退税政策,这制约了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不利于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我国的经济贸易管理政策滞后,不利于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城化。我国只对边境贸易的结算、人民币在边境地区兑换中亚五国货币以及现钞出境限额等做出了规定。对于人民币在非贸易项下和投资的区域化几乎没有涉及,人民币的大量流出与回流渠道有限,缺乏针对边境地区的人民币、外币等多项管理制度。

第四,双方商业银行间的合作尚需进一步加强。中亚五国除哈萨克斯坦外,其他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属于政策、金融、法律、信用等方面风险程度均很高的国家,在边境贸易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边境贸易结算中,特别是在推动中亚人民币有序流动过程中,中方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风险,双方银行间的合作积极性不高,这给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带来了很大不便。

三、中人民币区域化的国际经验和路径选择

(一)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区域化的国际经验

目前,国际货币合作模式主要有欧洲、美洲和非洲模式,这3种模式各有特点。欧洲货币合作的演进路径是遵循从国家货币到平行货币再到单一货币的模式。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的平行货币,而欧元是欧洲的单一货币,它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间进行的,因此欧洲货币合作属于“水平分工模式”。即采取各成员国承诺放弃货币发行权,在整个区域内发行、使用单一货币,并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的联盟路径。它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美洲货币合作采取的是以美元为主导货币、以美元这种良币驱逐各国劣币的“垂直分工模式”。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合作的类型,以美元为主导货币,不断向北美、南美渗透和扩张,最终形成统一的美元区域共同货币。这种货币合作模式是在政府法定或私人部门的选择下,逐渐取得区域货币地位。非洲法郎区的货币合作模式是在原法属殖民地的法郎联盟逐渐扩展基础上组成的非洲法郎货币联盟(包括西非经货联盟和中非经货联盟),带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是不发达金融合作体系的典范。由于中亚人民币区域化不可能像美元那样依靠国际协议完成国际化进程,也不具备如欧元那样的最佳货币区理论构建条件,因此可以借鉴日元模式,在强大的边境贸易优势下推进国际化。为此,以不断增长的边境贸易为契机,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推进国,充分发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地缘优势,以促进中亚人民币区域化。

(二)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

在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中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政府推动型;另一种是自发推动型。在我国现实情况下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应该走自发推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渐进式道路。一方面,通过自发推动,扩大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边境贸易和相互投资,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深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推动积极和中亚五国政府合作并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改善,建立人民币结算操作模式,真正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另外,政府亟待解决人民币流通问题,包括人民币兑换、流出和回流机制,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中,要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符合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适度开放资本账户时,需注意规避金融风险。

四、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监测。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使用,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规模的变动,不仅影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而且对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带来一定影响。因为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境外流通人民币的增减,与我国对外的外汇负债的增减,对于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的影响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加强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监测,有利于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

第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优化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边境贸易环境,不断加强与中亚五国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有效调整边境贸易政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并对新疆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第三,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一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制定有效的投资鼓励政策,促进双方外贸企业和个人进行本币跨境投资。我国应有条件地放宽人民币到中亚五国的投资限制,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人民币境外投资的来源、利润分配、风险审查等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人民币境外投资的范围和重点,控制投资规模。根据一定时期国家货币发行计划和流通规模,合理确定人民币对外投资总额,限制大额的人民币境外投资行为,防止本币流出失控给国家货币政策造成较大冲击。二是允许中亚五国居民用人民币计价和支付我国商品,以及用于政府债券的投资和在中国境内的直接投资,从而鼓励中亚国家居民使用人民币。三是我国银行应该与中亚国家银行建立人民币同业拆借的关系,实现银行之间短期资金的借贷,推动中亚人民币区域化。

第四,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其业务向中亚五国拓展。边境地区的外汇指定银行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中亚五国边境地区银行建立行关系,寻求新的业务合作方式。条件成熟的地区,如霍尔果斯口岸,在遵守邻国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走出国门,开设分支机构。虽然短期内会有一定风险,但随着中亚五国经济的发展,境外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王桂芬、周贵义.初探边贸结算与人民币区域化[J].黑龙江金融,2006,(10).

[2] 韦剑.人民币区域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5).

[3] 张肃.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基础[J].社会科学战线,2008,(01).

[4] 王雪.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与人民币区域化发展进程[J].黑龙江金融,2006,(10).

[5] 戴跃明.中亚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08,(03).

[6] 王庆国.人民币区域化国际经验借鉴及策略选择[J].吉林金融研究,2008,(04).

[7] 李.论人民币的区域化[J].河北学刊,2002,(09).

[8] 朱孟楠、姜占英.试析区域范围内人民币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05).

上一篇:浅析吉林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下一篇:北京市1978-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