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意义与完善措施

时间:2022-07-13 03:22:58

土地整理的意义与完善措施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同时伴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退耕还林和建设用地每年要减少几百万亩,保护耕地形势非常严峻。针对我国严峻的耕地形势,以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的的土地整理应运而生。本文对土地整理的意义与完善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土地整理的意义

土地整理的本质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是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由国家直接投资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改善土地利用形态、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农田景观的重要途径。2010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文件,明确肯定了土地整理工作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因此今后土地整理这一国策将会持续贯彻执行,不同时期的土地整理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还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实行土地整理的意义在于: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整理通过合并细碎田块、调整田块形状、因地制宜规划田块位置、扩大田块的面积、科学规划田块高度等土地平整工程,使得土地更便于机械耕种,方便生产。此外上地整理还通过合理规划排灌渠系、水土资源等建筑物,对项目区内的盐、碱、旱、洪、涝、渍等地区进行了大力修建喷灌、微灌等水利设施,既节约用水又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提高灌溉面积。土地整理就是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整理通过采用生物、机械、工程等方法,对农田、水利、林路等进行改造,提高了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土地整理还通过增加植被来控制水土流失,通过把坡地退耕还林、修建治坡治沟、水土保林等工程,改善由于土地利用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重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保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此外,土地整理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不但提高了土地质量和产出率,而且增强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保证了粮食的供应,缓解了开垦新土地的工作压力,也间接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更加保障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土地整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土地整理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现代所需资金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新措施。

二、土地整理的完善措施

1、完善土地整理相关法律

我国也应逐步建立土地整理法律政策,规范土地整理的工作流程和施工要点。从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选定,到土地整理项目申报、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后期管护都应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另外,由于土地整理面广量大,涉及到的部门、行业很多,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整理的原则、规划编制、主管部门的工作程序、效益评价、后期管护以及资金筹措等内容;二是强制各相关部门协作、行业间共同合作的政策;三是为使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政策中要重点加入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内容。

2、重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

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应该能充分反映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一切情况,对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因此,土地整理规划项目必须保证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全面准确性和真实性,杜绝规划过程中的主观臆断,真正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在对土地整理区进行地形图测量中,积极推广应用高新3S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时要着重强调测图的精度,还应该针对土地整理中的特殊需要对路、沟、渠等进行细部测量得到较为精确的地形数据,辅助单体图的设计和规划;在造价信息、人工费用方面,可以通过详细调查和引入当地物价部门的物价信息,达到良好的预算概算精度;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审批应将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纳入审查范围,建立基础资料责任制度,严防规划设计中的编造、修改基础数据的不正当行为。

3、加强土地整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土地整理是一项新任务,也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综合专业素质。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条件。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应当注意经验知识的挖掘和积累,将专家的经验经过研究验证升华为知识;同时,加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新技术应用陪训,提高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建立土地整理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定期举行土地整理规划师资格考试,只有具备合格资质的机构和个人才能承接项目,参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使土地整理专业人员和土地整理项目有机结合。

4、重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景观格局的变化、原有水系的改变等。由于土地整理项目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工程措施对田、路、水、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土壤、植被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直接、间接、有利和有害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些影响,将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因此,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应做好土地整理生态评估,重视中低产田改造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大力营造防风林、生态林。从而通过土地整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通过土地整理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更新人们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最终实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土地整理是立足我国土地国情,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贯彻实施新《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措施。只有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才能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的用地矛盾,做到在保证经济建设必需用地的同时,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郧文聚,田玉福.探索土地整理新机制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J].资源与产业,2008,10(5)

[2]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等.土地整理与复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3]李灿等.土地整理研究进展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2

[4]胡振琪.土地整理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论节能环保理念在变电站建筑设计中的实现 下一篇:论影响译者移情能力与作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