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时间:2022-07-08 04:54:11

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摘要】多元文化的背景,降低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价值观的选择,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是应对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的有效途径,应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文化鉴别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多元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被打破,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在当代中国,既有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也有以各种方式渗透的资本主义文化,还有落后的封建主义文化。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文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开阔人们视野、活跃人们思维、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应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特殊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文化承载了多样的意识形态。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灵魂,引领着社会的精神风尚。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主流意识形态观念传送给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的交流、融汇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1、降低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过去在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多元文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我国由于经济上的不发达,因而在文化交往中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全球性的文化交往很大程度上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单向的文化输出。他们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信息网络技术,以文化为载体和工具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宣扬西方的价值观、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直接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腐蚀着我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带来“认同危机”。

2、干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价值观的选择

在当代中国,多元文化裹挟下是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交融,它在使人们摆脱思想束缚的同时,也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导致价值冲突,使价值观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多,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变革当中,新旧价值观念并存。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人们认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甚至出现拜金主义倾向,原有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受到严峻的挑战。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受其影响社会成员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奉献意识、无私精神淡化,集体主义观念日益变得淡漠,集体荣誉感越来越模糊;人们对不同社会制度的日益包容,容易使人们面对多种价值观,良莠难辨而出现困惑,部分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基本信仰迷失,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

3、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人们接收信息也越来越便捷。伴随文化产品的增多、文化交流活动的扩大,文化环境日益开放。各种思想信息纷至沓来,使社会环境变得纷繁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引导功能的发挥,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多元文化中的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肆散播,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误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正确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并立的文化环境中,在某种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的尴尬境地,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不能实现其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应对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培养思想政治的文化自觉是有效的路径选择。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文化属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战略地位有理性认识,并能自觉地把这种文化信念付诸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前提是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意识。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征,加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底蕴。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理性地看待多元文化,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态度促进文化的对话、交流,在坚持其政治立场的基础上,汲取各种文化的丰富营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发挥主流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的社会思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文化鉴别的能力

多元文化激荡的背景下,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抵御各种诱惑,关键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增强对丰富文化资源的鉴别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引导受教育者以开放的文化心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面对文化多元的挑战,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又要对其创造性地改造,增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中的吸引力;既要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主动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防范西方文化霸权,避免在价值理念上沦为别人的附庸。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形式来实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回应现实问题的能力,教育形式上也必须增强时代感。这就要求既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积极利用现代化传媒工具和网络平台,密切关注舆情的发展趋势,把握人们的思想动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引领各种文化思潮有序发展,也要充分重视和运用各种新兴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政治认同与自觉追求。

【作者简介】

李云智(1971-)女,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硕士,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国情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上一篇:地方院校研究数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下一篇:刍议发展第四方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