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主题矛盾的多元双向对立

时间:2022-09-15 05:27:29

《孔雀东南飞》主题矛盾的多元双向对立

《孔雀东南飞》在高中语文教材里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其文体特殊,知识全面,故事内容与情节魅力、情感教育与熏陶也足以让它走在文学的前沿、教材的前线。反复阅读、深入理解此文,发现其主题矛盾的多元双向对立,包含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德育熏陶。

正如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所说:“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开掘不尽的意义……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是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在于此。”《孔雀东南飞》作为一篇高中语文教材里的经典作品,其主题矛盾的多元双向对立性体现了文学阅读的魅力。

一、“去”与“留”的双向矛盾对立

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青年男女真心相爱,婚后夫妻生活和谐而甜美。焦仲卿对焦母这样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他认为自己“得此妇”已是幸运万分。“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他认为自己的幸福才刚刚开始,盼望着这幸福无限延续下去,一直到“黄泉共为友”。焦仲卿对自己的婚姻十分满意。然而,命不由人,作为家长的焦母却要对这桩美满姻缘横加干涉。焦母强逼儿子休妻另娶,态度蛮横霸道,仲卿不惜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相威胁,却也无济于事。焦母“棒打鸳鸯”,完全无视一对恩爱夫妻的婚姻诉求,仅是凭着“家长”的权力而已。“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一语道尽封建家长制度下婚姻悲剧的根源所在。冲突的另一方,刘兰芝也清醒地看到婆母容下自己,因而决定离开焦家。如此一来,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去留就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婆媳之争似乎永远是男性跨不过去的一道坎。对焦仲卿来说,兰芝的去留是摆在他面前一道头疼的难题:母命难违,爱妻更是难舍。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让兰芝“暂还家”,一则缓解婆媳矛盾,一则可以等待机会重聚。这一权宜之计虽然在短时间内化解了婆媳矛盾,而兰芝离开焦家之后的发展事态殊难预料。

围绕着女主人公刘兰芝去与留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实质是封建礼教所衍生出来的家长制与爱情婚姻自的冲突,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纠葛,其结局是婚姻破裂,爱情得以延续――男女主人公用牺牲换取了爱的自由。

二、“断”与“续”的双向矛盾对立

兰芝离开焦家,婚姻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分手之际,双双立誓要忠于他们已有的爱以及伴随着这份爱的“还必相迎取”的幻想。他们要延续这一份备受戕害的爱情,可是,这份绝难舍弃的挚爱之情真的能够延续下去么?

兰芝归家不久即面临“再嫁”的问题,先是县令后是太守(姑且这么认为),媒人一个接一个上门。再嫁意味着什么?毋庸讳言,意味着放弃对仲卿的爱,或者说是双方爱情结束。那么,是延续与焦仲卿的情缘,等待机会实现破镜重圆的幻想,还是斩断这情丝,这就成了摆在刘兰芝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县令遣媒来”开始,这道难题就困扰着她,使她的内心焦虑不安,承受着无尽的煎熬。“手巾掩口啼”“愁思出门啼”,凄楚的情景令人怜悯。

“断”与“续”的矛盾,其焦点是再嫁问题,它要求刘兰芝做出选择。那么,刘兰芝对再嫁的态度以及“再嫁”问题的结局又是怎样的情形?

诗里写道,兰芝对一前一后两次求婚的答复态度迥然不同。前者是婉言谢绝,后者是满口应承,而语气之坚决简直令人瞠目。为什么会如此?唯一原因是刘兄的一番言辞使她改变了态度。刘兄之语:“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一句话,威逼利诱、市侩嘴脸全都暴露无遗。刘兄为人势利,性情粗暴这些都不假,但如果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他认为兰芝应当再嫁,这主张其实合情合理。在实际生活中,一个被夫家休弃的女子至少要有存身之处,娘家可以当作驿站却绝不可成为归属。另一方面,被夫家休弃的女子长期不嫁人,这对娘家的声誉也是由负面影响的。从这两方面看,刘兄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连兰芝也承认“理实如兄言”。刘兰芝虽然是重情重义之人,却绝非不明事理之辈。这就是说,刘兰芝答应再嫁是屈从现实生活的“理”,从而不得不放弃曾经坚守的爱情。

“断”与“续”的矛盾冲突,已不再表现为是家庭成员或社会个体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在再嫁问题上,刘兰芝的选择从社会这一层面深刻揭示了纯真爱情与现实生活的不相容,启示我们去思考:如何让现实生活成为培育爱情的土壤而不是埋葬爱情的坟墓?

三、“生”与“死”的双向矛盾对立

刘兰芝答应再嫁,直接导致新的矛盾冲突产生,这新的矛盾冲突由焦仲卿的到来而引发。“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焦仲卿急急赶来与兰芝会面,言辞之间,两人发生严重的误解。刘兰芝向仲卿说明“应他人”是事实的同时,表明原因是“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至于她自己对再嫁的态度,她对仲卿的感情,特别是仲卿最关切的“还必相迎取”这一誓言,刘兰芝只字未提。所以,在仲卿听来,兰芝的一番话无疑是分手的说辞了。情急之下,焦仲卿对兰芝进行了刻毒讥讽(“贺卿得高迁”)和严厉谴责(“蒲苇一时韧,只作旦夕间”)。绝望的焦仲卿重提以前的誓言,一方面表明自己对爱情忠贞不渝,另一方面对刘兰芝背弃诺言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恨与鄙视。此时的刘兰芝又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答应再嫁,等于签下一份婚姻合约,这份婚约与她和焦仲卿立下的爱情誓言冰炭同炉,存毁无法两全,兰芝如何抉择?

接下来发生的事,其一是兰芝明确答应仲卿:“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既然在人间不可能再有婚姻关系,爱情失去存在空间,那么,将爱情转移到“黄泉”吧。其二,履行婚约,如前文所述。这里有一细节,“新妇入青庐”,即婚礼举行之后,到了“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深夜,兰芝才“举身赴清池”。这极有可能是苦心安排,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兰芝在答应仲卿“黄泉下相见”之后又要“入青庐”完成婚礼,而在“入青庐”完成婚礼之后又要“举身赴清池”。兰芝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魂去尸长留”也许才是真正的答案:她是把身体留在了尘世,而把灵魂献给了爱情。

综上所述,焦、刘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发展到极点,已经超越现实的社会生活层面成为心灵的拷问,它要求主人公(主要指刘兰芝)对自己立下的爱的誓言给出回答:坚守还是背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人格的较量。刘兰芝用她的生命在这份答卷上写下了沉重一笔。

(云南省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创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走出对话误区,有效开展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