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危机”的应对与解除

时间:2022-07-04 03:41:12

当代大学生“恋爱危机”的应对与解除

摘要:阐述了大学生“恋爱危机”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深入阐述,还阐明了大学生“恋爱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从健全教育体系、健全工作体系、健全危机反馈体系等三个方面有效干预和应对大学生“恋爱危机”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危机干预;恋爱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68-03

大学生的“恋爱危机”是指以大学生恋爱问题为“导火索”的危机事件,属于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范畴。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高校社会化”趋势的显现,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导致高校学生危机事件频发,以致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和谐稳定。在诸多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中,因恋爱问题导致的危机事件较为普遍,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危机”问题,呼吁高校、社会和家长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与关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和干预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一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一、问题的由来

目前,我们对大学生“恋爱危机”这个问题认识是不足的,也很少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更没有实施有效干预和解除,以至此类危机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成为我们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是,就这个问题的由来而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个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另一个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众所周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更没有什么可以隐晦,应该属于正常的校园现象之一。一项针对360名本科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7.3%的学生在校期间拥有恋爱经历,35.6%的学生表示与异性保持恋人关系的时间超过一年。由此可见,“谈恋爱”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旦男女生确定了恋爱关系,彼此势必在专业学习、经济支出、交友、校园社交等各方面产生相互之间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相互促进的,也有可能是相互牵制和彼此制约的。特别是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强调“感情至上”、“自我中心”、“浪漫第一”,又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磨炼,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问题和矛盾的概率较大。这是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潜在“导火索”。因为,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得到科学指导和有效化解,就很有可能演变成危机事件,产生不良后果。因为浪漫的恋爱行为而引发危机事件,甚至严重的伤亡事件,本不该发生,也是学校、家长、社会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浙江某高校保卫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发生的学生危机事件和危机先兆表现中,究其原因竟有61.2%的“危机诱因”为学生恋爱所导致的矛盾和问题。而在这些诱因中最主要的是“三角关系”、“恋爱心理幼稚”和地域、性格、家庭成长环境、生活习惯区别太大所导致的心理无法承受而走向心理极端,产生“自杀”、“杀人”、“离校出走”、“打架斗殴”等各种不良念头与行为。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诸多伤害,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在国外,一些研究人士和危机管理专家比较早就开始关注此类问题,人类学家William Jankowiak和Edward Fischer对恋爱、大学生恋爱等问题进行过研究,提及了大学生恋爱的危害和危险性,但没有系统阐述。2001年,Carolyn等人对美国和法国大学生恋爱态度差异的研究,结果法国人显著地比美国人认为爱情是非理性的体验而不能客观研究,以及爱情更可能是嫉妒和错误判断的原因。在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从“高校危机管理”、“大学生危机事件预防与处置”、“大学生恋爱价值观调查”、“大学生恋爱问题”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大学生危机与恋爱的研究。因此,一些学者还提及了大学生因恋爱带来的各种危机事件、严重后果,强调大学生恋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有些专家学者还针对女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提出了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概念,先兆表现、危机类型、后果等;我们认为,这些研究为今后大学生“恋爱危机”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二、重要性的多维解读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他们有着强烈与异往的要求,爱情意识常常在大学阶段萌生。但是,又由于各种问题和条件制约,不能很好地追求和享受爱情的甜蜜果实,反而成为影响校园和谐、自身和谐的因素。作为长期在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由于恋爱问题导致的大学生危机事件频发,开展此类方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维度: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工程的主体。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和主线部署和开展,而不能偏离这条主线。简言之,任何工作都要围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才”等角度去思考和计划,只有这样,高校的学生工作才更具有意义和价值,才能为社会和家庭所认可。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大学生因恋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痛苦,乃至威胁大学生的生命。可见不当的恋爱不仅不能带来幸福,还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对大学生的“恋爱危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恋爱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正常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责任。

(二)学校维度:切实维护高校稳定的客观需要

高校是新思想产生的沃土,是人才聚集的场所,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高校的稳定与否会影响内部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稳定状态。我们在前期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索引中明确了高校因“恋爱”问题频频爆发危机事件,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大学生“恋爱危机”问题方面的研究,可以为预防、避免或有效处置大学生危机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又是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以此类推,我们认为,该方向的研究将为促进高校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社会维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用科学的恋爱观教育指导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此外,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耳濡目染,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而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三、应对与干预原则

因恋爱问题导致的大学生危机事件一般先兆表现明显,而且还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明显的先兆表现和“潜伏期”为危机应对和干预赢得了有利时机。因此,大学生“恋爱危机”问题的应对和干预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预防为主,防教结合”和“强化制度,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事件才能得到有效处置。这三条基本原则既是并列关系,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时间顺序,是大学生“恋爱危机”问题应对和干预的“指挥棒”。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原则

在“掌握危机信息,决定实施危机干预”的那刻起,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理念,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效应”和“轰动效应”。而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护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一切有以利于人的发展、人的培养和教育,甚至是挽救的角度出发设计、制定措施,实施干预。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恋爱双方)的隐私权和恋爱权,设计符合学生意愿,学生乐于接受的处置载体解决问题,化解危机。任何一种不尊重学生主体思想的危机干预策略,都是短期效应,没有任何意义。

(二)“预防为主,防教结合”的原则

教育是预防的手段之一,预防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在大学生“恋爱危机”应对和干预工作中,预防是最关键的环节,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防教结合是最佳的干预模式。因此,在危机干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关口前移”的工作,把大量的时间、经历和方法手段都用在危机先兆表现之前,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制度,过程管理”的原则

制度是大学生“恋爱危机”干预的基本保障,过程管理是大学生“恋爱危机”干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践反复证明,大学生“恋爱危机”问题要处理好,实现成功干预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例如信息报送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教育制度、谈心制度等,只有制度的保障才能有管理的效能。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过程和痕迹管理,强化过程监督与管理,而不是结果的应对与干预。

四、应对与干预的基本策略

所谓应对与干预的基本策略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涉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是危机干预有效性的关键步骤和重点难点。我们认为,应该从“教育”、“工作”和“反馈”等三个关键词着手,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开展应对和干预工作,切实化解危机。

(一)健全教育体系

教育是大学生“恋爱危机”处置的关键步骤和核心内容,也是重要前提。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大学生“恋爱危机”应对与干预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障。就如何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要把恋爱观教育融入课堂教育。首先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能觉得与课程教学无关,就事不关已。而应该强化综合育人的概念,主动参与到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工作中。其次,要通过知识讲授、案例教育、资料展示等途径和方法,把恋爱观教育融入到课堂环节中去,让更多的同学懂得知识,强化意识,树立科学而理性的恋爱观。二是以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要通过班级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听老师讲授的第一次层次走向独立认识、自主学习、说服他人的更高层次。学生可以通过这类活动进一步强化恋爱危机防范意识。三是要建立健全校园宣传体系。要通过广播台、校网、校报、BBS论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体开展大学生“恋爱危机”案例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健全工作体系

大学生“恋爱危机”的应对与干预工作和其他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置相比而言,有共同点,也有异同点。最重要的异同点就是此类危机事件处置需要更加小心谨慎,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情因素和情感纠葛,需要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未来造成最小的伤害。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非常紧迫。一般认为,大学生“恋爱危机”的应对与干预工作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健全领导体系。所谓健全领导体系就是要明确领导责任,强化领导参与和指挥功能。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要树立学生属地原则,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避免危机事件发生后“多头指挥”、“无序指挥”,甚至是“无效指挥”。二是要健全信息报送体系。要建立健全“寝室长+班主任+辅导员”三级信息网络报送体系,强化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工作体系,确保信息畅通,狠抓“苗头”,切实将危机干预的关口前移。三是要健全工作处置体系;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危机处置的相关工作体系,明确学工部门、保卫部门、二级学院和后勤部门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什么样的职能与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努力做到职责清晰,权责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岗。

(三)健全反馈体系

危机的反馈是危机处置的环节之一。在大学生“恋爱危机”的应对与干预工作中危机的反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认为,所谓危机反馈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处置过程中及时沟通,畅通信息渠道,实现有效干预。第二部分是事后信息的反馈。要把危机处置的一些重要内容履行告知义务,对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推广,举一反三,以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实现更加有效的应对和干预策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莉.恋爱危机的征兆[J].心理世界,2002,(3).

[2]南岭.谈恋爱也要懂心理[J].心理与健康,2001,(3).

[3]刘正英.恋爱的心理障碍及其调整[J].家庭科技,2000,(11).

[4]徐挺.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与管理[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7).

[5]吴志功.大学生危机自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6]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创新[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5).

[7]Study of the Implication for Human Rights of Recent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Situations Known as States of Siege or Emergency,mission on Human Rights, 35th Sass., Agenda Item10.at8 - 9.

上一篇:唐五代敦煌僧尼私有财产研究 下一篇:中国近十年来创造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