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肥胖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3 06:55:09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肥胖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诊输液室肥胖输液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空军总医院门诊输液室的550名肥胖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275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2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疼痛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助于护士快速找寻适合穿刺的静脉,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肥胖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输液;肥胖患者;护理;静脉穿刺;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139-03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obese patients

WANG Ya′nan1 LI Ping1 YE Ling1 SHENG Wei2 OU Wenbin1 HU Yujie1

1.Out-Patient Department, 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PLA, Beijing 100142, China; 2.Emergency Room, 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PLA,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lf-developed venous puncture auxiliary device in the obese patients with infusion of the back of the hand vein punctur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5 to April 2016, 550 obese patients with infusion in 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intravenous puncture auxiliary device application group, 27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non device group, 27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disposable puncture success rate, the time of establishing venous pathway and pain incidenc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sposable puncture success rate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time of establishing venous pathway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venipuncture pain occurrenc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venipuncture auxiliary device can dynamically display of intravenous shape on the screen in real time, which can help nurses quickly find suitable puncture vein, improve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 reduce the pain degree of obese patients,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establishing venous pathway.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venous infusion; Obese patients; Nursing; Venipuncture; Equipment design

o脉输液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成功的静脉穿刺是确保静脉输液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快速而准确的静脉穿刺是治疗患者疾病、挽救生命及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前提[1]。通常情况下,静脉穿刺需要医护人员依靠肉眼观察和手指触摸来寻找适宜的静脉,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其手背静脉的弹性和可见程度不同[2-3],尤其是肥胖患者的静脉细小、位置深、走形不清,增加了穿刺难度;由于不清楚静脉走形且手指未能触及静脉,医护人员凭借个人经验和感觉盲目进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常引发护患矛盾[4-7]。为解决门诊输液室肥胖患者静脉穿刺这一难题,本研究以自行研制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专利ZL201320109201.6, ZL201330060111.8,ZL201420557091.4,ZL20152111319 5.7,ZL201520876628.8,ZL201320109227.0,ZL201430 359786.7)作为工具,进行静脉穿刺实验,并与常规静脉穿刺比较,观察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肥胖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空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550例肥胖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75例)和对照组(27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表1)。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65岁,BMI≥24 kg/m2[3];②输液部位均为手背静脉,输液部位无、烧伤、溃疡、坏疽;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实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已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预期结果等内容并且配合实验;本实验所使用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已经过药品仪器检测机构检测,对人体无毒、无害;同时本实验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遵从《赫尔辛基宣言》,符合医疗道德。

1.2 方法

1.2.1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结构与使用方法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结构:主要由红外发射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红外摄像装置和红外滤光片)、图像处理装置、液晶显示屏、支架、底座、电源组成(图1)。红外发射装置由近红外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组成,是一种可将半导体器件把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光源。红外滤光片将波长为850 nm的红外线滤过后,将光学图像信号传递到图像传感器表面转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号,再送到图像处理装置加工处理,在液晶显示屏上得到清晰的图像。

使用方法:打开装置电源开关,嘱患者手握红外发射装置,其手背静脉走形即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此时护士在液晶显示器的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即可[8]。

1.2.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参加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法行静脉穿刺,即依靠目测及手指触摸以寻找静脉[6];实验组患者均由护士在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红外发射装置在使用前均使用75%乙醇消毒。

1.2.3 评价指标

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静脉通路时间、疼痛发生率。

一次穿刺成功:一次静脉穿刺见回血,输液通畅且局部无外渗、肿胀,则视为一次性穿刺成功[4]。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从为患者扎上止血带至静脉穿刺成功所用时间。疼痛发生率: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予以评估,本研究规定0~2级为无痛,3~5级为疼痛[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例患者中有206例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91%;一次穿刺未成功69例,未成功率为25.09%。实验组例患者中有262例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27%;穿刺未成功13例,未成功率为4.73%。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比较

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206例患者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为(88.09±12.95)s,实验组穿刺成功的262例患者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为(58.87±8.28)s。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道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206例患者中,无痛的患者为167例,发生疼痛的患者为39例,疼痛发生率为18.93%;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262例患者中,无痛的患者为237例,发生疼痛的患者为25例,疼痛发生率为9.54%。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成功与血管的暴露程度相关[11-13],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肥胖患者逐渐增多,在门诊输液室或病房内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加。门诊输液室工作呈现病患多、负荷重、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9],要求输液室护士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批量患者的静脉输液工作,由于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多,外周静脉呈现细小、深等特点[7],整体静脉情况相对较差,输液护士依靠肉眼及手指触摸无法确定静脉位置、走形,常导致静脉穿刺失败,而反复穿刺,损伤患者静脉,给患者带来痛苦[14-16],降低患者舒适感和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肥胖患者的穿刺角度方法[10,12,17],未从根本上提供直观显示静脉的技术或仪器。我院自行研制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经药品检验所检测,同时也开展了休克患者、正常输液患者的临床应用实验,证实其能够在显示屏上清晰显示患者静脉走形,且对人体无害。本实验将其应用于门诊输液室内肥胖患者的静脉穿刺实验中,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肥胖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护士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患者满意度,提升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8-20]。

[参考文献]

[1] 陆萍.门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56-57.

[2] 聂英娟,牛文锦,王娜,等.新护士静脉穿刺基地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43-644.

[3] 杨义娟.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65-166.

[4] 熊巨光,王永进,顾建儒.实用血管穿刺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5] 许梅,王涛,刘芳.提升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控制疼痛的临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0):74-75.

[6] 林雪英,林守钰,童莲英,等.品管圈活动提高输液室患者静脉穿刺满意度的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5):167-168.

[7] 陈花兰.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率[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6(9):179-181.

[8] 刘蕾,叶苓,李平,等.特殊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5):1935-1937.

[19] 唐柯.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5(9):565.

[10] 许彬.肥胖患者肘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21.

[11] 段水英.回压静脉法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1):46.

[12] 玲,赵丽群,周荣华.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法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1):2220-2221.

[13] 郭彩霞,章丽丽,蔡钰.肥胖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方法探讨[J].海南医学,2011,22(9):145-146.

[14] 席时清.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6):83-85.

[15] 张沁莲,罗珊,董尽彦.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患者及时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35-1836.

[16] 程德梅,万巧琴.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7A):16-18.

[17] 张莉蓉,刘砂砂.国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9):774-776.

[18] 尹小林.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0,27(1B):113-114,117.

[19] 李桂琴,王新荣,马俊梅.护理干预对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6,40(3):176-178.

[20] 陈莉萍.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55-56.

(收稿日期:2016-11-06 本文编辑:李岳泽)

上一篇:抗NMDA受体脑炎6例及文献复习 下一篇:使用PMC多语言信息显示功能编写FANUC中文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