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的应用

时间:2022-08-31 07:42:3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的应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的应用

【关键词】 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

笔者根据20年临床实践,对2 000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摸索、总结。区别不同情况,通过如下技能的应用,成功率达98%以上。

1 小儿头皮静脉概述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分支甚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不易滑动,且头皮静脉无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只要操作方便即可,故适用小儿静脉穿刺,也可用于成人。头皮主要静脉有:(1)滑车上静脉;(2)眶上静脉;(3)颞浅静脉。根据头皮静脉走行、分布特点分为3区:滑车上静脉和眶上静脉位于ⅰ区(顶额区);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位于ⅱ区(顶颞区);枕静脉位于ⅲ区(顶枕区)[1]。

2 实用操作技巧

2.1 妥善选择静脉。首先稳定情绪,使患儿平卧,固定头部,观看前额正中(前额静脉),两侧颞部(颞浅静脉),耳后,顶骨结节处(耳后静脉、颞静脉),选择相对明显、充盈、粗、直,容易固定的静脉。必要时剃去穿刺处周围头发,范围尽可能大,以方便穿刺及固定。用示指轻按血管处,指测是否搏动,以免误穿动脉。排尽空气(使调节器旋紧并置于输液器距针头30~40 cm处,便于穿刺回血)。使头皮针不再滴水,(如旋不紧滴水影响穿刺后回血)。左手拇指与示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勿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 cm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应轻稳忌过猛。刺入皮下后,轻挑皮肤,再缓慢移向静脉之上,使针头与血管成10°以内角度,均匀用力推针头刺入静脉,如无回血,勿急于拔出针头,可将针头稍向下压,与血管平行方向推进0.5~1 cm。见回血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固定针头。

2.2 前额正中的前额静脉,短直而深,不易摸到。可用双手示指平放在该静脉两侧,向内轻轻蹙额,一般可见“y”型高于皮肤的血管痕,分叉位于近发际处。此血管一般不充盈,血管循环不良,不易回血。宜缓慢平行进针,同时挤压输液夹下端输液管,观察回血。如感觉无阻力,局部无肿胀,回血通畅,放松输液夹后固定针头。

2.3 遇有小儿高热、脱水、循环不良、血流减慢,或治疗时间较长,血管不充盈,弹性差,有不同程度破坏时,则用双手示指轻触较大静脉部位,感觉有沟状凹陷感时,可确定为血管。尤其在颞静脉处,更易确定,因其静脉粗长而直,易摸到。穿刺时,用示指触摸,排除搏动动脉,视血管深浅确定进针深度,用示指探索血管方向,平行缓慢刺入。如感觉无阻力而感空虚时,即使无回血,也要停止进针。可用手指在血管向心方向稍加压,或挤压输液夹下端输液管,观察有无回血。若回血流畅或无回血,但当放松输液夹后,局部无肿胀,点滴畅通,固定针头。要注意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对此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走向,穿刺后有滑空感即可滴入很少量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穿刺成功。(也可将连接针头的细管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也可选择逆行血管。对较胖、头皮较黑或有水肿患儿,选择血管较困难,操作者可先进行一、二次深呼吸,稳定情绪,树立穿刺成功的必胜信心。看不清静脉要靠感觉,主要凭手感,以右手拇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摸到静脉沟,感觉有静脉沟便用拇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即可看到充盈静脉稍高于周围皮肤。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静脉稍加按压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找不到合适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做为选择对象,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

2.4 对新生儿早产儿静脉穿刺时,因其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走行,可用酒精棉签在患儿前额上轻擦几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随即穿刺成功率高。

2.5 对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1)选择表浅细小静脉。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宜选4.5号头皮针头,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此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使穿刺后易回血,可用5 ml无菌注射器吸取少量0.9%氯化钠溶液连接头皮针,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回抽注射器,若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推入少许液体,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推入通畅,即可固定。(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方,即耳后静脉[2]。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进针,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方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若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3)选择颅骨缝间静脉。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操作时,摸清骨缝走向,右手持针,沿着骨缝呈45°~60°刺入皮内0.5~1 cm后,平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即穿刺成功。

3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3.1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在穿刺过程中用力速度及大小要得当。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头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且进针不畅;穿刺血管壁时,用力轻稳,同时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由于头皮静脉被固定在皮下组织的纤维间隔内,管壁血流差,故穿刺后需压迫局部,以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3]。若患儿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回血慢或不回血时,可用5 ml无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生理盐水,接上头皮针头,排净空气再穿刺,待针头进入血管后,轻回抽,若有回血,缓慢推注后局部无肿胀说明穿刺成功,固定后可接上所输液体。

3.2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固然因操作技术水平及患儿血管情况不同而异,操作者情绪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操作者应以良好心态、平稳情绪,选好血管后轻、稳、准地进针,避免因患儿哭闹和家长疑虑而焦躁、慌乱,利于穿刺成功。

【参考文献】

1 徐恩多主编.局部解剖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

2 付晓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儿科的应用解剖浅析.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7:4.

3 郝瑞平,杨爱荣,靳灵芝.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211.

上一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研究进展 下一篇:茄杆洗浴治疗冻疮10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