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习中内隐认知的默会性考察

时间:2022-07-01 05:55:54

词汇学习中内隐认知的默会性考察

摘 要: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词汇都是重要的基石,也是语言学习最终最难以攻克的堡垒。一直以来,外显认知在词汇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内隐认知被忽略。内隐认知具有默会性,即内隐知识等一般很难用文字、符号等进行表述与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这一特征对词汇学习具有很大启示与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内隐认知默会性在词汇学习中的体现和应用,并为词汇学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词汇学习;内隐认知;默会性

1 引言

语言学习开始于词汇学习(Skehan,1998),[1]经历词汇化--语法化--再词汇化的过程,并不是直接由句法驱动的。未经加工的自然语言接触很难保证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获得最低的词汇量。这就表明,认知加工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有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两种形式。外显认知即主要研究具有控制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特征的认知过程。内隐认知是指个体意识不到的认知活动。内隐认知具有默会性特征,这是内隐认知最本质的特性。

英语词汇学习贯穿于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十分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英语学习中,语法学习是主要内容,词汇学习却受到冷落和忽视,直到70和80年代交际教学法的兴起和广泛运用,词汇学习才倍受重视。而在其中始终贯穿的是外显认知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内隐学习和内隐学习中无意识加工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通过外显学习获得语言知识。词汇学习应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习得中更新观念,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要创造有利于内隐认知的学习环境。

2 内隐认知的默会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有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两种形式。人类的认知活动本是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的统一。传统的教育与学习理论只注重在明确意识支配之下、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外显认知活动。一直以来,外显认知是都是研究的重点,被应用的也较多较广。而对普遍存在的、无需消耗认知资源的高效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则采取一种回避和漠视的态度。直到近十几年,内隐认知等问题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性课题之一,从而拉开了对内隐无意识认知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序幕。

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相比,在认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先于外显认知而存在,即使丧失了外显认知它也依然能够存在。在认识过程方面内隐认知具有默会性,包括无意识性和非直接目的性。内隐认知不受意识的控制,无须注意的参与,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机制。

3 词汇学习的内隐认知默会性

词汇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支柱。但在现在的英语学习中,语法学习通常为教学重点,词汇学习通常被忽略。但其实词汇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词汇意义的认知非常狭隘,只停留在单词众多词意的一条当中,忽视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词义的历史演变过程表明,词义可以分为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前者指的是词汇的原始意义,一般来说是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事物的意义;后者指的是从原始意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例如,house这个词,可以当“房子”讲,可以当“容纳”来用;shell可以当“贝壳”,也可以当“花钱”用。认知隐喻对一词多义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Lakoff和Johnson研究隐喻的经典著作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开篇中就强调了隐喻的认知作用。[2]认知语义学认为,新的词汇意义的获得不是任意的,其依据是使各种意义以有理据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认知结构”,隐喻使一语义结构与另一语义结构映合,使词汇在原意义的基础上产生出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新义。

英语中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是Lakoff在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中提出的认知理论术语。以体验主义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人对世界的概念化,概念化导致的范畴化、图式化和语法化,取的是“世界概念化范畴化/图式化语言形状”的历时语言学思辩模式。理想认知模型可表述为:理想认知模型 = 认知模型1+认知模型2+认知模型3…认知模型n。

内隐认知在认知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鼓励让学习者先内隐知识,这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内隐认知应在词汇学习中受到重视并广泛被应用:

1.最大限度发挥内隐认知作用

其一,词汇学习应结合语境,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综合理解能力。

其二,词汇学习应兼顾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既重视听和读的活动,也要加强说和写的训练。

其三,词汇学习应加强阅读的培养,使学习者最大频次和最多形式地接触词汇。

2.注重外显知识体系的构建,发挥内隐与外显的有效转化

内隐与外显既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认知学习,又存在着相互作用,辩证转换的复杂关系。共同运用两者使效果达到最佳。教师的词汇教学中要调整好内隐与外显的比例,是两者相互补充。

3. 注意隐性课程设计

首先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学者杰克逊。[8] 隐性课程设计正是充分利用了人们在认知及情感领域的这种内隐无意识加工,它是指“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 [9]隐性课程设计可将德育、智育、美育等融为一体,于潜移默化之中益智、染情和添趣,教育和改造人,提高了学习效益。

4 结语

内隐认知在认知加工、知识储存、知识提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无意识获得的机制,体现了其无意识性、抽象性、稳定性及理解性的特点,对英语词汇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在的英语词汇学习过于强调外显认知的重要性,而忽略内隐认知及其默会性的运用。另外,从词汇意义延伸角度来说,内隐认知默会性作用也没有被充分发挥。因此,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的内隐认知潜能,使之在无意识中增加记忆,使内隐认知成为外显认知的必要补充。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将大大提升,同时也必将对英语词汇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学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班华. 现代德育论[M].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177.

[4]班华. 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 教育研究, 1989 (12): 19-24.

作者简介

孙迪(1992-) 女 汉族 辽宁省沈阳市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张有军(1971- ) 男 汉族 辽宁新民人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语言学硕士。

上一篇:信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财税政策视角下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