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视角下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3 11:46:14

财税政策视角下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各个地区的发展共识。其中,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但现阶段我国政府财税政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厦门市作为国家指定的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在学习借鉴国外财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税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税政策;厦门市

1 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1 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厦门市工业发展迅速。由《厦门20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得:2013年厦门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01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9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1434.79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57.38亿元,增长7.7%。2013年,厦门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7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329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轻工业完成产值1383.96亿元,下降0.4%,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2.4:1。第二产业是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是厦门市经济的支柱,尤其是重工业。而工业是厦门最大的用能主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厦门能源消费走向。目前厦门市工业用能仍然以煤、电为主,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如表1所示,厦门市工业主要消费的能源产品是原煤、热力、电力、燃料油等,虽然排碳主体原煤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量值仍然很大,是厦门工业消费的主要能源产品,工业成为厦门市最大的排碳主体。

从近几年三次产业对厦门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年鉴得到的数据,可得到图1。如图1所示,第一产业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占比很低。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率都在50%左右。从总体趋势上看厦门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大于第三产业,且占比较高,其中主要以传统工业为主。在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厦门市低碳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能源消耗

厦门是以原煤、电力、石油制品等作为工业能源的主要消费主体,且工业是厦门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能源消耗情况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这厦门能源消费走向。由《2013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可得2013年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费原煤490.74万吨、消费电力917986万千瓦时、综合能源消费量545.26万吨标准煤。厦门市能源消耗量仍很大,且其主要消费的能源种类多数都极易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能源问题是厦门发展低碳经济的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问题。

1.3 经济发展方式

30多年以来,厦门虽然经历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然而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投入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能源利用方式上,厦门大部分加工制造企业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中小型低端制造业仍占很大比重。而以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粗放型能源利用方式将会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厦门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阻碍之一。厦门市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式增长,提高生产效率。

2 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对比

2.1 国内外现有财税政策对比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压力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各国政府都为了实现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相关措施,提出并实施了促进本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厦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要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本文选取国内一些省份、国外一些国家的低碳财税政策与厦门市采取的相关低碳财税政策进行对比(见表2)。

2.2 厦门低碳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1.税收体系不够健全。迄今为止,我国仍未真正建立起比较完整健全的环境税收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研究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都探索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税收体系。如表6中美国、英国、日本都已经在本国实行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税收体制,开征了多种针对低碳经济的税种。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只存在少部分带有温室气体减排性质的税种,其中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缺少独立的环境税种,针对性不足,影响了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导向作用的发挥。

2.政策体系覆盖面小。厦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为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具体措施主要有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重点单位分类监管、示范项目带动建筑节能等。然而,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投资项目过于分散等原因,虽然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这些政策都比较分散,未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政策体系。此外,厦门财税政策主要涉及工业改进技术、加大节能力度,建筑节能等,在居民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面并没有相关地方财税政策支持,覆盖面比较小。

3.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低碳资源和低碳产品给予财政补贴是减少碳排放一项重要的财税手段。中国虽然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加大了对节能环保的预算,但是,节能环保方面的财政预算占全国财政预算的比重仍比较低。加上地方财力有限,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预算支持制度,低碳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厦门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是由于支持科技创新,推广低碳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不仅需要大方政府财政支持,更需要中央财政预算的大力投资。

3 厦门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低碳税收体系

厦门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低碳财税政策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税收体系。以资源税为例,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存在资源税这一税种,但是这个税收法规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问题或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中国目前征收的资源税,难以达到遏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的目的,不能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在资源税征收上,应该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除了对矿产品、盐征税之外,将耕地、林地、土地、地下水、原木、电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内,建立全面系统的“绿色税收”体系。[3]

3.2 扩大低碳政策覆盖面

系统性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特别是低碳财税政策体系,应该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财政支出政策体系,可以激励市场主体进行节能减排。二是税收政策体系,可以约束市场主体的耗能排放行为。

1.财政支出政策体系。目前,我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项目实行财政补贴,其中厦门主要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及支持相关低碳产业。从财政政策上看,都属于财政补贴范畴。对于其他财政政策工具,如政府采购、转移支付、财政贴息担保等的使用比较少见,财政政策比较单一。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建立健全低碳财政政策体系。

2.税收政策体系。我国税收政策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不够,各个税种之间相对独立性强,尚未形成系统性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因此,为了建立“绿色化”税制,应该进行税制调整与改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所处的发展阶段,比较适合借鉴第二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首先,可以适当加大我国资源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其次,应该取消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的产品出口退税待遇、对碳排放量大的进口产品征收比较高的进口关税或者环境附加税。

3.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财政资金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产业低碳化生产;二是对于开发新能源、研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等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发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两个方面的投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一方面应建立“绿色预算”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独立的支持低碳经济的专项发展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仅要重视新能源、低碳技术等的研发,也要关注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另一方面中央中央政府应该继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对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研发新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弥补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12):6―14.

[2] 吴开,李林林.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财税政策为侧重点[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6):620―623.

[3] 徐晓慧,陆宇,张志岩.财税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涉外税务,2009(3):35―37.

作者简介

蔡敏燕(1992-),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低碳经济研究。

上一篇:词汇学习中内隐认知的默会性考察 下一篇: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