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间:2022-07-01 12:03:50

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 要: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者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熟记常用数据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这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计算教学 有效性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要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不足,对计算更是觉得枯燥,这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乐算。

首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寓教于乐,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针对新知识中的一些与旧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指导训练,给学生出示一些口算题。在这同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出示。如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还可以用小黑板、卡片、幻灯片进行视算、口诉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口算的良好习惯。

其次,利用新奇、形象化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寓言故事或中外数学名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中外数学名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学生生活中的小事例来为课堂润色,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从而集中精力进行计算,增强课堂上的训练效果。

最后,要平时多指导,多纠正错误,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困难,从心理上准备好学习的基石,因为在小学阶段,计算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不管是学生做什么题都离不开计算。所以,教师要从心理上多发现问题,解决心理障碍,并重塑信心,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1.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特别是课上人人动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投入到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中去,增强计算的自觉性。

如:在数学“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时,只用书上的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于是在数学中,让学生动手折线来理解算理的方法: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一公顷,怎么说明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呢?并出示思考题(两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用“?”表示所求的部分。列式后,观察图上的结果是多少公顷?)让学生结合思考题动手操作。学生在活动中,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不但知道了两个分数相乘后的结果,而且对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也很清楚,即:把公顷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4)份,1份是公顷。当1份的数会求后,2份、3份……的数自然也会求了。与此同时,“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达到了理法相融,理为法服务的目的。

2.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算理和掌握法则。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时,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整数除法等知识,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新课“小明去商店买文具,每支笔0.3元,他用1.2元可以买几只笔?”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所以很快就得到答案:可以买4支笔。可当我请他们用竖式解答时,学生们就产生了疑惑,1.2除以0.3,商4应该写在哪呢?这时,有的学生就说,如果都是整数就好了。我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个迁移点,因势利导地提出:如果把除数变成整数,要是商不变,有什么办法?学生思考,检索有关知识,不一会回答道: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得扩大10倍。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学生恍然大悟。这里的教学就是抓住了“把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而商不变”这个小数除法法则算理的关键。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铺路”,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联系。接着,我又设计了把除数变成整数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的几种情况(小数位数比除数多,比除数少)的练习。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然后,出示例4:“2.434÷0.17=”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独立解决,并边计算边叙述解题思路,从而归纳出计算法则。这样,就使新的法则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实际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真正地理解了算理。

三、熟记常用数据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

2.10以内的平方数、立方数。

3.1π-9π。

4.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5.有关“0”、“1”的计算特征。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总之,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计算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行动策略 下一篇: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