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分析化学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初探

时间:2022-06-29 08:36:24

高职分析化学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本文结合分析化学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分析化学的学科特点,通过激发学生对分析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分析检验工作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和工作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等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 分析化学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4318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60-02

一、引言

分析化学一门研究物质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重要课程,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个任务。是仪器分析,药物检测,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又以高中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具有关键的纽带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职院校中化学、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生物等专业学生必修课[1]。高职分析化学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分析化验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分析检验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面向化工,医药,食品,环境等相关行业,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质分析所需的全过程。

二、高职分析化学的特点

1.分析化学中突出“量”的概念,如:测定的数据不可随意取舍;数据准确度、偏差大小与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关。

2.分析试样是一个获取信息、降低系统的不确定性的过程。

3.实验性强,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强,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5.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职业能力。

三、高职分析化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2]

高职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如何发掘和激发兴趣是关键,以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析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中潜藏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实验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实验和工作态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1.分析方法的推敲,不放过每个细节。

2.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的标准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习惯[3]。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现象与相关理论的联系,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异常,及时排除险情,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重大问题,获得突破。

2.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习惯

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分析化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逐步养成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分组实验是高职分析化学实验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一种方式。分组内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最后达到彼此双赢和多赢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分析化学,是高职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分析检验工作严谨的态度,形成良好的研究和工作习惯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第一步。因此,教师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庄乾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及优先资助领域.生命科学仪器,2005,3(1);3-4

[2]余瑞锋.启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7); 251-252

[3]李建东.浅析高职分析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4,0(8);172-172

[4]张英,杨剑,罗大为.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的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广东化工,2013,40(13);254-255

作者简介:

王文斌(1980-),男,甘肃民勤人,讲师,硕士,现就职于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化学。

上一篇:民办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协同创新提升河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