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现状及完善

时间:2022-06-29 01:58:13

中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现状及完善

【摘要】内幕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最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之一,相比虚假陈述、操纵市场而言,内幕交易有完善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却没有完善可行的民事责任。本文在对我国内幕交易现状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对完善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提出些建议,希望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民事责任

一、前言

美国SEC前主席阿瑟⋅莱维特曾经说过,他每天走进办公室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投资者利益。[1]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幼年时期。也正因为起步晚,发展快,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证券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其中以操纵市场、虚假称述、内幕交易为最。近些年来,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幕交易的复杂化、巨额化、国际化。我国一直致力于禁止内幕交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中国证监会集中部署,重点开展防范打击内幕交易专项工作。截止至10月,证监会共受理内幕交易线索114件,立案调查内幕交易案件42起,因内幕交易对16名个人、2家机构做出行政处罚,将15起涉嫌内幕交易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执法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我们也发现了我国对于内幕交易在法律规范和监管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现状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追究制度已经建立,但只是原则性规定。200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甚至向全国法院了暂时不予受理涉及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通知,开了人民法院拒绝审理案件的先河,公然违反宪法有关公民诉权的规定。迫于压力,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司法解释也只对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进行审理,而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案件拒之门外。

从法律性质上讲,内幕交易属于特殊侵权行为。投资者有权根据《证券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追究民事责任。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理论和立法,构成侵权一般有三个要件:侵权行为、投资者损失、因果关系。因此,就内幕交易行为认定而言,如何计算内幕交易的损失、如何认定内幕交易与损害的因果关系是关键。

(一)如何计算投资者损失

内幕交易涉及投资者众多,涉及的金额十分巨大,赔偿额的计算也成了阻碍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的屏障之一。我国之所以没有内幕交易案件进入民事赔偿程序,原因之一就是不知如何计算投资者损失,尽管学者们提出一些建议,但还没有被司法机关接受。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内幕交易进行法律规范的国家,因此,美国的内幕交易立法也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严格和最全面,[2]幕交易民事赔偿额的计算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在实践中确立了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实际价值计算法;第二种,实际诱因计算法;第三种,差价计算。[3]于公平正义的原则,避免被告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在Ekind案中确立了“原告所能得到的赔偿金金额,不得超过被告因从事内幕交易行为所得利益或所避免损失的总额”的原则。[4]市场中,由于证券市场价格的敏感性,任何差错都可能使股市动荡起伏。因此,投资者的损失可能实际损失要大得多。而这些额外损失是内幕交易引起的间接损失,但出于立法的公平正义原则,这些损失不应该由内幕交易主体来承担,应由投资者自己承担风险。

(二)因果关系

内幕交易因果关系因涉及金融证券、计算机网络技术而显得异常复杂,成为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又一道障碍。由于证券交易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投资者很难证明损失与内幕交易的因果关系。因此要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制度,对于内幕交易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原则应当在立法或者司法解释中作出明确规定。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美国对于内幕交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内幕交易者来证明投资者的损失与其内幕交易没有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已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明进行证明的责任,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依法负有证明责任的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举证责任分配的最高原理是正义公平原则,这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句话用在内幕交易民事诉讼中是最合适不过了。内幕交易隐蔽性,证券交易的专业性、技术性,都使得举证责任十分艰巨,如果依据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是不可能通过民事诉讼做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因为内幕交易受害人自身的劣势地位决定了其根本不可能充分的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举证。因此笔者倾向于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与内幕行为没有关系或与原告的损失没有因果关系。只有这样才符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立法宗旨。

三、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构建

我国《证券法》虽然规定了内幕交易行政责任,《刑法》规定了内幕交易刑事责任,证券监管机关和司法机关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内幕交易仍然没有得到遏制,民事责任欠缺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和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可能是一个新的选择,让每一个投资者都成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

第一,我国证券法规对内幕交易主体范围规定过于狭窄。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从事内幕交易的人员呈现复杂化。既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也有其他知情人。既有利用自己真实名字开立的账户,也有利用自己控制其他人账户进行内幕交易的。笔者认为应该适当的扩大内幕交易主体,内幕交易主体不能局限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同时,扩大内幕交易主体就是扩大内幕交易民事责任主体,就有利于投资者追究内幕交易民事责任,也就促进了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

第二,我国内地对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概括,不利于实践中操作。相比之下,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法对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对内幕交易主体的确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民事责任的划分等在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内地对内幕交易处罚力度不够。香港法律规定民刑并罚,违规者被定罪,最高可被判处入狱10年或罚款1000万港元,此外,内幕交易者还可能面对其它投资者的巨额赔偿诉讼。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202条规定,对内幕交易者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三万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从事内幕交易的,还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笔者认为该处罚太轻了,并不能达到威慑的效果。

四、总结

我国禁止内幕交易的法律法规需要不断的完善,对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和监管作出详尽的规定,并要保持我们法律法规的活力,不断的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加强执法力度,保证执法效率,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罚,鼓励群众参与内幕交易的监督,保障投资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04.

[2]傅浩.内幕交易监管及投资者保护[A].朱从玖.投资者保护――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171.

[3]赵岚,鲍民明.论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1).

[4]葛现琴.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研究[J].求索,2005(2).

作者简介:文岚(1986―),女,四川南充人,同济大学法学院2010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上一篇:融资融券运行现状分析 下一篇:中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分析和投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