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24 03:19:56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及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1年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流产发生率达12%,早产发生率10 %;分娩时宫缩乏力发生率达 12 %;剖宫产率达 54 % ;并使产后恶露时间延长,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不增加手术失血量,有利于术后子宫缩复。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明显增加流产、早产、子宫收缩乏力病率,影响产后子宫恢复,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必要的。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肌瘤剥除

【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5-0515-0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妊娠。妊娠合并肌瘤的发病率约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1.2%[1],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超声诊断的普及,剖宫产率提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肌瘤生长的大小、部位不同,可对妊娠、分娩造成不同的影响,故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本文对我院6年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有50例,年龄在22~46岁,平均年龄31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

1.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现时间 孕前发现10例,孕早期发现20例,孕中晚期发现6例,术中发现14例。其中15例有自然流产史。

1.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类型及生长部位 浆膜下肌瘤有22例,占19.35%;壁间肌瘤16例,占41.94%;粘膜下肌瘤2例,占9.68%;多发性肌瘤18例,占29.03%。其中子宫体部肌瘤41例,子宫下段肌瘤6例,宫颈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

1.4 分娩情况 本组50例患者中流产6例;早产5例;正常阴道分娩者23例,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3例;剖宫产22例,手术指征中主要为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及社会因素等,以子宫肌瘤为手术指征的6例。总剖宫产率达54%。在22例剖宫产患者中12例在剖宫产手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手术平均出血量280mL,出血量≥400 mL者3例,最多出血量达700mL,术中出血量较多者为宫角部肌瘤及直径>6cm的肌壁间肌瘤。

1.5 手术时间与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3例因腹痛就诊,临床诊断肌瘤红色样变,经保守治疗至孕足月后剖宫产。孕期行肌瘤手术2例,1例为肌瘤扭转,开腹行肌瘤摘除,1例为早期妊娠合并黏膜下肌瘤,经阴道行肌瘤蒂部套扎摘除均经术后安胎治疗至足月。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3例早孕时因子宫肌瘤直径较大导致先兆流产,患者放弃保胎行人工流产术;2 例于妊娠19~23周晚期自然流产;22例患者妊娠足月后行剖宫产术,其中12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中根据肌瘤位置选择适当的子宫切口,娩出胎儿后先缝合子宫切口,再行肌瘤剥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均不多,半年后随诊B超子宫创面愈合良好。3例因子宫颈部,阔韧带肌瘤或子宫角部肌瘤直径较大( >6cm ), 为防止出现产后出血而未同时剔除子宫肌瘤。23例阴道分娩的患者中,产后出血者3例,原因为多发肌瘤影响子宫有效宫缩致产后出血多,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3.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再孕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其体征主要是在子宫肌壁上触及突起的肌瘤。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可能增大,易触及,但也可变软、变平,触诊时失去肌瘤固有的感觉。因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漏诊常见,多在妊娠期超声检查时及剖宫产时发现。目前超声诊断简便易行,用于诊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可动态观察妊娠过程中子宫肌瘤的变化,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凡有下列情况者均应行B超检查以免漏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子宫不对称性增大;(2)一侧盆腔包块;(3)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符;(4)有异常的阴道出血史或不良产科病史。

3.2 妊娠与子宫肌瘤的相互影响及处理

3.2.1 子宫肌瘤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子宫肌瘤对生育能力的影响与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宫腔形态有关。子宫黏膜下肌瘤及致宫腔变形的肌壁间肌瘤可引起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也影响妊娠的维持而导致流产或早产。子宫肌瘤患者发生不孕的约占20%~30%,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流产发生率达50%~70% ,比无肌瘤者高2~3倍[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是发生流产和早产的高危人群。应当让孕妇了解病情,给予适宜的心理安慰,避免紧张,早孕期注意休息和保胎。度过早期妊娠阶段的孕妇要防止妊娠中期的胎儿丢失和早产。尽管还缺乏无症状肌瘤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妊娠机会并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证据,但有的学者认为引起宫腔形态改变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壁间肌瘤须先行手术切除。肌瘤较大和经反复辅助生育技术失败的妇女也建议先行手术治疗。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有子宫破裂的风险,有学者主张临产前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子宫破裂的风险。因为在肌瘤剔除术时常有子宫内膜损伤,故建议剔除术后4~6个月再妊娠为宜。不孕症最好在术后4个月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输卵管通液术后再妊娠。

3.2.2 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发生率为5%~8%。患者自觉局部腹痛,肿瘤迅速增大变软,可伴呕吐、发热;症状、体征可在7~14天内自行缓解。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常发生于孕20~22周左右及肌瘤直径大于6cm者[3]。临床处理首选保守治疗,包括心理安慰、卧床休息、局部热敷或冰袋,酌情应用抗生素,有宫缩者可予以宫缩抑制剂。保守治疗无效或疼痛剧烈无法缓解者,可行肌瘤剥除术。必要的妊娠期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可行的,而且不增加流产率。手术最好是在妊娠5个月之前施行[2]。

上一篇:腹腔镜下改良式子宫全切术术式探讨 下一篇: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